11.12 中國該家族7代單傳後族人暴增400萬,長盛不衰原來靠這個

說到孔子家族,有意思的是,一開始他們家人丁不旺。自孔子開始,連續七代單傳,第八代孔謙生三子,長子孔鮒,其業績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把儒家經典藏於故宅夾壁,孔鮒傳八世然後絕傳。三子孔樹,子孫傳六代亦血竭脈枯。只有次子孔騰的香火延續下來,有人說,這似乎印證 了“ 仲尼”的排輩,非二不能傳。

中國該家族7代單傳後族人暴增400萬,長盛不衰原來靠這個

據說,唐代末年,定居曲阜的孔子後裔只有十戶左右。到五代後期以後,孔子後裔才大幅增長起來,不僅曲阜正統人丁大增,外遷人口也日漸增多。

中興祖孔仁玉(孔子四十三代孫)是孔子後裔繁衍發展的關鍵一代。其父孔光嗣及諸多孔家人被孔府家僕孔末所殺,孔仁玉劫後餘生,挽救了孔氏家族,自此孔氏家族再度興盛繁衍。為紀念他振興祖業之功德,後世尊稱他為“ 中興祖”,並在孔府專建的報本堂和孔廟的崇聖祠裡歷代享受祭祀。

到元朝前期,傳至五十三代時,裔孫已達八十四人,連通上下幾代共有三百三十四人。至明朝五十七代時,人丁(不含女性)超過萬人,清康熙年間續修的家譜,孔子後裔近兩萬人,乾隆年間為十萬餘人,到了民國時期已增至五十六萬人,而今,全球已多至四百萬人。孔子後裔開枝散葉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外,生活在韓國的孔氏後嗣最多,有七萬多人。

中國該家族7代單傳後族人暴增400萬,長盛不衰原來靠這個

孔子家族的代表性人物,除了孔子、中興祖孔仁玉外, 還有不少人為孔家增光添彩。從孔子後裔的代表人物中,可 以看到他們有一脈相承的品質,如為學問道理而活,直道而 行,等等。孔子是反對鄉愿的,他不僅有仁愛,也有大義。他的品格也在後代身上多有體現。

秦末的第九代孫孔鮒,飽讀詩書,當秦始皇“ 焚書坑儒” 之際,他做出了“ 魯壁藏書”的舉動,捨棄家業,投入到抗暴的義舉之中,有人稱讚他踐行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祖訓。

東漢的第二十代孫孔融更為知名,他四歲讓梨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他與兄長孔褒因“ 望門投止”的張儉,與母親上演了“ 一門爭死”義舉,他是名士,為漢語世界貢獻了小時了了、忘年之交、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等眾多成語。

中國該家族7代單傳後族人暴增400萬,長盛不衰原來靠這個

第三十一代孫孔穎達,是對中國經學具有總結和統一之功的大經學家。李世民稱讚他:“ 洪鐘待扣,扣無不應;幽谷發響,聲無不答……思湧珠泉,情抽蕙蘭。關西孔子,更起乎方今;濟南伏生,重興於茲時!”孔子家族長盛不衰,秘密是什麼呢?原來是因為這本書!

明末清初的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是詩人、戲曲家,他的《桃花扇》是戲劇史上的豐碑。他的文字是對亂世無操守者的揭露和批判,同樣為第六十四代的孔尚賢,命運跟孔尚任不同,他襲封衍聖公,襲爵之初立志要“ 遠不負祖訓,上不負國恩,下不負所學”。但最初他也走過彎路,而他的夫人是嚴嵩的孫女,嚴嵩父子的貪腐也讓他反思反省。為此他頒佈了《孔氏祖訓箴規》,以約束族人的不當行為。嚴嵩父子貪腐案發後,嚴嵩曾來找孔尚賢,希望他能出面求情。嚴嵩在門口板凳上坐等 了一天,孔尚賢不徇私情,始終不予接見,留下了“ 閣老凳” 的故事。

中國該家族7代單傳後族人暴增400萬,長盛不衰原來靠這個

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命運更加坎坷複雜。出生百日,小孔德成即收到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令,成為襲封的三十一代衍聖公。十五歲時,孔德成主動請求南京撤銷。

“ 衍聖公”之爵號,國民政府以為道統不可廢,乃改衍聖公作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成為中華民國唯一的世襲特任官。抗戰前夕,在重慶,年輕的孔德成明確了一生的學術方向:“ 做一位純粹學人,而不以道統自居。”解放後,孔德成在臺灣做了九年的“ 考試院長”,還擔任過“ 總統府資政”。孔德成的謹慎、小心是出名的,但他仍有孔家人的剛直,當家鄉代表 團向他示好,獻上包裝豪華的“ 孔府家酒”時,孔德成瞥了一眼“ 孔府家酒”幾個字,只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