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美国:不闻不问的纸老虎?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在经历了令人绝望的“黑色星期四”后,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下跌了近百分之四十,美国进入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中。

1933年3月,小罗斯福从胡佛手中接过已深陷经济危机泥潭的美国,并马上推行“百日新政”。几年后,美国出乎意料地重新繁荣起来,失业率降低到1932年的一半一下。

1935年,联邦储蓄委员会发表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从58升至101,国民收入和公司盈利增长了50%以上,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80%。

于此同时,墨索里尼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燃起了战火、德国重新拿起武器占领了莱茵区、日本少壮派军官推动裕仁天皇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犹太人在德国遭到迫害。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即使8万犹太人逃到美国避难,美国民众依然对此漠不关心,他们始终奉行着由来已久的孤立主义: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

《中立法》:

1935年,虽然小罗斯福不想在外交事务中束手束脚,但还是被迫通过了保持中立的《皮特曼中立决议案》。这等于向世界宣布,美国不会帮助被侵略的国家。

1937年4月底,美国国会延长了《中立法》,美国国务院受到其制约,对德意日的种种行为束手无策。

“帕奈”号军舰事件:

1937年12月12日,美军停靠在南京长江边的“帕奈”号军舰被日军的飞机炸沉了。

“帕奈”号军舰的任务本是保护美国航运和美国公民免受长江沿线战争的侵扰。此时,因南京即将被日军攻陷,美国人被建议尽快离开,所以被轰炸时“帕奈”号上满载着人,有使馆人员、记者、摄影师和商人等。

“帕奈”号起锚开航时,被日军突然出动两架三菱战斗机俯冲轰炸,直至沉没,连幸存者的救生艇也遭到机枪扫射。事后,日本立刻道歉,并声称该攻击只是一次“失误”。

对于日本的这一试探行为,美国的反应是接受道歉,至此,日本人知道美国是一只“纸老虎”。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石油!石油?

1936年,日本政府就把“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作为根本国策。

1940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意图加快推行“南进”战略。9月4日,美国警告日本不要插手越南事务。

1941年7月24日,日本占领中南半岛,包括越南地区。两天后,罗斯福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这意味着日本再也不能到美国买石油了,英国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对于日本来说,问题虽然严重,但并不致命,因为他们石油的主要来源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紧接着,致命一击出现,荷兰总督终止了当时仍然有效的石油合同。

要知道,日本军队中的每一滴石油都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下,日本最多只能支撑几个星期了。就在此时,东条英机,这个被称为东方最凶猛的鹰派人物,继任日本近卫首相。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日本人:一举歼灭美国海军,赢取战争胜利

本以为扼住了日本喉咙的美国,向日本送去了强硬的最后通牒:

“日本必须从中国和中南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废除《三国同盟条约》,并与邻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对于日本来说,让他们从中国撤兵是不可能的,已无计可施的他们开始磨刀。

其实,日本很早就开始注意美国的珍珠港,自1931年起,日本海军士官学校的每位毕业生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

“你认为应怎样对珍珠港发起一次突然袭击?”

他们认为,现在是该孤注一掷的时候了,通过一场成功的突袭,消灭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夺取南亚资源,获得一年左右的喘息时间。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美国人:小日本?他们怎么敢?

日本人自诩为“大日本”,美国人则称其为“小日本”,因为在美国人的印象中,日本人身材矮小、戴着厚眼镜、一嘴龅牙、走路罗圈腿,实在可笑。

他们都知道美国可能对日作战,但没人相信日本会先攻击美国。他们说:

“自1775年以来,美国就一直打胜仗,从没输过。“

美国人不知道的是:自1598年以来,日本也从没输过任何一场战争,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视死如归,并认为为天皇献身无上光荣。小日本的舰艇更快、火炮更猛、鱼雷更先进,他们的空军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胜美国。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小罗斯福:虽解决了进退两难的处境,但代价太大

1936年11月,小罗斯福在他的第二任期开始时,已经感觉到虽然美国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爬了出来,但国会改革的热情也几乎消耗殆尽。尽管有他这样具备卓越领导天赋的人,将这个巨大但涣散的组织联合在一起,但下一次,就只能靠战争了。

曾有人写道:

“有一件事,只有一件事,可能让反对阶级的态度转变,那就是一场战争……战争能转移愤怒,正像‘一战’时威尔逊总统经历的那样。”

小罗斯福明白美国即将迎接的挑战来自世界两大洋的另一边:德国和日本,可是他也知道要让民众明白这一点有多难,因为每当他提醒民众注意这些威胁时,他得到的都是反抗声,他被认为是一个“好战者”,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他需要一个参战的理由。

为了避免美国卷入战争,小罗斯福也曾做过一些努力。他曾亲自发电报给希特勒,提议“目前争议直接涉及的国家”召开会议,而不是兵戎相见。他建议会议在一个“欧洲中立国”召开,但希特勒根本不听。

1940年,当小罗斯福以非常接近的票数赢得总统竞选时,他知道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小罗斯福开始计划征兵,并往英国输送当时正在生产的P-40战斗机,美军的航船正一步步逼近德国在大西洋上的潜艇。虽然德国海军想要对美国航运发动潜艇战,但希特勒意识到这正是小罗斯福翘首以盼的,所以他没有上钩,他的计划是先与苏联一决胜负,再全面攻击美国海军也不迟。

对于日本,一直忙于大西洋上事态发展的小罗斯福始终希望与其谈判。小罗斯福尚不确定美国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同时对付德国和日本,他不想在两条线上同时作战,他认为日本是侵略方,就应该打道回府。

“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帮小罗斯福解决了进退两难的处境,但代价大到他不敢相信。


美国1930年代(7):日本为何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并非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