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在2020年的開端,學術圈又被曝出新聞。

事件的起源,是一篇2013年發表在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上的論文,作者徐中民在闡述以生態經濟學為主題的論文裡,用相當一部分篇幅列舉了“導師”和“師孃”的事例。

徐中民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凍土學家,但是論文裡的用詞和抒情的手法,讓人對這篇論文的專業性產生了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資料顯示,《冰川凍土》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而它的主辦單位分別是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後者就是徐中民所供職的單位。

事情最新的進展是,《冰川凍土》決定對該文作出撤稿處理,但人們的疑問還在。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邏輯體系從何而來?

此次新聞事件的源頭,來自微博賬號@PIT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發出的一篇匿名投稿,“今天看到一篇特別有意思的文獻,看完我整個人驚呆了……除了引言稍微有點學術概念,其他部分都是其院士導師和師母的光輝事蹟和恩愛故事,然後各種人生感悟和讚美……”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引起爭議的兩篇文章,分別是徐中民以研究“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論述,均發表在2013年10月15日。

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裡作者簡介一欄,顯示徐中民“現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的研究”,證明這是其主要的研究領域。那麼在這個學科背景下,又是如何關聯導師與師孃的人格的呢?

文章引言部分建立了這種邏輯體系:“生態經濟的研究還存在更大突破的契機,因為它對人這個要素關注不夠。如果將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宗教學中定義的意識形態與存在方式視為構成人的重要子要素,顯然生態經濟學的舞臺會更大更寬廣。”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也就是說,作者認為對人的研究是在為生態經濟學這門學科進行拓展和突破,接下來,他相當直白地開宗明義:“基於上面的考慮,將視角轉到導師和師孃身上”。

在這篇長度為25頁的論文裡,文章主題部分標題分為了“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孃的優美感”和“生活之美”。幾乎有一半的篇幅重點闡述了導師和師孃的個人品質,以及他們的相處模式——其中還包括提煉兩人相處理論的“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裡的“導師和師孃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以及部分段落截圖)

有網友還指出,論文的參考文獻同樣值得商榷,包括了康德的《論優美感和崇高感》還有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此而言,文章大部分內容與“生態經濟學”不能體現直接關聯。

以上,就是爭議的主要由來。

憤怒的,嘲諷的,震驚的皆有之。他們指向了一個疑問:導師的崇高與否,對自然科學有多少影響?有媒體採訪到徐中民本人,他的“潛伏說”再激起一輪熱議:自然科學家需要情感注入,熱議文章表面看起來有點問題,但實際潛伏得非常深刻,對目前地理學沉溺於科學的預測未來是很大的補充。

可是,讓我們來看看另一篇文章。在《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裡,徐中民的確建立起自己所研究的集成框架,但在文章裡他仍然不斷“舊事重提”,將導師的經歷作為主體,進行多番描述。可以說,這兩篇加起來達35頁的論文是用學術框架搭建的個人敘事體系,很難將其與學術研究進行掛鉤。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部分段落截圖

知網數據還顯示,這兩篇文章分別有7次和6次的被引次數。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事實上在輿論發酵之前,徐中民在其個人公眾號“書味香”早就有過對“導師”的闡述,他發表了一篇文章《科研之路的認識過程——感師恩》,發表時間就在兩天前(1月11日)。

“好文章!將拍馬屁能力與科研實力天人合一”,有評論如此表態;

徐中民回覆說:“你有見地!將拍馬屁理解成欣賞你就更上了一層樓。

特別在於,在爭議不斷髮酵之時,徐中民仍然執著地堅持著自己的邏輯體系。根據新京報的報道,他堅持稱自己的研究思路“巧妙地解決了依據過去的經驗中預知未來時存在的推斷預知什麼的問題;其次,還巧妙地融合了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影響。”

他還回應說:“我搞什麼錢,拍什麼馬屁呢?”

問題是,公眾關心的也許不是拍馬屁與否的問題,在個人公眾號裡談及“師恩”不是什麼問題,可是學術圈並非朋友圈,人們關心的是一篇有明顯錯漏的文章,如何堂而皇之地登上學術殿堂?

學術圈:需要專業而不是嘲諷

最新消息是,徐中民在文中所提及的導師程國棟,已經引咎辭去期刊《冰川凍土》的主編職務,“這兩篇文章的發表我事先一無所知,但作為主編事後沒做任何處理,應負重要責任。”

他還承認,徐中民的文章的確與《冰川凍土》的學術定位不符。

資料顯示,程國棟是知名的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今年1月7日,他還被甘肅省科技廳提名參評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認證為“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的微博賬號中科院之聲也作出了回應,表示“儘快成立調查組”,“調查相關問題”。

我的師孃啊,學術還能這麼搞

《冰川凍土》的工作人員還表示,對徐中民在《冰川凍土》發表的其他文章,也會再逐一進行審核處理。目前,在知網上還能搜索到上述兩篇文章。

各方的回應一出,公眾的疑惑貌似沒有消散,反而是加深了。

譬如,原來作者與導師和期刊是相互牽連極深的三角關係。

官網顯示,《冰川凍土》的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這也是徐程二人所供職的機構所在,根據程國棟所回應的訊息,他還是該期刊的主編。層層關係,都讓人生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評論道,“文章的主題是讚美導師,即期刊的主編,作者所在的單位又是期刊的主管單位,需要追查是否形成學術利益共同體,期刊是否存在靠版面費牟利的情形,以’及是否有‘人情稿’的情況。”

徐中民所撰寫的兩篇論文,並非“小打小鬧”的科研作品,而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的科研項目,在包括中國科學院在內的多個部門主管的科學網內進行查詢,可以發現《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是“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的成果質疑,該項目屬於重大研究計劃,科研經費達到200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2015年出臺的資助項目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有規定,第八條提到:項目負責人不得將下列研究成果作為項目成果列入項目研究成果報告中:

(一)非本人或者參與者所取得的;

(二)與受資助項目無關的。

那麼,如今被曝出的文章明顯與該重大研究項目關聯程度低,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又是否存在製造“注水”論文、低質論文套取科研經費的情況?還有待調查。另外,熊丙奇在接受其它媒體採訪時還提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項目成果審核機制應進行反思,“是不是隻是看所刊登的期刊,而不看質量。”

根據瞭解,核心期刊有完整的審核流程,包括編輯初審,專家外審和主編終審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各自的標準和要求,也就是說徐中民的文章至少經過了幾位專業人士的手,但最後仍然安然無恙地通過一系列流程。

核心期刊是珍貴的學術資源,事件最先引起了研究生群體的關注。有網友情緒激動地表示,“一群學生熬禿了頭做實驗找數據發表論文結果被據掉,這隨便就能上期刊”。

事件發酵至此,已經不只是導師崇高與否、師孃優美與否的挖苦和嘲諷,而是核心期刊的公信力問題,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金用途和使用效率問題。

將近兩個月前,饒毅發佈舉報信事件後(點擊可查看),《南風窗》發文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嘲笑學術醜聞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僅有嘲笑,挽回不了整個國家的慘重損失。可以說,學術研究是一切實踐的基礎,如果中國的學者沉迷於“操作”國家級基金和項目,那麼失去的不僅是納稅人的血汗錢,還有科學和技術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作者 | 莫奈

排版 | GINNY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