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吼叫孩子是不好的行为,爸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为人父母都知道吼叫打骂孩子是不对的,但现实生活中偏偏不是这样的 ,我们来看看父母经常会犯的错误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案例一、对孩子提要求,要简单干脆

你看看你一个姑娘家,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真丢人。(错误)

一会儿吃饭了,给你5分钟的时间收拾干净,我看着你做。(正确)

案例二、对孩子的批评,要就是论事

你看看你这次期末考试考的分数,还没有隔壁小明考得好,难道还没有一点羞耻感吗?(错误)

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在书桌前写作业,把错题再重做一遍,否则一周的零花钱没了。(正确)

案例三、犯错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自己说,错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里了?逼着孩子承认错误。(错误)

把质问变成提问,发生什么事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接下来想怎么做?(正确)

案例四、父母控制情绪,放下身段

你想气死我呀!我怎么生出你这么没用的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错误)

深呼吸,调整好情绪,耐心地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理智的引导孩子。



俏额娘


原来别的妈妈声音也这样大呀?

周末,带彤美女看电影。等待的间隙,"快点走,你干什么去了,走的这样慢!"一个妈妈一边大声呵斥一个和彤美女差不多大的男孩,一边用手推了孩子一下。

"原来别的妈妈声音也这样大呀?"彤美女低声对我说。

"那你以为呢?每个妈妈都有着急上火的时候,不过要控制好说话的语气和节奏。"我趁机对她进行一个浸润式教育。

"嗯,看来我还挺幸运的,你很少对我发火。"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来别人有时也确实像一面镜子。

不光孩子,我们成人也会陷入对比的怪圈中。所以说,你周围的人群决定了你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人,就是环境,圈子的产物。

一个家长能在着急上火的时候依然保持节奏,不怒吼孩子,这实在需要一种修炼。

但是,也有的家长,不需要修炼,而是本能的就对孩子保持一个好的态度,是真的挺让人羡慕的。

昨天和彤美女在吃下午茶,隔壁过来一对母子,男孩六七岁左右。妈妈,个子很高,长的不算太美,看来很泼辣能干那种。

小男孩一坐下就把羽绒服脱了,然后往椅子上一放,羽绒服散了掉到地上了。这个妈妈妈妈一边拿起羽绒,一边对男孩说"你看看,在外面羽绒这样放不容易掉."说着一边把羽绒反过来折叠成一个方块,放到旁边的吧台角落里。

小男孩乐呵呵的点点头,开心地吃起了蛋糕。

妈妈这个简单的示范动作,是自然的。通常情况下的妈妈们,发现孩子类似的错误一般都会数落孩子几句,再去教孩子怎么做。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和妈妈的情绪已经起来了,往往是怎么都教不好。

如果说爱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那亲子教育就是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儿,一切自然的流淌发生着。

就算你听了再多的课程,学了再多的知识,不能在生活中随时运用,还是等于零。

随时提醒自己,做一个不大声说话的妈妈!


盈盈美语



正如题主所说,吼叫孩子是不好的行为,如果说一次两次能起到震慑的效果,督促孩子改正错误,但是长期吼叫式的训斥孩子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可以说不仅是一门技术,需要掌握方式方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钻研。如果孩子做错了事,要给孩子指出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且告诉他正确的做法,但是很多家长只是训斥,没有引导。所以教育孩子时要给孩子强调应该做什么,而非不该做什么,这样才可能收到更积极的效果。

诚然,让每位家长在任何时候保持克制、遇事不发火,其实也很难办到,想起自己的孩子因为一个字一周内错了三回,到了第三次实在是火大了,吼了一顿,结果在前几天的期中考试里,这个字又出现了,还好,这次写对了,我想,可能是那次让孩子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对孩子是有益的,但是一定要避免语言上的辱骂。

想起之前开家长会,老师说起她之前带的班级里发生的事,在一次班会上让孩子们朗诵《献给爸爸妈妈的歌》(给大家节选一部分),

是谁把我们送到这个世界,是谁抱着我们欣慰地微笑,是谁拉着我们的小手走上街头,是爸爸和妈妈,世界上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是谁在清晨把我们温柔地唤醒,是谁在临走前还嘱咐千言万语,是谁每日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冬暖夏凉,是爸爸和妈妈,世界上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是谁在我们取得成绩时给予无限激励,是谁在我们经受挫折时给予无限鼓舞,是谁在我们遭受委屈时给予无限爱抚,是谁在我们遇到阻力时给予无限力量,是爸爸和妈妈,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妈妈。

班级所有的孩子都在大声朗读,但只有一个女孩不怎么读,老师为了不打断大家的朗读,课后问她什么原因,她说:“我的爸爸不是这样的,总是训我,有时还骂我”。可以看出,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前一段时间,可能大家还记得上海一名17岁的男孩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路上母亲停车训斥,可能孩子无法忍受,趁母亲不注意跳下大桥,从网上的图片来看,很有可能是母亲的某些言语刺激到了孩子内心最脆弱的地方,那一刻,孩子感到了绝望。而像“你真笨!笨的跟猪似的”“脑袋里装的啥”“你看看你班级XXX考了多少分,你看看你!”等等这样刺激性的语言一定要尽量避免。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对症下药,用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而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能用过激的方式解决,对于年轻父母,更是如此,要知道长期的批评和责备是伤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大敌人,相反,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才是教育的重要责任。

其次,避免言语辱骂孩子。无论孩子是大是小,都不喜欢受到批评和训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平时很少听到家长对他们的肯定、表扬的话,反而更多是批评和数落,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时间长了很有可能把家长的批评都当做耳旁风,最后的结果是任何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还有,家长要和孩子坦诚的交流。孩子大了之后都希望自己被重视,家长强加的意愿会让他们很难受,我们也说过,家长们面对孩子出现严重错误时可能很难去控制情绪,但是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家长自己的修炼提高的过程,和孩子真诚的交流问题,帮助孩子走出误区,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平等的交流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父母打骂孩子其实与过分溺爱一样,都会导致儿童性格发生变化,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抑郁、胆小等心理问题,长期受到家长的责骂更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懂事,就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奖惩并举,以理服人。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教育观察号


我们都知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对孩子大吼大叫,这其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经常性的对孩子大吼大叫,会让孩子产生畏惧,不利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急着对孩子吼叫,应该先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再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道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吼叫与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学姐来咯


在父母吼叫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有这三种致命的性格缺点,家长一定要重视。

第一:自卑,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呀会变得自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

第二:暴躁易怒,孩子被父母吼叫,这孩子的脾气啊,肯定好不到哪去,也容易暴躁易怒。

第三:懦弱,经常被骂的孩子,他们通常的都会表现为软弱无能,自信心非常低。

记得要关注我让你学会跟孩子正确沟通。


卓越家风家教


这是个好问题 因为做父母的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孩子做的不理想的时候 只想声嘶力竭的去教育 我们何不是在走父母的老路 即使我们是新时代新青年 但我们依然做不好父母 为什么 因为我们无法去控制自我的情绪 情绪的掌控能力强大的 无论是对生活对工作 对自己都是很好的 小孩调皮 先深呼吸 你不也是这样长大的吗 不如换一个眼光看待问题


小瓜瓜过家家


对孩子不满就是对自己不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