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前兩天和朋友出去吃飯,旁邊坐了一桌職業打扮的年輕人,無意間聽到他們的聊天內容,發現都是關於“年末跳槽”的話題。

朋友問我,“你覺得,那幾個年輕人能不能如願通過跳槽升職加薪?”

我想了想,說:“我覺得他們可能會失望。”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也不是沒有自己道理,今天就跟你們掰扯掰扯。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想要跳槽漲薪?

可以,但不是你

上個月,師妹部門的主管和技術總監先後跳槽。

通過小道消息打聽,師妹瞭解到兩人不僅薪水漲了不少,新公司也給予了他們不錯的崗位。

師妹頗為心動,沒過多久她也辭掉了工作準備跳槽。

然而當師妹投身到應聘市場中,才發現事情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面試時不少公司不僅沒有給她升職加薪,不少公司甚至開出了比她原公司還要低的薪資。

師妹一臉懵逼,怎麼事情到了自己這裡就不一樣了呢?

師妹不知道,像她這樣的情形,其實並不是少數。

在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中,上半年選擇跳槽的職場人裡,有七成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求職環境中遭遇了失敗。

剩下的那三成成功的人裡,還有17.6%的人,跳槽後收入還不如跳槽前。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很簡單,因為能夠打動公司開出升職加薪條件的人,不是你。

每個公司每個崗位,其實薪酬幅度都是有一定的預期。

甚至很多公司人事部的工作,就是到處打聽同行崗位薪水,從而開出更加合理的工資。

如果你在原崗位做不到升職加薪,想靠著經驗加持跳一跳就加薪,那也許在過去比較容易成事。

但是最近兩年,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大部分公司的薪酬體系可以說是完全透明。

信息不對稱被徹底推翻,你有幾斤幾兩,新公司完全可以通過背景調查翻個滴水不漏。

那你為什麼在原來公司加不了薪,同樣也能為什麼在新公司拿不到好的offer。

職場裡從來都是金字塔形結構,能力和專業壁壘,才是根本的議價能力。

那樣的人,即使不跳槽,原公司為了將人才留下來,自然也願意給予他們升職加薪的條件。

而那些在原公司怎麼掙扎都升不上去的人,多少存在一定的能力缺陷,並不具備多少議價權,自然也無法讓公司給出更優厚的條件。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跳槽可以試錯?

不好意思,最終被試錯的是你


朋友大劉曾經也是圈子裡的跳槽達人,在去年一年裡足足換了4份工作,然而當他今年年初換了第5份工作後,再沒有跳過槽。

本以為是他所說的職場試錯終於有了結果,然而當有人年末想要跳槽徵求他的意見時,大劉給的建議卻是——不要跳。

面對自己前後截然相反的態度,大劉可以說是以身說法:

原本以為跳槽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如果選錯了,及時止損再試一次就行。

但其實,人生的試錯機會是有限的。

大劉的經歷是這樣的——

他希望在各方面印證新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因此免不了思想不集中,在工作中犯錯。

但是公司需要的是能做正確事情,能提供價值的人,而不是拿工資來承擔員工的試錯成本。

4次更換工作,大劉想通過跳槽積累經驗的想法落了空。最後只能亡羊補牢,找了一家感覺還行的公司入了職。

看起來,試錯似乎是個成長捷徑,但它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淺嘗輒止。

淺嘗的結果,註定是不投入。

不投入精力和熱情的工作,註定不會做得很好。

作家蔣方舟在談及跳槽時曾經說過:

自己以前會鼓勵年輕人趁著年輕多試錯,但現在再也不敢說這種話了。

這個社會的容錯率,就變得挺低的。


你一步走錯之後,比如說你幹了幾年不喜歡的工作,或者是你這個學業耽誤了幾年,你再重新回到就業市場的時候,你發現沒有你容身的地方了。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職場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太過頻繁的草率跳槽,會讓積累過程變得時斷時續。

當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熟悉新業務以及適應新角色當中時,你根本無法將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上。

在職場裡不停地跳來跳去,以為自己在快速試錯,可實際上,被試錯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發現哪裡都不合適,想要再跳回最開始的槽裡時,你會發現,比你跳出來的時候要難多了!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年末能不能跳槽?

你應該掌握正確的姿勢

正如上面的數據所說,跳槽失敗的佔了大部分,但依然有一小部分人成功。

所以並不是說不能跳槽,而是你能不能正確地跳槽。

你應該首先弄清楚,自己在跳槽的時候到底有沒有議價權,而議價權讓你的薪水能加多少。

對於如何做到這一點,在《做出好決定》這本書裡,給出了一個不錯的方法。

首先,明確哪些要素在跳槽中能使你有較高的議價權。

例如現工作較高的專業度、擔任重要的管理崗位、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以及公司高層的特別的喜歡等。

找到這些指標之後,將它們一一列在紙上。

列好指標以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判斷這些要素在議價時各佔多少比重。

比如對現公司不可或缺在你看來最重要,那就給它30分,薪資高不高不太重要,那就給它10分。

將這些因素全部按比重排好後,你就得到了一份跳槽議價底氣量化表,而之後要做的就很簡單了。

按照自己和各要素的契合度進行打分,你就能夠清楚自己在跳槽中到底擁有多少議價權力,也就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選擇是跳槽還是繼續留下。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其次,其實不應該為了跳槽而跳槽,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才跳槽。

有數據顯示95後的年輕人平均7個月就會離職,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突出的個性。

哪裡不爽,咱們就拍桌子不伺候。

年末靠跳槽漲薪,是最差的職業規劃

只是職場裡,走得長遠的,從來不是感性,而是理性。

想要弄清楚跳槽是否能夠解決問題,你需要的,是一份離職要素清單——將你覺得促使你跳槽的因素列下來,類似下面這種形式:

  • 薪資水平調整有限
  • 公司發展前景不明朗
  • 領導不尊重下屬
  • 團隊氛圍太差
  • ……

當你有了這份清單後,你只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 1、我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個點?
  • 2、滿足哪些條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3、跳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麼?

只有客觀分析,可以客觀地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項,而不是一時衝動,先跳了再說。

職場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

暫時忽視眼前的得失,多關注未來的長期發展,才是對自己和工作負責任的態度。

如果你覺的只要跳槽就能萬事大吉,那我想你可能只是換了個地方,然後繼續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