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给孩子读绘本,是读画重要,还是读字重要?

明智悦读


我是大学老师,育有一四岁半的孩子,很重视绘本教育带给孩子的乐趣和习惯养成。我认为给孩子读绘本,读画还是读字,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

第一,读字。当孩子还在懵懂阶段的时候,绘本的文字本身并不多,建议读字,让孩子耳濡目染,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他可以原封不动把字读出来,而这个时候,也是认字的很好的时机。

第二,读画。当孩子语言表达顺畅的时候,可以选择画面比较动人,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故事画面让孩子看看,让他讲述故事,这是锻炼孩子语言表达很好的时机。

我认为,两种侧重的练习,一个是抽象思维,一个是语言思维,都是很重要的,可以结合绘本本身进行。

不过说实话,选择合适的绘本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孩子会因为喜欢一个绘本角色而模仿,甚至可以进一步编故事等,拓展语言思维,也可以在精美语言的语言绘本中识字,为进一步学习认字理解直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用教育和生活的心重视育儿过程的点滴,欢迎大家关注:桃李妈妈育儿说。

桃李妈妈育儿


我女儿从小读绘本,现在11岁,也还一直看绘本,我们读绘本经过了几个过程,现在儿子5岁,正在经历读绘本的第二个过程,下面我简单地谈谈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就读图和读字问题的想法。


第一阶段,我给他读图。我一直觉得,绘本里的图画比文字能表达更多的内容。前不久读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打开绘本之眼》,他说,如果绘本的图画不能将故事表达出来,那它就不是一本好的绘本,换句话说,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一定能只通过图画就能了解绘本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当孩子还不认识字的时候,我不会就只念文字,而是把重点都放在图画的解释上,记得刚开始儿子喜欢的是一套工程车的书,我们就只看图,分析讲解,他特别着迷。

当然,读图不等于忽略文字,绘本的文字比较少,家长能自己读一遍文字再给孩子讲图,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第二阶段,当读了一些绘本后,儿子慢慢地知道了图画可以蕴含这么多的意思,就在我给他解释的时候,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找到我没发现的细节时,充满了成就感,这个阶段能充分地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比如《火车头》中,当火车来了,他发现了骑马的人因为马🐴受惊被摔下来这个细节,真是把人乐死了,我就及时夸他观察的仔细。

正因为这样,优秀的绘本值得一读再读,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我们读的最多的就是《100层房子》系列了,小细节太多了。


第三阶段,文图结合起来传递给孩子。我和儿子现在就是这样,指读文字,配合图画一起阅读绘本,这样可以让他认识一些字,也能深刻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这些简单又有韵律的文字,能向我们传达这么多的意思,一点也不逊色于图画,两者结合才是完美的绘本。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孩子的识字量会增加很多,我不要求儿子会写,但是认字多了一定是有好处的。


一园青菜绿葱葱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绘本给孩子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绘本的需求也不同。因此,给孩子读绘本,读图重要还是读字重要,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阅读量、阅读水平发展程度来分析。

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的内容是不同的:

0-2岁,读绘本以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兴趣

早期阅读的方式并不是带孩子枯坐朗读,而是通过绘本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体会绘本阅读的快乐,从而认知“书是什么”、“阅读是什么”。

例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故事,因为对话简单容易记忆,语句又有很高的重复内容,所以特别适合在家里上演“亲子剧”,爸爸妈妈扮演鳄鱼和牙医,将绘本的场景展现出来,带孩子来一起亲子互动。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一张图片,因为这个绘本的剧情简单,好多幼儿园活动都喜欢用它做亲子剧,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做)

《蹦》这个故事,全书从头至尾只体现了一个“蹦”字,妈妈可以带孩子模仿书中的小鸡蹦、小兔子蹦、小狗蹦、小青蛙蹦,还可以模仿蜗牛——蹦不起来。

又例如选择《偷偷看里面》这类低幼翻翻书,每一页都有翻翻、推拉、滑动的互动机关,让孩子自己动手体会阅读乐趣。

这些以亲子游戏的方式打开的绘本,即不在于着急读图,也不在着急读字,而是让孩子在游戏互动中先将阅读习惯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又增加亲子陪伴的质量。

2-4岁,绘本侧重于读图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6岁前的孩子的大脑均处在形象思维阶段。

也就是说,6岁以前,具体的图形图像能够让孩子更直观地认知和学习。

所以,6岁前带孩子读绘本,都不要着急一上来就带孩子读字。

但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观点,在6岁前,又会经历“识字敏感期”,以我和孩子亲子阅读4年多的经验来看,从小建立阅读习惯的孩子,绘本中的文字天天见,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敏感期”来得也相对较早。

大部分孩子在4岁左右出现识字敏感期,我将绘本阅读读图侧重划分在2-4岁这个阶段,可以说,这个阶段也是孩子读图的黄金期。

我们拿安东尼·布朗的经典作品《我爸爸》举例。

绘本文字很简单,故事情节也并不起伏跌宕,但是这本书中的每一张图画,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细节和线索,

前后环衬的图案,是爸爸睡衣的图案;

爸爸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那幅画中暗藏了三只小猪和小红帽的故事;

爸爸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又暗含了“跳过月亮的母牛”这个童谣……

这些细节都是需要带着孩子读图去寻找。

那就更不要说例如《晚安,月亮》这样每一张图都带满线索的绘本了。

孩子会在每一张图中都有大发现,也更加形象地帮助他们认知。

此外,还有无字绘本,例如《疯狂星期二》、《不可思议的旅行》、《海底的秘密》等等,这些绘本在这一阶段都不侧重读文字,而是引导孩子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由父母同步组织语言来讲述故事。

这个时候锻炼孩子看图说话还为时过早,先引导他们说出看到了什么,一个词一个词地说,由父母帮助组成句子。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孩子看图,父母同步伴读文字,孩子的看、听同步进行的方式是最好的。父母每页读完了,不要着急翻到下一页,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看看图。

4-7岁,读图读字兼顾

我家维尼从3岁3个月开始进入识字敏感期,她的阅读内容也就从单纯的读图开始像识字过渡了。

在4-7岁阶段,读图和读文字应当是兼顾的。

如果孩子进入了识字敏感期,可以利用绘本来进行“指读”。

指读的开始方式可以很自然,选一些图文并不十分紧密的绘本,例如《月亮生日蛋糕》、这样的图文分开排版的绘本,即不耽误孩子读图,也不影响手指划过文字进行指读。

(这是我家维尼在指读早期的时候自己选的绘本,现在她已经脱离了指读模式,阅读文字的时候不需要再用手指指点了)

这个时候进行指读,孩子的识字量会以几何倍数的方式增加,就好比摘葡萄,零散的刻意识字是在地上一粒一粒的捡,但是利用敏感期孩子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指读,就是在葡萄架上一串一串地摘。

但这个时候依旧是孩子形象思维的阶段,读图仍然不能放弃。

孩子因为心智发展,她看待图画也会更深入、细致,同样一本书,会发现以往发现不到的东西。

这个时候也是利用绘本图画进一步帮助孩子练习看图说话的好时机。

从最开始的词——句子,可以引导孩子逐渐有条理地说“时间、地点、人物”。

6岁+,依旧不要让孩子放弃绘本阅读

6岁以上,不少孩子进入了小学阶段,开始新一轮的阅读侧重,桥梁书也开始大量取代绘本,这为他们今后进入纯文字阅读做铺垫。

有的家长认为,绘本就不能再给孩子看了,那是小孩看的,不适合小学生了。

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绘本其实没有刻意的年龄区分,除非太低幼的认知绘本不能满足小学阶段的孩子需求,大多绘本都依旧适读,例如《森林大熊》、《小房子》、《市场街最后一站》……

这些绘本故事饱含丰富的哲理,同时刻意让孩子通过图画进一步提高“美商”。

而且,小学老师会用绘本进一步系统地教孩子们看图说话,可以说,绘本在小学阶段也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一阶段,绘本回归到图画更为重要的本位,如果孩子需要大量阅读文字,可以选用适龄的桥梁书。


沐滢育儿有料


孩子读绘本,可以按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绘本。低龄儿童适合共读文字少、图画多的绘本,大龄儿童适合读文字更多一些的绘本。不同年龄阶段侧重看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我很推荐多看图画。

2-3岁的孩子就可以接触绘本了,比如说《抱抱》、《很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是谁》。这些绘本几乎没什么字,但却很有意思,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后很适合孩子自己翻阅。

我家孩子接触的第1本绘本就是《抱抱》,我记得当时带她在书店给她讲这一本书,她当时被书上的内容感动哭了。

《抱抱》的内容很简单,讲的是小猩猩到处在找他的妈妈的故事。他看到蛇妈妈和蛇宝宝在一起,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在一起,就他是单独一个的,所以他很伤心。

于是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蛇妈妈和蛇宝宝,就陪同的小猩猩一起去找猩猩妈妈。当猩猩宝宝在大家的陪同下终于找到猩猩妈妈时,他兴奋的奔向妈妈,扑进了妈妈的怀里。

孩子看到这个画面特别感动,她哭着使劲抱紧我,后来每次去书店她都要找这本书看,最后终于把这本书带回家。可以说这一本《抱抱》的图画开启了我家孩子阅读绘本的大门。

四岁之后我们选择了这些《地上100层的房子》、《地下100层的房子》、《小威向前冲》、《肚子里有座火车站》之类的绘本。这些绘本文字一点点增加,但是图画依然很有意思。

《地上100层的房子》和《地下100层的房子》是女儿最喜欢的两本书,她会模仿这两本绘本进行图画,这本书几乎被她翻破了。看得多了她就能够在不怎么认识字的情况下,讲述这个完整的故事。

所以当孩子喜欢这本书,她会自己独立去翻阅图画的时候,她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放飞的香片


对于学龄前还不识字的孩子来说,绝对是读画更重要!

作为陪着孩子读了1000+本绘本后,创作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的我来说,也觉得当然是图画更重要。因为图画意味着把整个故事用画的方式镶入了孩子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想像的空间,想像力会越来越丰富。

1.绘本虽然是静态的,但是由于妈妈用故事把图画连接起来,就变一个个活色生香五味俱全的故事。孩子会紧张,会欣喜,会感动,甚至会流泪。

2.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丰富的画面感,刺激了孩子的想像力。会陷入无边无际的想像海洋。


3.孩子虽然小,还不认得字,但画面本身就会讲故事,不需要讲他也能看得懂,这就是绘本奇妙的地方。而且越是好的绘本,越能让孩子喜欢。

4.画面打开了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对这个多彩斑斓的世界更加喜欢。

5.视觉和色彩的冲击,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观。

6.画出来的不同的物品,增加了孩子的知识面。生活毕竟是狭小的,通过绘本的呈现,孩子们学习上也更容易吸收。

7.图画里有孩子熟悉的东西,更加拉近距离,容易接受。


当然,如果你家的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该是认字的时候了,或者学前年龄对字产生了兴趣,到了认字的敏感期,那就可以开始和他读字。一个个指着读。


但是还是要以故事为主。不要喧宾夺主。


好了,又到琉璃推荐好书的时候了:


如果到了认字年龄的宝宝,可以推荐这本: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儿,绘本阅读指导师,国际知名IP绘本作者,编辑,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


琉璃巧育儿


这个问题好多爸爸妈妈都跟我聊过。有家长觉得应该早点教孩子认字,这时候呢,就有教育专家出来说,不建议过早教孩子认字。家长就很纠结:要是读绘本的时候,孩子问我这是什么字,我是教还是不教?

其实,这个完全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孩子的“书龄”

几个月大:

阅读的习惯可以从出生就开始培养,对于才几个月大的新生儿来说,鲜艳、大色块,还有一些趣味的设置的书就比较适合,比如触摸书,书里就有触觉材质,书里小动物的身体用实物模拟做出来的,给孩子粗糙、柔软、坚硬、光滑等多种触摸体验。还有一些洞洞书,单单是把书放在那,宝宝都有兴趣去扣扣洞洞,不及让孩子对书有兴趣,也有利于孩子锻炼手指精细肌肉。

这些书,当然是让宝宝体验触感更重要了,让几个月的宝宝认字也不现实不是?


一岁左右:

比较适合看单重复模式的,有旋律的,字少的绘本。

比如,有一个日本的科学绘本作家松冈达英,他出的本绘本叫做《蹦》,只要拿出这本书,用手指着画面。轻轻地、带点跳跃感地说‘Beng!” 宝宝就特别喜欢。因为一岁左右的小宝宝刚开始学说话,可以说单字,喜欢重复地听到自己常发的那类语音,因为顺应了宝宝的这方面需要,所以这本书带给宝宝很大的愉悦感。书里从头到尾不断地重复“Beng”这个音,小宝宝乐此不疲。

这样的绘本即便有字也很少,孩子更多的还是读图


1 岁半、两岁以后:

因为语言发育的需求,那么重复、回应式语句的绘本就比较适合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每个语句都得到一次回应,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有帮助。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两岁以后,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渐渐发展起来,就可以给孩子讲讲有情节的故事了。这个类型的绘本也很多,比如《魔法亲亲》《索菲生气了》《小红书》等等等等

这些书的字相对来说要多一点了,但家长给孩子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视线还是落在图的地方。你如果能和孩子一起,看着图把故事讲清楚,下次孩子自己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能够自己看着图阅读了,他会很有自信。可如果一开始,家长是照着字读的,那下次孩子自己看,就觉得自己不认识这些字,没有妈妈在自己就不能看书,孩子会很受挫,很可能不喜欢读书了。

更大一些的孩子

如果以前已经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尽管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读图,但是渐渐地开始对字有兴趣,家长当然可以适当引导,但注意,我说的是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迫认字哈。比如你可以让孩子看书的封面,教孩子把书名念出来。书名很短,也方便记忆。下次要读书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找,大声地告诉爸爸妈妈,今天想读那本书啊?叫什么名字啊?对于那些已经看了好多遍,孩子都烂熟于心的书,我们可以适当地指着文字,做一些点读。久而久之,那些反复出现的字和词汇,每次出现的时候孩子自己就能找出来。然后你就可以鼓励孩子去一些大部头书里,找找他熟悉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孩子找完一本大部头书,就仿佛看完了一样,以后大部头书也不会对孩子阅读造成恐惧。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在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我会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一、先跟孩子一起从封面、扉页开始看,并跟他介绍作者(作者、翻译、出版社),让孩子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我会和孩子一页一页的翻、一页一页的讲,书里面的情节、人物、颜色。因为最开始是通过看图来了解绘本的,父母的语言可以给他加深印象。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故意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孩子理解。

三、第三遍我就开始读文字。孩子可以看图,但是他有在听。经典绘本中的句子都很简短精湛,孩子很容易朗朗上口。

当你以为孩子未曾留意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如心了。明天后天他还要你讲,然后他真的就一字不漏的讲给你听了。请相信时间的复利,请相信孩子的潜力。

“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家有两岁萌娃小久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关于关注!

因为是麻麻


关于绘本,画重要还是字重要?我觉得应该看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绘本也是不一样的。

0-3岁的绘本

0-3岁的孩子,对于文字,只是一些黑色的符号,对于他们而言,“画”的意义会比较大,通过讲解,培养孩子看图讲故事的能力,这时候,画能帮助孩子快速的理解世界。

生活就是一个大绘本,如果孩子学会了看图讲故事的能力,通过绘本懂的一些是非道理,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她会理解的更容易。

0-3岁的孩子,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情绪管理有个恰当的认识,这个时候你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情绪管理和生活习惯的读书。

我之前给1岁多的九儿买了一套小脚丫情绪管理的图书,她看到了3岁,也非常喜欢看,有时候看完一本书,你会发现,她真的学起来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3岁左右的孩子更喜欢画多一点,多接触一些这样有趣的绘本不光让孩子懂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她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

3-6岁的绘本

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阶段,这个时候可能爸爸妈妈都着急让孩子多认些字,多认识些数字,为他们1年级的学习打基础,这个阶段,其实爸爸妈妈没有必要刻意的专门认数识字,可以通过绘本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更多。

指读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可以买一些字比较多的绘本,和孩子一起指读绘本。读绘本时我有时指读,有时就会放弃,主要看宝宝的态度是怎样的。如果她有兴趣,就进行指读训练,没有兴趣,就会放弃。读绘本本来就是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识字并不是目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关于要不要指读,什么时候开始指读,这个没有太强求的说法,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段,跟宝宝一起试着指读,说不定,宝宝会觉得更有意思。也许读着读着,宝宝有一天会指着某个字,跟你说:这个字叫“妈妈”。

最后呢,说一个重要的事,读绘本,不管是画也好,字也好,关键在于“读”,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九妈讲故事,一个3岁孩子的妈,自学通过育婴师,催乳师。希望自己的观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我,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养娃的那些事~~

九妈讲故事


画更重要!因为绘本叫“绘”本,不叫“书本”,这一个字的区别就可以看出侧重点。

为什么看画更重要呢?主要是这几点原因

【图画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看绘本的孩子大部分是低龄幼儿,这些孩子处在用形象思维感知世界的阶段。什么叫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从信息加工角度说,可以理解为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以及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而大一些的孩子才能在具有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拓展出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而且相比较文字,图画具有一些文字不具有的优势,比如说:

【绘本的图画具有直观性】

比如这幅图中,小女孩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椅子上,长椅上剩余的部分如此之大,恰似女孩心中的孤独。故事的意图,一目了然


【绘本的图画更具有美感】

比如这幅,孩子摘了月亮送给母亲,母子二人坐在装饰有爱心的月亮上,温馨又美妙


【绘本图画具有视觉冲击力】


【绘本图画具有文字没有的互动性】

比如这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后,原来因为毛毛虫丑陋而不跟毛毛虫玩的小动物们,都羞愧的藏起来了。绘本提出了问题:能不能看出是哪些小动物藏了起来。这里用图画的形式展示了各个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这种互动是文字不能替代的


【绘本的图画信息承载量大】

比如这个绘本中,文字部分只是说明了小女孩跟着父亲回家了,但是图画中展示了文字没说到的部分:女孩家的整体样貌(可以据此告诉孩子中外居民楼的差距),院子中的喷泉是倾斜的茶壶,十分有趣。



育人育己漫漫行


首先,给孩子读绘本时读画重要还是读字重要,不是作为成人的家长决定的。根据几年陪孩子亲子阅读的经历,有下面几点根据观察孩子和阅读绘本后得出的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孩子的年龄和相对应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孩子在面对一本绘本时候的兴趣点。一般来说,年龄小(大概在三岁以前)的孩子会对画面感兴趣,对文字完全无感。三岁多过后看绘本时,孩子会出现指着封面上的字问大人“这是什么?”,这是可以理解为对文字感兴趣的表现。之后会一发而不可收,甚至会指着内容里的每一个字问大人,进入“点读”阶段。不以大人的意志强加孩子,自然而然是阅读初衷。

二、认字的途径和工具有很多,绘本可以作为附带工具,看做阅读的副产品。

三、就绘本本身来说,一本好的绘本文字精彩,绘画功底了得,还能补充文字的“言外之意”,很有意思。读这样的绘本,孩子不仅获得阅读的愉悦,也获得了艺术的熏陶。

四、绘本的画面主要是符合低龄孩子的认知特点,即使只读画面,孩子也可以获得一项很棒的本领——看图说话。这正是目前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些完全没有文字的无字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棒,孩子完全可以大人的引导下明白绘本中的意思,还能够学习逻辑连贯和推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