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我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公司經常要招收一些名牌大學畢業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能看到他們的人事檔案。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一個問題,那些在學校成績突出的學生,參加工作後卻經常不能融入企業,工作幾年還是一派學生氣。相反,那些在學校成績一般的學生,卻經常能在公司裡很快站穩腳跟。

為此,我認真的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參加工作後,依然不能很快地從學生轉換為企業職工,且經常越是學業好的越明顯。很多時候,職場中要求更多的是情商,轉換不好身份,就會可能影響職業的未來發展。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一、入職後的不適應職場的主要表現。

職場和學校是完全不同的場所,遊戲規則有著很大的差異。能夠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智商相差不會太大。成績優秀的學生,時間大多用在學業上,相對來講多了一分優越感,進入職場後這種優越感經常帶入工作中,一旦工作出現問題,就很容易產生失敗感。而相對不那麼優秀的學生,精力並未全用在學業上,相比較起來,多了一份謙遜和一些社會實踐經歷,進入職場以後,恰恰符合了一些職場規則,表現得更容易融入職場。

綜合起來看,大多數職場新人,並不能很快融入職場,存在一段適應期,常會表現出一些學生特質。

01.過於教條。

作為職場小白,這些大學畢業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凡事不知變通,過於教條。進入企業後,倒是都能先學習各項規章制度,瞭解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等。但在實際工作中,學生的特質馬上就表現出來了,只會按照條條框框去做,絲毫不敢也不會變通。

具體表現是:不會對具體工作進行深入思考,只會生搬硬套現有的習慣做法;不會對複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只會僵化套用書本知識;不會靈活執行領導交辦任務,只會當個“傳聲筒”,原封不動,照本宣科;不會探索性創新性解決難題,只知道機械執行條條框框。

02.不會溝通。

職業生涯中,各種工作離不開領導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支持配合,而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難相處的,處不好關係在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中表現尤為明顯。他們往往還沒從學生期真正轉變過來,在企業裡表面上溫順的象“小弟”,但內心的驕傲,甚至看不起資格老卻文憑不高的同事們.這些表現在職場老油條眼裡,幼稚得象小孩,根本藏不住。

這個時候,這些老油條們,根本不會真心幫助這些新人。而在職場中,如果得不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別說新人,就算是老油條,做起工作來也是寸步難行的。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03.拒絕吃苦。

什麼是職業,說白了,那就是一個人用技能、勞動獲取相對應價值的過程。而相當一部分人,求職的目標是多賺點、舒服點、輕鬆點,只願意坐在辦公室當白領,不願意幹體力活當藍領,更別說髒活累活了。

在任何一個公司,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必須能吃苦耐勞。而很多的年輕人,對此已經漸行漸遠,不考慮自己能付出多少,只想著少吃苦,多享受,對公司的累活難事敬而遠之。甚至於有的人,領導以外的其他人,根本支使不動他,或推搪拖延,或變相拒絕。

04.自作聰明。

這一特徵在學業好的畢業生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這些學生在學校表現得優秀,已經不自覺地戴上了“我最聰明”的標籤。入職以後,也總以聰明人自居,對一些工作任務等,以自己的聰明去理解去做,實際卻是偷機取巧、偷工減料,甚至有時會給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被動。

比如,有一次的發生的事,簡直讓我哭笑不得,我讓一個新人寫一份部門的工作總結,任務交待清楚後,我認為這是個小事,也算是對新人的一種考驗。結果,三天後,他給我拿來一份總結,一看就是網上摘抄的,淨是官話虛話套話,實際工作內容屈指可數。沒辦法,我只能自己重新寫,但對這個新人卻不敢相信。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二、學校和職場不同的處事規則是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

經過觀察,我發現,學校和職場皆然不同的處事規則,是導致這些學生不能迅速實現職場轉變的根本原因。

01.所需核心素質不同。

在學校,學生需要的是智商,把各科學業學好就可以了,特別是對於學霸型學生,自是如魚得水,風生水起。

而在職場中,更為重要的則是為人處事的能力,也就是情商。情商高的人,能在職場很好的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在職場是非常重要的。

02.角色位置發生轉換。

學校也可以比作一個企業,學生是資金的提供者,學校、老師是知識的提供者,也可以說成學生用資金換取學校的知識,相當於學校為學生服務。

到了職場,角色位置發生了轉變,學生轉變為員工,不再是資金的提供者,所面對的不再是老師,而是公司的老闆。老闆是僱傭者,員工是打工者,老闆就是決定員工命運的人,老闆根據員工的勞動數量質量給予相應的酬勞。

03.作戰方式不同。

在學校,學生都是單兵作戰,自己完成學業,要取得好成績,需要自己的努力就可以了,最多是向老師求教。

在職場,卻幾乎全都是團隊作戰,大家共同完成工作任務,而且受各項規章制度和職場規則的限制,任何一點紕漏,都可能對整個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

04.理想信念不同。

在學校,學生之間的友情是親密無間的,屬於“四大鐵”之一,大家的理想信念幾乎相同。

在職場,人與人之間是關係,講究的是利益至上,雖不能否認能有朋友,但怎樣相處,也不可能與同學關係相提並論。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三、進入職場應該怎樣迅速轉變身份。

經過仔細思考,我最終決定還是要向這些大學畢業生說點什麼,算是給這些職場新人一些建議和忠告。畢竟自己也從這個時候過來的,曾經走過不少彎路,吃過不少虧,算是在摸爬滾打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當然每一條几乎都有著故事。

01.打扮好自己,給同事留下好印象。

初入職場,給公司的領導和同事們留下一個乾淨、整潔、利索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領導和同事們,會通過你的衣著、頭髮、體態、說話等,獲得第一印象,這個印象將會保留很長一段時間,且很難改變。

第一印象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判斷,可能隨之而來會有不同的際遇。舉個例子,兩個新人,一個平平常常,一個乾淨整潔,肯定是後者給人留下好印象,有什麼好事,可能會給後者,這就是區別,而這可能嚴重影響將來的職業發展。

建議:每天要給自己打扮得帥氣漂亮,要保證自己絕對整潔清爽,服飾得體,體態挺拔,說話清晰。做事一定要乾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著裝一定要合乎身份,決不可突出所謂的個性;說話一定要不卑不亢,禮貌得體,清晰舒緩;一定學會保持微笑,保持樂觀的心情和神態。

02.不要滿足於本職工作,學會每天多做一點點。

這是一個數字勵志公式: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 >1;1的365次方=1;0.99的365次方= 0.02551796445229 <1。

它的含義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以後,你的進步接近38,遠遠大於“1”;每天維持現狀,一年以後,你的成就還是1;每天退步一點點,一年以後你的成就不足0.026,被人遠遠拋在後面。

成功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每天多做一點點,則每天多收穫一點點,一年以後就是巨大的進步,幾年以後就會產生量到質的驚人變化。

建議:年輕就是資本,每天多幹一點,累不著,得到卻是很多,可能是能力、可能是經驗、可能是友情。別人玩的時候,你多學一點,別人走的時候,你多留一會,別人不願意乾的,你多幹一些,幾年以後,終會有所回報。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03.提高自己的情商,“降低”智商。

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個個都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經常感覺自己什麼都行,越是學業好的,越是自認聰明,越聰明越喜歡被誇獎,帶來的弊端就是怕不聰明不想失敗,不想失敗而不敢挑戰。到工作中經常會表現得自我為是,聽不得別人的勸告。但職場中更重要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許多書本上的知識,在現實中根本不堪一用。

建議:堅決杜絕自作聰明,降低自以為是的高智商,先學會提高自己的情商。對待領導,決不能公開說不,有意見一定要找私下場合溝通,公開否決領導決不是好事;對待同事,一定要學會尊重,新人尊重老人,既是應該也是正常;對待工作,不推不拖,有十分能力要爭取用十二分能力,能順手幫一把同事就幫一把,提供幫助對自己只有好處;對待錯誤,先找自己的問題,不指責別人。切記,別把尊重做成討好,喪失自我,等於自我貶值,只能讓人看不起。

04.要學會讓別人感覺舒服,而讓自己不舒服。

工作中,能多幫助別人就多幫助別人,公司中多屬團隊協同作戰,多想多幹,讓團隊的人感覺舒服,自己將來得到的也是舒服。

對自己來說,則完全相反。工作上一切都顯得心應手,感覺特別舒服。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你的危機時刻。因為這個時候往往覺察不到壓力,也就沒有任何改變自己的慾望,經常會忽視外部環境的變化。在職場中,沒有危機,可能就意味著出局了。

建議:一定要讓自己時刻有危機感,有本領恐慌感,用這危機感、恐慌感逼著自己繼續提高。在職場中,幸運的事是能遇到批評你,指出你缺點和錯誤的領導和同事,能聽到讓你感覺不舒服的話,接到不舒服的艱苦任務,這都是鍛鍊自己的絕好機會。讓自己現在不舒服,才會有將來的舒服。

05.停止無意義的抱怨,學會接受不公平。

不要有抱怨,抱怨沒有任何意義,根本不會解決任何問題,也不會對事物的發生發展產生任何影響。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職場中,都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一定要學會接受這些不公平。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對此看不開的話,你會越走越難,最終導致心態失衡甚至自我崩潰。

建議:多參加體育運動,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有研究表明,運動能使人的身體產生愉悅感,這種愉悅會釋放有利於人體健康、抗衰老的“快樂因子”,它能愉悅神經,調節心理,讓人感覺到高興和滿足。

參加了工作,還以學生的思維混職場,你就已經輸了

職場是個金字塔,大家都在努力向上爬,奮力爬上去不小心掉下去,再重新開始,就比別人晚了好幾步,這幾步可能使你永遠落後於人。唯有爬到頂峰,才有資本俯視塔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