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康熙传位不考虑八阿哥?

自成方圆66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大戏,早已成了小说家、编剧们最爱的题材之一。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后来的野史传闻里,八阿哥胤禩都是相当悲催的一位,看似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却没有半分胜算。

(电视剧里的胤禩)

那为什么康熙不考虑将他立为继承人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清朝很看重血统,胤禩的生母出身不高

看了清朝历史,我们会发现,清朝很看重血统,当父系血统相同的时候,母系血统必然要被拿来比较。

胤禩的生母卫氏家族不显,是包衣管领,也就是俗称的辛者库。虽然辛者库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低贱,但和满州贵族们还是没法比的。康熙怒极时曾骂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可见在他心里,辛者库的地位很低。

清朝的继承者们,母家的出身基本都很高。只有嘉庆是个例外,他的母亲魏佳氏(令妃)也是出身辛者库,但魏佳氏宫斗技巧一流,深得乾隆之心,还活着时就封为皇贵妃。

(电视剧里的良妃)

反观胤禩之母卫氏,进宫时是宫女,偶然被康熙临幸,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名份,后来好不容易被升为嫔,直到胤禩27岁了才被封为良妃,论宠爱和魏佳氏没得比。

所以康熙选继承人,皇子的母家是一大影响因素。他中意的太子胤礽,生母是赫舍里皇后,最后选定的四阿哥胤禛,生母是德妃乌雅氏,还曾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过,这些都是胤禛的加分项。

第二、胤禩从来不懂康熙的帝王心思

但是,和出身比起来,胤禩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从来不懂得康熙的帝王心思。他只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去想父亲需要什么样的继承人,却从没站在康熙的角度去思考。

康熙年老,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圣明,担心儿子们长大了会夺自己的权,就连此前最为心爱的儿子胤礽都被猜忌,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像胤禛那样不争风、不冒头、不结党,安安分分的做好本职工作。

(贤王胤禩)

但胤禩是怎么做的呢?结成了“八爷党”,和朝中大臣密切来往,跟王公贵族相交甚厚,形成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传颂着他的贤德之名。就连康熙的兄长裕亲王福全,都在康熙面前夸奖过胤禩,说他为人谦和,聪明能干。

不只在朝中,在士林间胤禩的名声也非常好,江南文人对他交口称赞。

如果康熙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肯定会为儿子感到高兴,但康熙不只是父亲,还是帝王,此时他只会想一件事:胤禩想干什么?

顺着这个思维一发散,胤禩就成了居心叵测之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皇长子胤禔以为皇太子之位是他的了,蠢蠢欲动,被康熙痛骂一番。胤禔自知继位无望,就推荐了胤禩,还说很有名气的相士张明德也看出胤禩是大贵之相。

(并不聪明的胤禩)

其实,胤禔是在陷害胤禩,自己不成了,想拖胤禩也下水。但当时康熙不知道啊,勃然大怒,骂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从其话语就能看出他对胤禩早就不满了。

胤禩却没看出其中的危机,澄清上面那件事情后我行我素。

当年的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召集群臣,让他们推荐太子。其实他此举是为了看清朝中势力,根本不是真心选太子。

结果八爷党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向来和胤禩关系好的那几位皇子皆附议。

这是在以“大势”逼康熙立胤禩为太子,是对皇权的挑衅。康熙的愤怒可想而知,从这一刻起,胤禩就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后面的那些事情,都只是此事的延续而已。

(下场不好的胤禩)

总之,胤禩太急了,如果他慢一点清醒一点,说不定能看清康熙的帝王心思。但是,皇位诱惑太大,他没能稳住,输得一败涂地。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八阿哥?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觉得八阿哥不适合做皇帝。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九子夺嫡”。康熙在位时期,九子夺嫡一直都是令康熙脑袋疼的一个因素,因为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内斗,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他们不光内斗,而且还想致对方于死地。

早期的时候,大阿哥和太子在争斗,但是后来二人双双失败了,太子虽然被废,可是也再次被立为太子,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康熙皇帝的权宜之计,这个太子就只是一个幌子了。于是,一些有野心的皇子开始蠢蠢欲动。八皇子就是这些皇子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当年,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八皇子还被立为候选人之一,足可见康熙对于他的喜爱,但是最后却把皇位给了实力不强的四皇子。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康熙皇帝不喜欢结党营私之徒。

历史上的八阿哥很聪明,自小就备受康熙的喜爱,但是也许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八阿哥的做法被康熙所厌恶。想一想当年大阿哥和太子因何被废,还不是因为结党营私,互相争斗,所以,康熙可以说很反感这种事,但是八阿哥没有看透。

他认为想要夺得皇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但是这些能逃过康熙的眼睛吗?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里,但是他没有做出惩处,他在观察其他皇子的表现,此时的四皇子表现的最为出色,一切都表现的很低调,而且又有能力,难道雍正当时就没有什么结党之举吗?肯定有的,只是他看清了局势而已。

八阿哥这一个举措,就让康熙厌恶了,所以即使他的能力再出众,表现的再好,康熙也不会让他当皇帝的。


历史还有哪些事


康熙皇帝一生有35个儿子,比明太祖朱元璋还多,69岁去世的时候,成年的儿子就有会几个,老1、2、3、4、5、6、7、8、9、10、13、14等等都不是傻子,都能继位。

俗话说,没钱没烦恼。钱多了往往睡不着觉,儿子多了也是麻烦事。

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胤礽后,觉得不妥,又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位。后来胤礽实在不争气,阴谋逼宫,所以才被再次废除。这下胤礽是板上钉钉的死老虎了,不可能在起复为太子了,明眼人都知道。既然如此,皇位谁来继承?这么多儿子这么选择?

其实,都是这么大的儿子了,大浪淘沙,冒尖的也就那么几个,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后来老八被康熙厌恶后,老十四也冒出来了。

九子夺嫡,实际上就是这三位阿哥的争斗。起先是老四和老八,这两个人都是工于心计的职场老手。老八办事能力没得说,但是他高调,四处笼络大臣,摆出礼贤下士的做派,实际上是拉帮结派。有一次,康熙召集大臣推选新太子,一半以上朝廷大员推举老八。表面上看,这是好事,群众拥护,干部选拔走群众路线,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必须要用啊。

但是,康熙皇帝不这么想,他认为老八心术不正,存在封官许愿、用贵重土特产送礼等方式拉票,帝王之心乃圣人仁心,这种心思歪的人如何能做皇帝?老八很努力,但是没有摸透老爷子的心理,所以努力成了南辕北辙,越努力,距离目标越远。

老四呢?他把康熙的心思掌握的清清楚楚,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办事,不搞小动作,明面上不参与争储,无招胜有招。这个表现深得康熙赞赏,康熙要的就是这种人,喜欢的就是这种人。所以,老四胜出,老八惨败!


坐看东南了


康熙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是谨慎的,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八阿哥胤禩,之所以传位给了四阿哥胤禛,是因为康熙帝权衡了利弊后认为胤禛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从出身看八阿哥胤禩继位就很难

太子胤礽的母亲就不说了,康熙帝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顺治帝留给康熙帝的辅政大臣首辅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额图之侄女,这出身也是非常高了。

再来看看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历史上从未有妃嫔用良这个字,只有八阿哥胤禩的母亲使用,可见康熙帝对其出身的态度。

最后看看四阿哥胤禛的母亲是德妃乌雅氏,参将威武的女儿。虽然德妃的出身也不算高贵算是包衣之后,但是德妃生育的子女比较多,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礼遇。

德妃位列康熙帝四妃之首,在后宫也是混的是风生水起。

拉拢人心结党营私,八阿哥集团权势最重

八阿哥胤禩被称为八贤王,这个称号不是随便就叫的。正是因为自己出身的先天不足,八阿哥更喜欢结交大臣拉拢人心,同时他有非凡的处世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由于母家地位的衰微,八阿哥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夺太子之位。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就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也让自己数次受到父亲康熙帝的打压仍不改对太子之位的执着。

枪打出头鸟,康熙帝对八阿哥非常厌恶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后,四阿哥胤禛选择韬光养晦并积极支持太子胤礽复位,这样的行动得到了康熙帝的大加赞赏。而八阿哥胤禩却组织大臣集体上书力保自己登基太子之位,对于这样的僭越行为康熙帝厌恶至极。

康熙帝本就对结党营私非常的痛恨,以至于曾打击明珠、索额图等两党集团以震慑群臣,而此时的八阿哥再次结党还积极的冲上来,这种行为极大的惹恼了康熙帝。康熙帝将八阿哥胤禩圈禁并严厉的打击了其所部党羽。

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康熙帝对八阿哥的态度,其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也令康熙帝厌恶不已,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八阿哥基本失去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黜是因为失人心,而八阿哥却在积极的收买人心

太子胤礽虽然被复立,但是他依然不知道改正自己,收敛锋芒。太子同康熙帝的矛盾并没有因为太子被废黜而消除反而变得越来越尖锐,随后失去耐心的康熙帝将胤礽第二次废黜,储君之位顿时空缺下来。

八阿哥胤禩明白太子胤礽已经没有了翻身的可能,因此他积极的行动拉拢人心并谋划争取太子之位。胤礽就是失人心而导致的丢了太子,而八阿哥却在积极的拉拢人心,这种高调的行为让康熙帝内心十分的不爽。

康熙帝晚年国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他已经没有能力去解决,他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有雷厉风行的手段和风格硬朗的作风,在这方面四阿哥胤禛就是最佳人选。八阿哥虽然人缘好名声在外,但是处理起事情来过于圆滑,也是康熙帝认为其难实现乾纲独断的重要原因,因此稳重的康熙帝还是决定传位给了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


秋雨鲁北说历史


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非常著名的一起皇子夺权事件,在太子被废之后,八皇子可是新任继承人的热门人选,可他却是第一个被康熙否定的继承人,这是为何呢?

其实,一开始,八爷就没戏。

出身卑微

清朝是一个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划分的这么一个王朝,对于康熙而言,他更希望二阿哥继承皇位,因为二阿哥是嫡出,是正妻孝诚仁皇后所生,其背后更是索尼家族,背景很深。

并且皇后因为难产而死,这在康熙心里很愧疚,所以二阿哥当未来继承人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按部就班,不出差错,皇位铁定是他的,可坏就坏在,他二阿哥当了十几年太子,有些坐不住,跟其他皇子争宠,最后把皇位给玩丢了。


而八阿哥呢?他的出身十分卑微,我们来看众大臣推荐八阿哥时,康熙是怎么说的吧:“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

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可见八阿哥在康熙眼里,是不适合当这个太子的。

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既然出身卑微,那八阿哥如果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皇位,改变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也是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但八阿哥做的事却让康熙寒心,大骂其心可诛!

此事还要从九子夺嫡的序幕开始说起,那天八大山庄被围,而调兵手谕是嘱名太子,这表明太子有造反之心,但细心的康熙发现手谕是假的,太子可能是被陷害,为了揪出假冒太子手谕的幕后凶手,康熙上演了一出好戏。

他先废除太子,稳定局势,然后让大臣们推举新太子人选,谁得,票数最多,谁最有可能是凶手。最终,八阿哥得票最多,再加上之前八阿哥之前上奏折说肖国兴举报太子一事败露,更加让康熙觉得八阿哥就是这背后的主谋。

综上所述

康熙之所以不考虑传位给八阿哥,第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八阿哥出身低微,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心术不正,阴险狡诈。


品史知兴


我是兰台令君,写有态度的历史!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在诸皇子中使比较出色的一位,通晓满汉蒙三种语言,而且骑射功夫甚是了得,因此最开始康熙是很喜欢他的。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批被册封的皇子名单中就有胤禩,而当时他只有17岁,而且生母卫氏出身并不高贵,那时康熙对胤禩还是青睐有加的,不过这种青睐并不是把他当做是皇位的继承人。

然而,随着皇太子胤礽的地位出现松动,胤禩隐藏在内心的那颗争储的心开始躁动起来,而且被康熙过早的给察觉到。事实上,康熙虽然对胤礽有诸多不满,但从内心上说他是非常看重这个儿子的。而且他的地位也不是其他皇子可以比的。他的生母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的结发妻子舍赫里氏,因此胤礽是根正苗红的嫡子,康熙从小就对他给予厚望,这份感情不会因为些许的过失而烟消云散,康熙还是寄希望与胤礽能够改过自新,成为他理想中的接班人。而胤禩又在胤礽“落难”的时候做了些什么事呢?

胤禩先是跟大阿哥胤禔联合,与张明德不清不楚,甚至想要谋害胤礽,丝毫没有顾及到兄弟之情。康熙是何等聪明的人?怎能不知道胤禩在背后的这些手段?虽然康熙没有明说,但心里对老八的印象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况且张明德是何许人也?真的有刺杀储君的能力吗?我也表示很怀疑,胤禩跟这样的人混在一起,实在没办法让人不怀疑。而反观四阿哥胤禛的做法就相当聪明,他看出了康熙对胤礽的偏安,因此投其所好极力替胤礽求情,康熙也认为胤禛有情有义,顾念兄弟感情。对他自然多了许多好感。

后来康熙提出让诸位皇子举荐新太子,明眼人都看得出,父皇这是找台阶下想让胤礽复位,并不是真的想要立新太子。结果胤禩偏偏搞不清楚状况,认为是自己时来运转,志在必得。在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一帮猪队友的怂恿下,群臣一起让康熙尴尬了一次,把康熙气的半天沉默不语,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但是通过这件事,康熙已经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势力的强大,作为皇帝他不可能容忍胤禩这种“结党营私”的做法。更何况支持胤禩的人大多是汉族文官,这不得不让康熙感到细思极恐。

由此可见,康熙并非不喜欢八阿哥,只不过这种喜欢是有限度有底线的,那就是你不能对皇位有什么非分之想。但胤禩不仅想了,而且“吃相”比较难看,又没有四阿哥胤禛老谋深算,沉得住气,这让康熙感到非常厌恶。而且康熙晚年非常重视皇子之间的兄弟情谊,而这正是胤禩在政治活动所忽略的那部分。因此康熙不传位给他也在情理之中。


兰台令君


我对八阿哥的理解仅在穿越剧「宫」中~

我试着用排除法说说为何是四阿哥胤禛吧。

有野史说康熙因为看上了乾隆,隔辈传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康熙有100多个孙子,经过皇家熔炉历练每个皇子都差不多少,都很优秀,虽然小弘历有机会和康熙接触,未来变数太大了,儿子都不差,不可能隔辈指定的。

首先是大阿哥和二阿哥两大势力之争,背后其实也是权臣的站队,康熙为了压制他们背后大臣,两边都不同程度的打压,二阿哥两度废立,而八阿哥与大阿哥走的近,康熙一直不太在意他。

而胤禛本身就是个极其优秀的候选人,他不仅能隐忍,而且杀伐果断,城府极深,一出手便就有。来看一下他写的字,下图。

康熙也是一代枭雄,历经那么多的人事,看人选人,自然也是独到,而历史上传的雍正篡位更是子虚乌有,都是因为民间谣传,吕留量一案波折~

是是非非,皆有定数。

我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飒踏星辰 ,没事瞎写写,感兴趣可以一起过来聊聊



众人于野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康熙传位这事,这都几百年了,但架不住咱大华夏那导演就不喜欢拍别的,玩命的搬他这事,闹腾到现在几乎是尽人皆知。

毕竟但凡来个历史剧,基本上满屏幕的大辫子,晃的咱都烦,而这一大半演的就是这帮子闲着没事干的皇子,天天的九子夺嫡,咱不知道,这都不成。

这帮人当中,那最为活跃的跳的最高的就是这老八。就他这人搁朝堂上,那都有着八贤王的美誉,除了雍正就没有人说他不好的。

那么就是这么个人人喜欢,人人瞅着顺眼的贤王,咋就落不到康熙的眼睛里边?咋就弄了刻薄的雍正?难道就是因为乾隆这小娃娃?康熙觉得乾隆这小娃娃好,最后忍痛割爱的把皇位传给了雍正,就是为了给乾隆铺路?

这您可就想多了,康熙自己个的事都没弄明白呢?还操心儿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这就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架势了。

就乾隆这事,压根就是他修书的时候,给自己个贴金,贴上去的。咱要知道乾隆这人说道根子上,这就是要面子要的紧的主,不然那十全老人的名号是咋凑出来的。

再说乾隆改东西,整文字狱的时候,那是整个满清最为严重的时候。所以就这档子事当不得真。

那么康熙选择雍正,必然会有他的思量。

那么是啥思量呢?

咱今天就借着题主的一亩三分地就掰扯掰扯这事。

首先一点,作为帝王,尤其是一个有能力的帝王,最讨厌的就是这朝堂上有结党营私的。

而老八能获得一致好评,这当中间要是没点啥结党啥营私的,康熙说道死他都不信,

你这都结党了,这是要把康熙搁到哪?老八这么做,可有点子过火了,不合适。

再说康熙一直认为自己个就是个贤君,你老八都贤了,康熙这要怎么个贤法?这就相当于,拿着根棒槌往康熙的眼窝子里杵吗?你还不自知,越不理你,你还越来劲,康熙不怒才怪呢?

所以总的来说第一点,你这老八太高调了。

这第二点,咱老说母以子贵,母以子贵的,但在争抢皇位的时候,子以母贵这更加合适,不然咱历史上也不会有啥嫡长子继承制。

而老八母亲的身份就比较尴尬了,出身辛者库,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康熙五个妃子最末一个,但架不住她这位分着实有点子低。

老八的外公也就是个正五品的内管领,这一家伙就把老八的地位又拉低了一层。

而康熙这人其实说道根子上,他很重视皇子们母亲的身份,这也是他选继承人的一个标准,不能太低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雍正的母亲不也是个妃子吗?位分他也不高。”

这您就不懂了吧!妃子和妃子他不一样。人家雍正的母亲那是康熙最得宠的四个妃子中的一个。

而您这老八的母亲是五个妃子中的最后一个,瞅出来不同了吗?再说雍正的养母那是佟佳氏,有着康熙唯一亲封的皇贵妃的位分,而且还顶着康熙亲封的最后一位皇后的位分。

你老八的养母是四妃之首的惠妃,咋样?低了吧!这就没的比。

那么第三呢?

整个康熙朝,那几乎是天天的打仗,压根就没有消停过。咱就说了这大炮一响那就是黄金万两啊!这战争压根就是吞金巨兽,所以到了康熙后期,他那国库已经快到了饿死耗子的级别了,这都亮红灯了。

而康熙对满人和爱新觉罗家的宗室那实行的是宽松的政策,不然他的号里边咋有个仁字呢?搁满清的时候一说仁皇帝,这指的就是康熙。

说的就是康熙对满人和宗室这帮子人,那叫个好,这也造成了一个腐败的局面。

但凡是个满人他就想着占满清的便宜,占不了便宜的,就从国库里边借银子,这借了基本上就不还了。

康熙开头仗自己个腰身粗,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但架不住人多啊!

大家伙瞅那电视剧的时候,雍正不就主持过追缴国库银子的事吗?几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个遍。

其中一个最可气,他本来就不缺那三瓜两枣的,瞅着同事都借,自己个不借,这就脱离了群众基础,这就意意思思的搁国库里借了一两银子,也就不打算还了,结果雍正查到他的头上。

“一两!一两就不是国库的钱了!还!”

一句话好悬没把老头子给吓哭了,哆哆嗦嗦的给还上了。

所以康熙他就知道自己这一朝的弊端,就这形式继续发展下去,您别说一百年,往后能撑个三五十年这就不错了。

所以这事就必须得改,这不改不成啊!

那么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这必须刻薄,而且搂钱袋的本事就不能差,这就得紧,不能松!

所以一堆皇子比较起来,还就是雍正比较符合要求。

而老八顶着个八贤王的头衔,就知道想要这家伙紧,这辈子都办不到。

他这是拼命的在学康熙,把康熙当做了榜样。

殊不知康熙要的下一位可不是像他一样的人。

那么雍正其实也办到了康熙的要求,整个雍正朝国库是充实的,接手康熙八百万两,到了雍正走了之后,那是六千万两,这真没的比。

您要是选老八,你可以拿乾隆做参考,这就是个处处学习康熙的主。

结果就是把雍正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六千万花了个底掉不说,满清走向下坡路就是从他这开始。

咋说呢?乾隆好歹还有个雍正遗留的财产,老八要是上去了,这康熙的窟窿都填补不了不说,新加入的窟窿,就够满清喝一壶的了。

所以有这三点,老八压根就没有机会当皇帝。

这不后来在康熙晚年的时候,他瞅着老八跳的太活跃了,这不就弄了所谓的毙鹰事件(不是电视里边的毙鹰事件,是历史上真实的毙鹰事件大家伙要分清了),借着这件事不仅羞辱了老八,顺道还把他的母亲给骂了:“一个贱妇生的儿子也嘚瑟!”

好吧,这话可就重了。但事后也没有圈禁他,这何尝不是提醒他,皇位这事你就别想了,悄摸兮的该干嘛干嘛去吧。

结果老八假装没听见还在跳,康熙憋着没有下手,但上来的雍正可不手软,老八这不就倒霉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在皇权面前是没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的,随时都可能成为政敌,置对方于死地。八阿哥胤禩,在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举太子人选时,被绝大多数大臣推举,就连康熙身边的近臣也包括在内,在古往今来的历代王朝,没有一个皇帝可以容忍,只能证明一点,胤禩私底下给予重金收买他们,与文武大臣勾结在一起,康熙此时不只是震惊,应该还有后脊梁骨发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自己随时可能被夺权,死无葬身之地,岂能容忍。

康熙首先是一个帝王,而后才是父亲,对自己的皇权有威胁的人物,不论是谁必须在政治上彻底打翻在地,让大臣看到胤禩没有继位的可能性,自然能够对他们分而治之,消解其势力,将危险化解于无形之中。所以,康熙故意侮辱胤禩出身低,不是出于情绪,而是一种政治手段,对于公然结交满朝文武大臣的胤禩,康熙是绝不会把帝位传给他的,也不可去打自己的脸,收回曾经说过的话。

康熙相比唐玄宗李隆基,都算是心慈手软的了,玄宗怀疑儿子夺位,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一日之内连杀三子。



墨子的远行


八阿哥胤禩失败的原因有两点:1.走到了太子胤礽的对立面,2.母家出身卑微。前一点是康熙帝后期厌恶他的根本原因,后一点是康熙帝不给他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两点结合,就是历史上的局面,康熙帝既不给他皇位,也厌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