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关注“星耀长沙”,获取长沙最新城建信息,楼市动态。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近日,小源在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现一份资料,其中有重点介绍长沙一主六副城市格局规划中的金霞副中心


PART

01





2014版总规,即《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 年修订)》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来说,强化了东西发展轴,东西向发展轴上有星马副中心、岳麓副中心,远期的黄兴副中心共三个城市副中心,而南北向的湘江发展轴在规划上无一个城市副中心,开福区的金霞片区规划为组团级中心。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2014 版长沙总规空间结构图


该版城市总体规划,南北向的湘江发展轴功能较弱,长沙北城仅靠一个金霞组团级中心难以有效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对于以湖南广电为中心的文化创意功能区的功能扩展考虑不足,没有安排相应的功能拓展空间;对于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板块没有明晰,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资源未能高效利用。


PART

02




2017 年, 长沙市启动了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即《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基于多中心理论与多中心模式,该版总规仅两个东西向的副中心无法有效支撑起湘江东岸的湘江发展轴。鉴于历版总规规划的组团级中心并未有效实现疏解城市中心的功能, 长沙城市仍然是单中心的发展趋势, 而长沙 2035 年规划为

1200 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因此,本版城市规划区应规划为“一主六副”的空间结构。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一 主为城市 CBD,六个副中心包括梅溪湖副中心、金桥副中心、金霞副中心、省府副中心、黄兴副中心、星沙副中心,真正起到促使长沙城市由单中心发展转变为多中心发展,疏解主中心的功能,呈现多中心的良性空间 发展秩序。


资料选取金霞副中心为例,详细论证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PART

03




国内外大都市普遍采用多中心模式

借鉴国内外大都市城市副中心规划情况,国内外千万人口以上大都市,如东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 等城市的副中心数量一般都达到 5 个以上。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支撑城北发展需要一个副中心

捞刀河以北开福区范围有 139.2 平方公里,加上铜官街道、丁字街道、桥驿镇、北山镇、茶亭镇面积达到 665.2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 100 多万人口。长期以来,城北虽然有水铁联运的优势,为长沙的交通物流中心, 但是整个城北缺乏一个商贸服务集聚中心,以致城北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要支撑带动 665.2 平方公里的大城北的区域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城市副中心。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相对独立的区位条件需要一个副中心

开福区城北,受浏阳河、捞刀河两条河流的分割,以 及苏托垸湿地公园的生态隔离,与老城区保持相对独立 关系,接受老城区的辐射功能相对不便,是一个功能相 对独立的新城区, 需要一个城市副中心来集聚发展动 力,激活发展活力。据相关研究,城市组团规划 30 万人为宜,一个副中心包含 3-5 个城市组团,构成一个副中心人口规模约在90-150 万人。按这样的结构分配, 城市主中心约 500-600 万人,2035 年长沙为千万级的大 城市,增加了近 600 万人,需要规划多个城市副中心。而 捞刀河以北的城北区域,规划人口达到 100 万以上,满足规划一个城市副中心的人口规模门槛值。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金霞副中心的可行性论证





用地条件具备

金霞片区中心区仍有打造城市副中心的用地条件。在冯蔡路和芙蓉路的东北角,还有一块 1094 亩的储备用地,加上周边用地的整合,有 1 平方公里多的集中用地可用于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满足城市副中心的商务用地规模需求。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金霞副中心商务储备用地示意图


目前,金霞物流园正在加快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普遍 仓储用地将减少,可以释放较多的现代服务业用地。另外,该处交通便利,有芙蓉路、冯蔡路等多条城市主干 道,有地铁 1 号线经过。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产业基础较好

金霞片区现有省级物流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沙坪工业组团,以及高岭商贸中心,产业基础较 好,具备支撑城市副中心的产业条件,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可以弥补该片区现代商贸服务业的短板,促进 产城高度融合,并有较大的辐射发展腹地,辐射带动北边的铜官街道、丁字街道、茶亭镇、桥驿镇、北山镇的 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岳阳南部的湘阴、汩罗的发展。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金霞片区现有产业空间分布图


交通条件便利

金霞片区交通有京广铁路、京广货运外迁线、长沙北站(区域级)、霞凝港(国家级)、长岳城际、长株城际等对外交通;

北三环、北二环、中青路、兴联路三横一纵快速交通;

开福大道、长青路、芙蓉路、湘江路结构性 主干道;

另有高岭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条件便利,内部纵横畅通,对外联系便捷。

还有 1 号地铁线,规划的 10 号、12 号地铁线。 具备副中心发展的枢纽交通条件。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金霞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生态本底良好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副中心选址的重要条件之一。

金霞片区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青竹湖、桃花溪、 捞刀河、苏托垸、园林生态园等生态类型多样,景观优美,具备打造高品质城区的先天优越条件,甚至比现有 的梅溪湖城市副中心的生态环境更优,有利于吸引企业总部在金霞聚集,如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也是居家 的首选之地,能够快速聚集人气。

迈向1200万人口,长沙将打造一个城北副中心


金霞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建议


副中心的建设能够缓解“大城市病”,有效平衡超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分担超大城市的 部分功能来吸引大量的人口、资本、技术从而增强超大城市的扩散效应。2035 年长沙将成为一个千万级的特 大城市,对金霞副中心未来的规划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 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副中心建设目的是为缓解疏散和分担城市中心区过渡 积聚,副中心是城市中心区有序扩散的结果,在这个有意识的规划引导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由 于副中心的商务、商业大楼的大量涌现,就业人口不断上升,将会出现人潮如海、交通拥挤的类似中心区的现 象,所以在副中心建设初期要特别考虑交通问题,尤其是公共交通问题。
  •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副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如果环境搞的不好就没有吸 引力,所以未来金霞副中心的规划要把生态环境规划放在首位,体现环境美,打“环境牌”吸引省内外的公司 总部落户。
  •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做好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一系列特色项目的开发建设。充分挖掘各方面的资金来源,对于筹资,不仅要重视外资的引进,同时也不能忽视内资的作用。虽然规划中一些商住楼办公 楼由外来投资者建设,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依靠各级政府的投资。
  •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符合区域的特色,根据实情况下,要着重处理好规划与现实、近期与远期、历史 与未来的关系。具体来讲要注意的问题如下一是降低居住人口密度、增加事务往来人口数量,主要是有计划 的向外迁移居住人口,汇聚商业、物流、人流聚集人气;二是改进区域市政设施,使居民具有更高档的生活水 平和居住层次,建构现代城市社区体系,体现繁华大都市副中心的高档次生活品位,三是保护区内的历史建 筑,规划的的商务、金融、购物中心、公交换乘中心等等要与原有保护性历史建筑相和谐。


资料来源:《规划视点》@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基于多中心模式的长沙城市副中心论证研究-以金霞副中心为例》

目前现状是,这个2017年启动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至今仍未发布,去年的时候改为《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5)》在各大官方平台有出现过他的神秘身影。

现在已经是2020年,那么《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能不能发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