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花鳥畫貴在傳神

花鳥畫貴在傳神

國畫中的花鳥畫是畫苑裡的奇葩,古往今來,多少畫家以嫻熟的技法、凝練的筆墨塑造了各種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形象,給人以新鮮愉悅之感。要畫好一幅神形兼備、生機盎然的花鳥畫,畫家需要具備過硬的繪畫功力,且用心經營,進行藝術提煉,從而使草蟲形象得以生動再現,顯現出誘人的藝術魅力。

花鳥畫貴在傳神

造型畫法悉心領會

臨摹是學習技法的一個基礎,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課程”。臨摹不可“照貓畫虎”,而要靜坐、默看、體會、理解,知其然而究其所以然再下筆。有人學齊白石畫蝦,只數其“筆道”多少,然後依樣炮製,此法不足取。臨摹前人作品,學者對原作造型、構圖和設色等當仔細觀察,揣測其構思和用意,草蟲的特徵、動態,以及何處點綴、如何上色、佈局等都要認真琢磨、用心分析,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筆先。假如看一筆畫一筆,易致畫面形神渙散。再則,要反覆臨摹和背臨,以期深刻理解和熟練把握。

花鳥畫創作還需要留心生活、仔細觀察,從中發現各類草蟲之間的微小差別,多個角度地加以觀察、分析、比對,研究其活動規律,以及色澤、翅紋等特徵。人的感情要移入草蟲中,在對草蟲的酷愛之中求得對草蟲入木三分的理解。這樣所創作出來的花鳥畫,既是技法的顯示,也是情感的洋溢,同時又是草蟲精神的寫照,是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的最高境界。草蟲最為生動的動態集中反映在四個部位,應著力加以刻畫和藝術處理。現就這四部位畫法作簡要介紹。一是“頭”。頭和胸腹不可在一條直線上。一般是頭高肚低,呈直角三角形。二是“翅”。常用幹筆、淡墨輕擦,以表現硬、薄而透明的質感,而溼筆易顯肥厚而沒神采。三是“腳”。畫腳最見功夫,前足和後腿不宜對稱,要有前有後,有伸有曲。腳接觸花葉處要虛松,勿實。四是“須”。這是草蟲情緒的敏感地方,從其不同方向可看出情緒的變化。中鋒行筆,酌情顫動,以表其質感與神氣。

花卉鳥蟲相襯生輝

畫家的高妙之處就在於能描繪出不露人工雕琢痕跡的“自然之物”,將自己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與自然形象融為一體。畫草蟲要注意其形體結構和姿態動勢,力戒像生物標本似的一般常態,要捕捉其運動著的最為生動的瞬間。對寫生所得的素材加以概括和誇張,以突出特徵,通過刻畫神態來增強藝術感染力。

齊白石說過:“畫花卉必須有蟲鳥陪襯才更生動。”花卉中有鳥蟲出現才能相襯生輝,撩人童心,畫龍點睛。兩者共存畫面才不失生動,富有情趣。宋人李澄叟論草蟲稱:“叢花密葉之際,著一二飛蟲,不唯空處不空,亦覺分外生動。”草蟲在畫面的位置安放,色彩搭配,動態變化,品種選擇,皆大關係著整幅作品的成敗。為此強調意在筆先,既要周密考慮通盤計劃,又要順應情理靈活多變。要注意花葉密集處不要出現鳥蟲,否則不但不起眼反而把畫面變繁雜。鳥蟲一般點綴在畫面留白較大處或空隙較大的花枝處。大花配小草蟲較合適,而小花綴大蝶則欠妥。草蟲以爬行狀態出現為妙。至於草蟲用色,以與背景色彩成對比色為上。

內容形式和諧統一

花鳥畫為歷代畫家所鍾愛,畫家們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可以從南齊謝赫之“六法”、元代饒自然之“十二忌”、明代顧凝遠之《畫引》、清代之《芥子園畫譜》和現代的經典論文等中汲取涵養。生活乃藝術生命力之源泉,故須深入生活,細緻地、全方位地、多側面地觀察生活。真善美的審美價值觀好比是審視畫作的試金石,但認識它卻有個從淺到深的過程。作者要使作品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進而去感染、啟迪觀眾。

內容決定形式,構圖服從立意。中國畫通過構圖、造型來表現筆墨的韻味,再加上設色等,營造出情景交融之意境。在構圖中要經營好賓主、虛實、縱橫、開合的關係,要安排得當,有骨有肉,畫裡畫外相呼應。大畫以樹石為骨架,小畫以枝幹為骨架,畫鳥要有飛有鳴,畫花要有密有疏。

花鳥畫不僅講究形式美,而且要求表現物象的精神象徵,遂不可機械地模仿原型,或單純地追求“像”與“不像”。至於寫意鳥,用筆講求中鋒為主,側逆並用;行筆有挫有頓,有急有緩,以期有變化、有節奏感,同時注意墨暈變化,以求傳神。用墨有濃有淡,有幹有溼,以期有層次感和跳動感,還要有冷暖色的變化呼應。誠然,力求形神兼備,完美統一,才能實現真正的寫意精神。

畫好中國花鳥畫,應以傳神的藝術形象為核心,在“傳神” 上下功夫是畫家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當代繪畫的繁盛和新時代的發展,為我們在傳統繪畫的沃野上發掘新的審美境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賦予花鳥畫以新的氣息,這是當代花鳥畫家的時代命題。

花鳥畫貴在傳神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