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1、鯮魚

地方名:尖頭鱤、馬頭鯇、鯨魚。

體長為體高6.3倍,為頭長3.4倍。頭長為吻長5.1倍,為眼徑12.2倍,為眼間距6.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8倍。

體細長,稍側扁;腹部圓,無腹稜。頭尖長,前部略呈管狀,後部側扁。吻長,略平扁,略似鴨嘴,吻長為眼徑2倍餘。口端位,斜裂。上頜短於下頜。上頜骨仲達眼前緣下方。無須。眼較小,位於頭側前部約1/4處。眼間隔寬平,約為眼徑2倍。鰓孔大,伸達前鰓蓋骨後下方。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廣弧形下彎。背鰭無硬刺,位於腹鰭後上方,起點距尾鰭基較距吻端為近。臀鰭有硬刺,位於背鰭基末端後下方,起點距尾鰭基較距腹鰭基為近。胸鰭短而尖,末端遠不伸達腹鰭起點。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前下方,距臀鰭起點較距胸鰭基為近,末端不達肛門。尾鰭深分叉,下葉略長,後端尖。

鰓耙不發達,排列稀疏,下嚥齒1行,細長,末端稍彎。鰾大,2室,後室約為前室2倍餘,末端略尖。腹膜灰黑色。

體背部灰黑色,體側及腹部銀內色。胸鰭淡紅色,背鰭和尾鰭灰色,尾鰭後深黑色,腹鰭和臀鰭淺灰色。

鯮魚為大型兇猛性魚類,棲息於江湖敞水區中下層水域,以小型魚蝦類為食。具江湖洄游習性,一般小個體均生活於湖泊。長江個體性成熟年齡雄魚為4齡,雌魚為5齡。繁殖期為4〜7月。卵浮性。生長較快,1齡個體達440mm,5齡龜長達1m,體重10kg,最大個體可長至50kg以上。群體數量不大。對養殖魚類有危害性。

鯮魚分佈於我國長江、閩江和珠江等水域。本種在太湖僅有伍獻文1962年記錄於無錫五里湖,以後未見報道。由於江湖通道日益被阻隔,目前鯮魚在太湖也十分罕見,可能已絕跡。上述個體描述參照1尾體長為915mm的固城湖標本。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2、鱤魚

地方名:黃佔、黃秸稈、鱤魚、竿魚(張春霖)。

體長為體高5. 6〜6.0倍,為頭長3.8〜4.4倍。頭長為吻長3.0〜3. 2倍,為眼徑8. 5〜9. 5倍,為眼間距3. 5〜4. 4倍。尾柄長為足柄高1.7〜2.1倍。

體延長,稍偏扁;腹部圓,無腹稜。頭尖長,錐形。吻尖長,呈哚狀,吻長約為眼徑3倍。口大,端位稍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後端伸達眼中部下方。下頜前端有一角質凸起,與上頜凹陷處相吻合。無須。眼小,上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鰓孔大,向前伸達眼後緣下方。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廣弧形下彎。後部行於尾柄中央。

背鰭無硬刺,起點在腹鰭基部後端上方,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遠。臀鰭無硬刺,起點距尾鰭距腹鰭基約相等。胸鰭下側位,後端遠不伸達腹鰭。腹鰭起點距胸鰭基與距臀鰭約相等,末端不伸達肛門。尾鰭深叉形,下葉稍長,末端尖形。

鰓耙短,稀疏。下嚥齒稍側扁,頂端略呈鉤狀。鰾2室,後室較長,未端尖。腹膜銀灰色。

體背側灰黑色,腹部銀白色。側線上方具1條藍色縱線。背鰭、尾鰭青灰色,其餘各鰭淡黃色。

鱤魚為江湖半洄游性魚類,生活於水體中上層,幼魚多在通江湖泊中攝食育肥。行動矯健善泳,性兇猛。追捕吞食其他魚類,攝食量大,索餌時不集群,主耍捕食中上層魚類,以身體修長、背部較低的魚類為主,如達氏鮊和紅鰭原鮊,其次為刀鱭、鯽、餐和蝦類,也有同類相殘現象。冬季在深水處越冬,仍有攝食現象。在水體生態系統中,鱤能起到調節被食魚數量的作用;在養殖水域中則嚴重危害養殖魚類。

在長江中,雌魚4齡、雄魚3齡性成熟。以Ⅲ期性腺越冬。在江河流水中產卵,孵化率較高。產卵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盛產期為5月。產卵場主要在長江中游。卵浮性。受精卵吸水後,卵膜透明,略帶淺藍色,卵徑可達7〜8. 5mm,卵黃呈蔑黃色。水溫21℃左右時約經40小時孵出。初孵仔魚全長6mm左右。生長十分迅速。據調査,1齡魚即可達1kg以上,2齡魚達5kg以上,3齡魚達8kg以上。

分佈於我國珠江、長江、黃河、黑龍江等各水系。太湖從江湖漸被阻隔後,加之捕撈強度大,現在鱔已幾乎絕跡。上述個體描述參照標本10尾,測量4尾,體長263〜355mm,採自蘇州、東山、渡橋、席家湖、五里湖、湖州。

3、鯮魚和鱤魚的區別

兩者之間的區別見下表: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其實鯮魚和鱤魚是“弟兄”,不僅因為它們是水體中的“上下霸王”,更主要的是,從魚類分類學上來看,它們同屬於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只不過鱤魚是鱤屬,鯮魚是鯮屬,具體見下表:

我國大型淡水魚類,鯮魚和鱤魚,名副其實的水中霸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