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惠州機場T2航站樓。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莞惠城軌列車經過惠州仲愷。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惠州港。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武深高速。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廣惠高速與長深高速小金口互通。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贛深高鐵計劃2021年6月建成通車,圖為建設現場。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table><table> 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豐”字超級交通再造新惠州 /<table>

向海而生,向“灣”而興,惠州這座地處大灣區的千年歷史名城,在邁向一流城市的現代化之路上再跨出新步伐——“豐”字交通主框架暨1號公路啟動建設。這個內聯全市7個縣區、外通廣深莞等6個城市的超級交通工程,將使惠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由沿江向濱海發展,其作為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以及閩贛地區的樞紐門戶地位將更突出……

12月28日,惠州市委、市政府在贛深高鐵惠州北站連接線先行動工點舉行“豐”字交通主框架暨1號公路(南北軸線)建設動員會。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吉等參加活動。

體量巨大、涉及面廣,這個“巨無霸”工程將如何重塑惠州?加上建設中的贛深高鐵、廣汕高鐵以及千萬級新幹線機場等,交通“大開掛”能否助推惠州“大爆發”?受訪專家表示,在“雙區驅動”背景下,“豐”字交通將大大打開惠州的城市格局,可望帶動產業發展和創新佈局,抬升惠州在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重要性。

●策劃/統籌:柯鴻海 周歡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劉光明寶

向海進發的百年大布局

1號公路貫穿城市南北 惠州加速邁向濱海時代

“豐”字交通主框架,是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背景下,惠州市委、市政府佈局城市發展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樣一個大手筆規劃,對於這座快速成長中的城市,可謂具有歷史性意義。

作為“豐”字交通主框架中的南北軸線,惠州1號公路率先啟動建設。這條主線雙向12車道+輔道雙向4車道的“大動脈”,串聯起博羅、惠城、惠陽、惠東、大亞灣5個縣區,貫穿城市南北,直接通達海邊。

惠州市交通軸線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鍾朝陽介紹,1號公路北起廣惠高速規劃的湯泉互通,近期終於大亞灣石化大道,建設里程約64.5公里。遠期擬延伸至稔平半島。項目自北向南,先後途經博羅羅陽,惠城小金口、汝湖、水口、馬安,惠陽良井、永湖,惠東白花,大亞灣霞湧等地區。

“該出海廊道,將優化沿線地區產業資源配置,帶動沿線和組團片區發展建設,推動惠州由臨湖、沿江向濱海城市發展。”鍾朝陽如是稱。

放在歷史的座標系上審視就會感覺到,惠州確實特別需要打通這樣一條出海快速通道。

翻開千年城市發展史不難發現,素有“嶺東雄郡”“粵東門戶”之稱的惠州,長期以來中心區都是集聚在東江、西枝江和西湖等周邊地區。這種城市格局基本上延綿千年不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大亞灣的開發和崛起,惠州的城市重心逐漸開始向南向海發展。雖然近年來建成了惠大疏港高速,但出海通道建設仍然滯後。而且,無論是從土地面積、人口總量和密度、產業佈局來看,惠州的主體仍然更傾向於沿江城市,而非濱海城市。

山的沉穩、江的奔騰、海的開放,是這座城市應有的基因。作為廣東“海洋大市”,惠州281.4公里的大陸海岸線,不僅遠超廣深莞,還超過新加坡、三亞、廈門;4519.4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更是數倍於深圳。

沿海經濟帶是新時代廣東發展的主戰場。惠州1號公路打通出海大動脈後,惠州向海而行將更有底氣。因為它可連接起惠東白花新材料產業園、大亞灣石化區、稔平半島等沿海園區平臺,成為發力海洋產業的一條“黃金通道”。這為惠州掘金“藍色經濟”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不僅如此,在市區“兩環八射”快速進出城體系基礎上,惠州還將構建全市域“五橫五縱”骨幹快速路網,總里程約747公里。

劉吉表示,“豐”字交通主框架暨1號公路的建設,將有力促進資源高效便捷流動,充分釋放惠州廣闊的土地發展空間和潛力,提升城市品質和價值,推動惠州從沿江時代向沿海時代邁進,奠定惠州未來百年城市發展大格局。

12月30日,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廣東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並推進沿海經濟帶與大灣區高水平互動發展,努力形成“灣+帶”聯動優勢。惠州既屬於大灣區又屬於沿海經濟帶,藉助互聯互通,可以進一步強化惠州的區位交通優勢,並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交通先行的萬億新夢想

深度對接廣深港 以大平臺大項目帶動大發展

回顧全球城市發展史可以看到,一條大動脈、一個樞紐,往往可以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放眼國際一流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的形成與壯大都是基於良好的交通條件。交通先行、產業為基,是它們站上世界城市經濟浪潮之巔的重要秘訣。

今天的惠州,也正在迎來類似的歷史機遇。

從“國之重器”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開建,到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首批10宗項目集中動工,再到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暨1號公路(南北軸線)啟建……最近一段時間,惠州大動作頻頻推出,大項目、大平臺建設提速。

“豐”字代表“豐滿”,“豐”字寓意“豐收”。在交通先行的基礎上,惠州有了更大的雄心。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伴隨著‘豐’字格局的打造,惠州將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2025年惠州將實現GDP翻番,向千萬級人口、萬億GDP城市俱樂部邁進的步伐將更加堅定有力。”劉吉對惠州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這樣的底氣,源自“雙區驅動”背景下惠州通過強化交通連接,深度對接廣深港等大灣區城市。

除了串聯起全市7個縣區,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還將把惠州與廣州、深圳、東莞、河源、汕尾以及香港等城市更緊密連接起來。

鍾朝陽介紹,“豐”字交通主框架包括陸海呼應、江海聯動輻射粵北地區協同發展的南北軸線,深圳、香港通過惠州往東輻射深汕特別合作區協同發展的東西軸線,南沙、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通過惠州中部往東輻射河源、汕尾協同發展的中部軸線,廣州通過惠州往東輻射河源、梅州地區協同發展的沿江軸線,以及界定城市發展邊界的國道G324北上,規劃建設總里程約485公里。

“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市委、市政府立足惠州長遠發展,開創性規劃了‘豐’字交通主框架。它擺脫了傳統以自我為中心的環狀結構交通,真正實現陸海互濟、東西暢達、南北貫通,把惠州充分融入到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格局中。”劉吉說。

惠“豐”和暢,連海向“灣”。專家表示,隨著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和1號公路建設,未來惠州不僅市內交通四通八達,去廣深莞港等大灣區城市也將更快捷,將為惠州帶來大開放格局、大發展機遇。

交通串組團、交通拓空間、交通帶產業、交通建新城……這種效應如今開始顯現。

在毗鄰深圳和東莞的惠陽區,開建千億級產業園區吸引項目扎堆落戶,一座“智造新城”加速崛起。12月29日,惠陽區2019年產業項目集中籤約暨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動工。19宗項目簽約落戶或動工建設,總投資金額達471.7億元,建成達產後預計產值約500億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惠州通過“豐”字交通可以很好地對接廣州、深圳、香港等大灣區中心城市,也可以對接粵東粵北地區,將大大激活惠州城市格局,形成大灣區東部的樞紐,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帶動產業經濟發展。

■縱深

加快建設贛深、廣汕兩條高鐵和千萬級新幹線機場將與穗深莞等地實現半小時互通

惠州邁向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

近日,隨著“豐”字形交通主框架南北軸線的動工,惠州的交通建設進入又一個“大破大立”的嶄新時代。

與此同時,惠州高速公路也將有新的佈局,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250萬人次,惠州市獲評廣東省首批公交示範城市。集海陸空鐵於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趨於完善,各種地面交通運輸方式跑得更快了,飛機飛得更遠了,不僅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而且為惠州邁向國內一流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高速▶▷正規劃惠深第二高速公路

12月30日,惠龍高速公路動工。

惠龍高速即韶惠高速惠龍段,是納入《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7—2030年)》的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起點位於龍門縣平陵鎮縣道X218附近,終點對接已通車的惠大高速公路,大體上呈北南走向,全長約63公里。

惠龍高速一旦建成,從惠城區到龍門縣將增加一條快速通道,兩地通行時間可縮短到1小時之內。它還將成為惠州、深圳通往湖南、江西的第二通道,進一步推動粵東、粵北經濟與珠三角的融合。

作為緊鄰深圳的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今年以來加強謀劃與深圳的交通對接。惠州市交通運輸局規劃科科長楊慶祥介紹,目前惠州正在規劃惠州和深圳之間的第二條高速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蓮塘口岸即將投入使用。它承擔香港與深圳東部、惠州以及粵東、贛南、閩南等地之間的跨界貨運兼顧客運,是實現深港跨界交通的東部重要口岸。為推進深港惠交通一體化,惠州正在規劃惠深第二高速公路,現已納入省高速網規劃。它將連接惠州市中心區和惠州機場,經惠陽秋長一帶一直通往深圳外環高速網,全長40多公里。屆時,它將成為惠州市區往深圳最便捷的高速公路。

為了加強惠深對接,深汕高速改擴建、惠河高速改擴建、深汕第二高速等項目也在建設或規劃中。今年以來,河惠莞高速公路惠州平潭至潼湖段、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紫金至惠州段、汕湛高速惠州至清遠段、韶關翁源至新豐高速惠州段、惠河高速公路白石互通等多個高速項目都在加速推進建設。

軌道▶▷有望擁有5條高鐵和2條城際

高速公路加快建設的同時,惠州的高鐵建設也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來到贛深高鐵位於白石新村的建設現場。只見一排高架橋高高聳起,一段段推進建設並逐漸連接起來,一條路橋長龍的雛形已經顯現。

作為京九高鐵的南段,贛深高鐵是粵港澳大灣區內聯外通的“大動脈”,計劃2021年6月項目全線建成通車。它在廣東境內經過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其中在惠州境內設置3個高鐵站,分別為博羅北站、惠州北站、仲愷站。

與南北走向的贛深高鐵形成交叉的,是東西走向的廣汕高鐵。它是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的高速鐵路區域連接線,從廣州新塘引出,途經惠州,終點在汕尾,設計時速為350公里,預計2022年通車。全線設有7個車站,包括惠州境內的羅浮山、博羅、惠城南、惠東南站。通車之後,從惠州到廣州或汕尾,時間約半個小時。

記者瞭解到,廣汕鐵路與贛深鐵路通過仲愷聯絡線和博羅聯絡線連接。如果這兩條高鐵都實現通車,加上原有的廈深高鐵,惠州境內將有3條高鐵通過,覆蓋南北和東西兩個方向。無論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還是通往東面和北面的出省方向,惠州都可以藉助高鐵快速抵達,實現與廣州、深圳、東莞、河源、汕尾等城市半小時高鐵互通。

引人關注的是,深圳至汕尾鐵路、廣州至河源鐵路已被列入廣東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計劃,正在開展前期研究工作,未來將經過惠州。如若獲批建設,惠州未來將擁有5條高鐵。此外,深惠城際鐵路的謀劃,也使惠州在已建成通車的莞惠城際之外有望再添一條城際鐵路。

兩港▶▷今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萬人次

今年以來,惠州的“兩港”建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2月22日,作為空港的惠州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萬人次大關。

惠州機場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2日,惠州機場2019年累計起降航班1.98萬架次,同比增長34.5%;完成旅客吞吐量250.3萬人次,同比增長36.6%;完成貨郵吞吐8707.6噸,同比增長62.8%。與全國31個機場通航,合作航空公司有9家。

今年以來,惠州機場擴容擴建工程順利推進,T2航站樓於8月28日投產啟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推動了智慧停車場建設,開通了“機場通”,實現在線值機、航班動態查詢、停車繳費、投訴建議等功能,智慧型機場初現雛形。

自2015年通航以來,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連年飛速增長。如今突破250萬人次大關,距離2018年7月突破100萬人次吞吐量,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增速在全國支線機場名列前茅。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快建設惠州幹線機場,實現惠深機場的聯動發展。記者瞭解到,在《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惠州機場定位為幹線機場,主要服務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東部、東莞東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引人關注的是,惠州正分步驟加快推進千萬級新幹線機場建設,為深圳機場打造國際航空樞紐騰出空間。未來,惠州機場將在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同時,作為海港的惠州港也有重大進展。今年10月,惠州港與深圳鹽田港正式形成組合港。在這種模式下,從惠州出口的集裝箱只需在惠州辦理通關手續,進入惠州港區即等同於貨到鹽田港區。同樣,經鹽田港區的惠州進口貨物,也可在貨到惠州港區後再辦理進口通關手續。據估算,每年將有500萬噸貨物以“惠鹽組合”方式進出境,這將為企業降低1000萬元以上成本。

今後,惠州還將進一步加強惠州港與深圳港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億噸大港。

公交▶▷惠州獲評廣東省首批公交示範城市

一個城市的交通大發展既要依賴於高鐵和高速公路等大動脈,也要藉助發達的公交體系。今年,惠州市獲評“廣東省首批公共交通示範城市”稱號,公交建設邁上新臺階。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決策部署,廣東省交通廳於2013年開展了廣東省首批公共交通示範城市創建工程,確定惠州、中山等市為首批創建試點城市。

惠州市交通局陸運科有關負責人介紹,省級公共交通示範城市創建以來,惠州市持續加大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城際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旅遊觀光巴士、社區公交等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公共自行車等慢行系統為延伸的多層次、一體化公共交通系統,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

經省交通運輸廳審定,惠州市公共交通示範城市創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3項指標。目前,13個指標全部達到考核目標要求。“萬人公共交通車輛擁有量”“公共汽電車進場率”“新能源公交車輛佔公交總體規模的比例”等指標大幅超過考核創建目標。

該負責人介紹,惠州市公共交通示範城市創建核心指標“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從5年前的34%上升到目前的51.82%,初步形成了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城市機動化出行結構。公共交通出行得到越來越多的市民認可,“公共交通乘客滿意度”逐年提升,從2016年的72.27%提高到88.6%,連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2018年,惠州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近50萬人次,在全省公交客運量普遍持續出現下降的趨勢下,仍然保持了公交客流量的穩步增長。

■聲音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

“豐”字交通支撐惠州產城人海融合發展

陳鴻宇表示,在“雙區驅動”背景下,廣東正加快“灣+帶”聯動。相比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中心城市,惠州的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惠州既屬於大灣區,又屬於沿海經濟帶,也有自己的優勢。

陳鴻宇認為,惠州的“豐”字格局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之下的重要舉措。惠州有很好的海岸線和海洋經濟基礎,但過去惠州的中心一直在惠城區,沿海片區的產業、城市、社會服務都發展不充分。因此,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沿海經濟帶“灣+帶”聯動背景下,惠州的城市、產業、旅遊必須進一步向海發展。

“惠州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但沒有發揮出來。”陳鴻宇說,一方面是向海發展的潛能沒有發揮出來,沒有利用好海的優勢,最大的瓶頸就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軸線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雖然現有一些出海通道,但比較雜亂,而且不夠便捷。”

他表示,從惠東縣到大亞灣區,一路的海岸線,有很好的資源條件,但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惠州沿海區域與深圳沿海片區相比差距很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快速交通沒有完全打通。

“由於缺少南北走向的主幹道,惠州還有很大的土地空間沒有利用起來,如博羅、龍門和惠東的北部地區。”陳鴻宇認為,在“豐”字交通格局下,惠州應當交通先行、產業為基,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陳鴻宇看來,“豐”字交通拉開城市格局後,將使惠州的發展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原來很遠的地方通過便捷的交通可以實現半小時或一小時內通達,惠州各個組團將可以串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他認為,惠州新一輪的發展,必須交通先行。讓產、城、人、海融合發展,需要靠“豐”字型骨架支撐起來。惠州的發展同時要依靠開放,藉助“豐”字交通,西南部向深圳、香港開放,西部向東莞開放,西北部向廣州開放,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優質產業和項目落戶。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豐”字交通將激活惠州成為區域中心

林江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惠州雖然屬於珠三角城市,但過去一直處於珠三角的邊緣地區,而不是核心區域。“豐”字交通的規劃建設將激活惠州的城市定位。“‘豐’字交通佈局非常有遠見,把惠州作為大灣區東部的一個樞紐中心進行規劃”。

林江認為,“豐”字交通把大灣區和粵東粵北連接起來,以惠州為中心地帶,既可以對接廣州、深圳、香港等大灣區中心城市,又可以對接河源、汕尾等粵東粵北城市。惠州雖然不是省會,也不是特區,但只有惠州才有這樣的地理區位。通過“豐”字交通規劃,體現惠州作為區域樞紐中心的優勢。惠州在區域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將非常突出。

他說,惠州既有公路、鐵路,又有港口、機場,交通從點到面,逐漸走向立體。通過“豐”字交通可以實現陸海空交通的無縫對接,這樣的規劃對惠州的城市格局來說是一個顛覆性的舉措,可以加快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

林江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東莞等地開發強度高,惠州是難得的一個土地空間廣闊的城市,而且有較好的工業基礎,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不錯。在大灣區城市中,惠州綜合優勢較為明顯,預留了發展空間,有土地來承接深圳等地的產業轉移和創新輻射,帶動產業經濟加快發展。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徐忠平:

深莞惠將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日前,在交通運輸部舉行的“加快交通強國建設”專題新聞發佈會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徐忠平介紹,未來深圳將打造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希望隨著深莞惠一體化的推進,拓展與鄰近城市的軌道交通和城際軌道交通,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目標是實現與相鄰城市之間的1小時通勤、2小時通達。”

“城市交通已經進入軌道時代,我們希望進一步優化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建設、運營體制機制。積極推動深圳至惠州城際、深圳至惠州大亞灣城際以及跨市城市軌道建設。”徐忠平說。

“深圳2300萬人與周邊的東莞、惠州之間在居住和商務方面的融合已經越來越顯著。”徐忠平介紹,針對深莞惠都市圈出行的大數據追蹤和研究表明,過去深圳到東莞、惠州的城際出行主要以探親訪友為主。隨著深莞惠一體化進程加快,目前出行主要以商務出行為主。深圳的土地資源有限,市民希望住在周邊的城市、到深圳就業,也有可能住在深圳、在周邊就業,未來都市圈出行將以通勤出行為主。

徐忠平介紹,2018年深圳至東莞、惠州的城際出行每天約為140萬人次,預測到2035年將增長至620萬人次/日,增長約5倍。

他說,跨市的交通需求,希望通過軌道和公共交通實現。“我們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由深圳主導、周邊城市協同,開展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推進一批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建設。我們與惠州、東莞就啟動的項目已基本達成共識。二是加快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向周邊城市延伸,推進一批跨市城市軌道規劃建設。”

■相關

惠州重拳整治出租車亂象

辭退的哥23名,停業整頓114人

建設大交通網絡既要有一批高質量的交通樞紐硬件設施,也要有高效的運營機制和管理水平。為此,今年以來,惠州針對交通站場秩序和出租車運營亂象進行了綜合整治,新建了一批交通設施和停車場,辭退的哥23名,停業整頓114人,並完善了相關管理機制。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回訪了相關站場,總體上各站場秩序明顯好轉。

運政交警聯管人員駐點監管

長期以來,市民不斷反映惠州主要交通樞紐出租車存在不打表、拼客等亂象,企業家群體也反映這種亂象嚴重影響城市窗口和營商環境。早在今年4月至5月,南方日報記者針對這些亂象進行了暗訪,深入採訪出租車群體、市民和職能部門,刊發了重點報道《惠州火車站客運站出租車不打表之困》。隨後,在南方+客戶端發起多個網絡問卷調查,結合事件進展進行了一系列跟蹤報道,引起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從5月9日起,惠州市交通運輸局聯合交警等部門開展了出租汽車行業百日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在惠州火車站、惠州市汽車客運站、惠州機場、惠州南站等主要站場增加了一批硬件設施,新建了停車場以引導車輛停放,並增派了人手加強現場監管。

近日,記者來到惠州火車站走訪,站前廣場外側的出租車道內,10多輛出租車排成一條隊伍候客。出站口,以前幾個司機圍著乘客討價還價的場面已經看不到了。乘客來到出租車前,有的司機還會幫著放行李到尾廂。一旁,交警引導著過往的車輛,由惠城區主要出租車公司派出的聯管隊員也會引導司機有序運營。“以前這裡的出租車都不打表的,最近都很有規矩很文明瞭。”乘客胡先生說。

運政管理人員鄭惠安介紹,以前惠州火車站的硬件跟不上,停車位不足,導致車輛亂停靠,出租車不打表載客。現在新建了停車場,有380個車位。早上8時半到晚上11時都有交警、運政等工作人員現場監管。今後還要調整工作方法,對各種亂象精準打擊。

在惠州市汽車客運站,原先一樓出站口外側的路上經常停滿各種車輛,摩的司機常圍著乘客議價。當天,記者並沒有看到這些亂象,路邊的抓拍系統曝光了違規車輛信息。交警表示,通過多個職能部門軟硬件手段相結合的方式,該站的出租車和摩的亂象大有好轉。但在其他時段,記者在該站負一樓的電梯口及公交站附近,仍然看到一些摩的司機拉客。

在惠州機場和惠州南站,出租車都整齊停靠在指定區域,包括運政、交警和聯管人員在內的多名工作人員現場監管和引導,總體上運營有序。除了安裝圍欄,增加指示標識,還將增加公廁和其他設施。

從源頭掐斷拉客的不當動機

惠州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惠州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以整治惠州汽車客運站拉客現象為突破口,帶動整治全市客運站場拉客行為,通過暗訪、視頻監控等手段,多方位採集信息,對拉客人的行為分類處理,全面登記造冊,並將拉客源頭作為重點綜合監管對象,從源頭上掐斷拉客源頭的需求和不當動機。整治期間,惠州火車站派出所共對386輛摩托車、藍牌車和367個拉客人員建檔。

交警部門將客運站站前廣場及周邊路段列為重點管理區域,通過設置禁止停車路段、全天候對違停車輛進行抓拍、加大巡查執法力度等措施,每天對站場通道違停的車輛進行拖移。以火車站為例,5月9日至11月30日視頻抓拍共7988宗,簡易處罰307宗,查扣摩托車618輛,查扣小汽車4臺,現場處罰違停183宗。整治行動期間,市區出租車企業共辭退違規出租車駕駛員23名、停業整頓114人。

的哥陳師傅等人介紹,不打表運營的確不應該,但近幾年出租車受網約車的擠壓影響很大,因此,一定程度上導致有些司機偶爾不打表。

運政和交警執勤人員認為,巡遊出租車司機工作強度大,受網約車競爭及運價較低影響,司機收入大幅降低、空缺嚴重,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亂象存在一定的反彈壓力。因此,仍然不能放鬆管理,接下來要繼續通過加強硬件設施,增加人力,完善管理機制等方式,打造良好的運營環境。

■聚焦

大項目扎堆加速惠州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開建

“國之重器”助力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隨著陸海空大交通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大項目扎堆落戶。其中,作為“國之重器”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備受關注。近日,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開工動員會在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河橋片區舉行。繼裝置區去年底在惠東縣開工建設後,項目總部區在惠城區開工建設了。這也意味著兩大科學裝置項目取得又一重大進展,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落戶惠州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被視為“國之重器”。未來建成後,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作為國家大科學裝置,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投資超過60億元,分為裝置區、總部區兩大部分。其中,裝置區位於惠東縣黃埠鎮,HIAF項目已於去年12月底開工建設;總部區位於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河橋片區,由廣東省和惠州市共同為兩大科學裝置配套建設,也是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總部的核心承載區。

該總部區佔地12.4萬平方米(約186畝),將建設科研綜合樓、總部科研配套服務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等設施。一期工程佔地面積8.5萬平方米(約128畝),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項目概算總投資約4.5億元。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鬍正國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動工建設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建設週期為一年半,計劃2021年中建成。而在建的裝置區建設週期為6—7年,未來建成後將集聚國內外約1500名科研人才,形成國際一流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將以兩大科學裝置為核心依託,由惠州市政府主建,採用“核心+網絡”模式,惠州市承建實驗室核心總部,陽江、佛山、雲浮、汕尾設立分中心。該實驗室將對標國家實驗室,著力突破先進能源領域重大科學問題與關鍵“卡脖子”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隨著兩大科學裝置、省實驗室建設,通過吸引、培養和集聚一批國際一流人才及研發團隊,惠州將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劍指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助力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