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张松被满门抄斩,庞统落凤坡殒命的深层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郁郁寡欢,清冷孤傲,脾气古怪,多不和人交往,显得很不合群。在外人看来,这种人很清高。其实,这种人当中,有一种情况,就是内心当中有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自卑。

张松被满门抄斩,庞统落凤坡殒命的深层原因


《三国演义》中就有这么两个人,一个是和诸葛亮并驾齐驱的庞统,一个是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张松。而且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持点,那就是相貌丑陋。对于庞统,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鼻孔上翘,脸也长的很黑,短胡子。张松,书中描述:其人生得额钁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庞统和张松都因为长相丑陋,所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差。在平时的与人交往中,可能早就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在以貌取人的俗世中,他们就会更加表现的与众不同。

张松被满门抄斩,庞统落凤坡殒命的深层原因


周瑜死后,东吴一下子失去了支柱,鲁肃就向孙权举荐了庞统。但是孙权却不像刘备一样,亲自去请。只是让鲁肃招庞统来见,庞统其实也早就想出仕一展才华,但苦于没有门路。既然这时鲁肃来请,就顺理成章的来见孙权。但是他却在见到孙权时,对孙权非常不恭敬。所以孙权明明知道庞统很有才能,却弃而不用,鲁肃向孙权寻问原因,孙权认为庞统太狂傲,乃狂士耳。庞统为什么在孙权面前表现的这么狂?就是因为让孙权能够高看他。当他离开东吴去见刘备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统见玄德,长揖不拜。所以刘备只给了他一个小县令,所谓大材小用。本来庞统身上带有鲁肃和孔明推荐信,如果当时他拿出任何一个人的推荐信,刘备都会对他委以重任,但是庞统自恃甚高。想凭自己的才能,得到刘备的认可。虽然在后来,他的这个目标达到了,但是当时,他的这些表现,恰恰就是内心自卑的另一种体现。而庞统死于落凤坡,也与他的虚荣心强,争强好胜,有很大关系。因为他要表现的比诸葛亮强,所以不听诸葛亮的劝诫,急功近利。这种虚荣心,也正是内心自卑的外在表现。

张松被满门抄斩,庞统落凤坡殒命的深层原因


刘璋手下别驾张松,他本来想卖主求荣,投靠曹操,自告奋勇以向曹操求助为名,把整个西川地图献给曹操。本来他信心百倍的去见曹操,但是一连三日,曹操避而不见,当然,曹操并不知道张松的真正意图,后来通过向门吏使钱,才见到了曹操。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心中不喜,看不起张松。但是像张松这个人,别人越看不起他,他去越要表现自己。这种表现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在言语等方面和别人对着干。 而且他能言善辩,曹操每次问他,他都回答的让曹操下不了台。后来杨修让张松看曹操的兵法《孟德新书》,张松却为了显示自己的过目不忘之能,故弄玄虚。说这是战国无名氏所作,蜀中三岁小孩都能倒背如流。当面背给杨修听,杨修虽然非常佩服。但曹操却不买他的账。第二天,在校场之上,曹操又给张松显示军威,张松又出言不逊。故意说出曹操一生中很不光彩的几件事。张松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恰恰遇到的是曹操。这次出使,不但让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而且还被曹操打出了校场。

张松被满门抄斩,庞统落凤坡殒命的深层原因


刘备恰恰相反,在张松返回的路上,截住了张松,以礼相迎。让张松觉得,曹操是多么的冷酷无情,刘备又多是多么的宅心仁厚,但是刘备得到张松所献的地图之后,又不耻于从张松这样背信弃义的人为伍。打发他先回蜀中,以做内应。但事情败露,刘璋了张松一家老小。

张松被满门抄斩,庞统落凤坡殒命的深层原因


庞统张松内心深处的自卑,又仗着自己是能人异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古怪刁钻,与别人格格不入。处处要比别人强,争强好胜。就是这种性格,使他一生坎坷,结局都不怎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