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先讲第一个真实的案例

猎豹创始人傅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公司做会议纪要对他的快速成长帮助很大。

当年,傅盛在周鸿祎的3721公司工作时,第一次跟着周鸿祎开会就被安排去做会议纪要。那天,周总讲了两个多小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猎豹ceo傅盛

结果,当天傅盛整理会议纪要忙到凌晨三点钟。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不仅是因为会议内容分散,而且是因为傅盛没有像别人一样简单地罗列领导开会时讲的内容,而是对着看似很散的会议纪要思考:周总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又从这个话题跳转到新话题,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在这种反复推敲和打磨的过程中,傅盛逐步梳理出了周鸿祎没有直接说出来的逻辑。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傅盛又把会议纪要的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整理出来,在关键地方标黑,在要点底下又列出次级要点,这就让人在看会议纪要时一目了然。做完了这些还不够,他又把会议纪要提炼成一份邮件正文摘要,这样别人收到会议纪要邮件时,不用下载附件也可以知道这个会议讲了什么。

周鸿祎看到傅盛做的会议纪要后,十分赞赏,当即就安排以后的会议纪要让傅盛承包。几年后,奇虎内部有人认为,在公司里能和周鸿祎进行思维对话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傅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这次做会议纪要的经历让傅盛记忆深刻,后来他总结道:写会议纪要这件事不仅是为上级服务,而且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提炼、反思、深入思考别人思考和决策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其实做会议纪要是一个智力工作,关键是在人们说出来观点之后,对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做二次加工,理解不同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能把日常工作中的各种交流、合作中遇到有启发的地方,都以工作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深入思考,加工整理,就能挖掘出很多过去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思维方式和技巧。

第二个真实的案例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成长为学术大师的。张五常曾在《思考的方法》一文中,讲述他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中国经济学大师,张五常

在大学念书时,我从不缺课的习惯就是为了学老师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试都考过了,我就转作旁听生。有一次,杰克·赫舒拉发在课后来问我:‘你旁听了我六个学期,难道我所讲的经济学,你还未学全吗?’我回答说:‘你的经济学知识我早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我要学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上面两个案例不是我写的,是我从成甲的新书《好好思考》里面学习到的,而我现在把书中的内容复述一遍,就是在做笔记。废话少说,下面进入这篇文章的主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既然做笔记这么重要,当然是有方法的。

五星笔记法,用笔挖掘隐形知识。

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下别人的想法或观点,而是要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改进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

换言之,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别人的知识,而是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完善你思考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做笔记方法:五星笔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所谓“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我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五个问题回答完,笔记才算做完了。

这个方法背后的核心原理是,别人说出来的东西,你就算记下来,也还是别人的知识。我们只有对别人说出来的东西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相联系,才能真正从别人的做法中提取精华。

五星笔记法中的五个问题分别是:

  • 1. 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 其实,无论是一本书的主题还是工作会议要讨论的议题,我们往往是提前知道的。因此,在读书或者开会之前,可以想想,如果我是作者或演讲人,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等到打开书或者领导、同事开始讲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大家思路之间的差别。
  • 2. 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 推理逻辑往往比具体结论更重要。
  • 因此,我在做笔记的时候,不仅留心他说了什么,而且关注他讲述的逻辑,在对方讲的时候,就尝试画出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图,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 3. 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 对方讲的内容我有疑问吗?他的想法有什么局限性吗?有哪些观点给自己很大启发?
  • 在讨论中,我还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
  • 这些灵光一现的启发点、疑问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要再花时间加工分析。
  • 4. 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 顺着启发点继续追问:这个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个策略为什么有效?这个策略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我们要尽可能把获得的新启发点与自己过去学习过的其他原理联系起来,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这样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启发。当然,这份工作是要专门花时间的。
  • 5. 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 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自己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五个问题就是五星笔记法的核心内容。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其实不仅能用在工作中,还能用在所有给你启发的场合,它的作用就是帮你挖掘隐性知识。

第三个真实的案例

前一段时间,作者在写字楼的卫生间广告栏,看到一则笑话:

一直想去KTV玩,可是没有钱。

今天去KTV随便挑了一个包间,推门进去说:我是隔壁的,玩大冒险输了,惩罚就是过来唱首歌。

结果就这样唱了二十几个包间,还免费喝了好多酒,还有人来搭讪。

今天先这样吧,喝得差不多了。

很多人看了这个笑话,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不就是个笑话吗?

如果这个笑话让你眼前一亮,你就应该把这个有启发的价值点,用五星笔记法的方法深挖。比如:

(1)这个笑话在讲什么问题?

如何在没钱的情况下,免费在KTV唱歌。

(2)这个人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什么?

通过利用大家都熟悉的KTV游戏“大冒险”,赢得免费唱歌的机会。

(3)这个解决方案给我什么启发或疑问?

这个免费唱KTV的方法,从表面上看是利用别人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作者创造了一种价值交换机制。因为,在KTV消费场景下,人们本质上是购买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而陌生人玩大冒险游戏来唱歌,其实是为唱KTV的人提供了新鲜的体验。本质上这个人是用时间和服务,为别人创造了欢乐时光。

当然,这种策略显然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这个人在一个包间只能唱一两首歌,否则别人会不满;这就要求这个人不断换包间,但这就带来更大的识破风险——很可能有某个包间的人,要这个人带其回他的包间礼尚往来。

(4)这个人的做法,我可以提炼出什么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我发现,这个人提供了一个解决在直接资源不足时,如何实现自己目的的策略——借助产品创新或组织创新,利用生态环境中的已有资源发展自己。例如,优步或者爱彼迎等公司,本质上都是利用免费唱KTV的策略,通过串联各个KTV资源,实现自己的壮大。

(5)这个启发,我如何把它用在自己生活里?

我在日记本中,记录下遇到没有资源解决问题的情况时,可以考虑一种策略:如何利用生态体系中的已有资源,寻找串联、整合价值交换的机会,借此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这几日发现一个信息,科技公司的小米和知识付费行业的得到,几乎同时发布了自己的新品:电子墨水屏阅读器,这个事件很平常的,每年不知道科技界要发布多少新品,我们根本关注不过来,可是,如果透过现象,更近一步来看这件事,就有点区别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电子墨水屏阅读器

市场经济,有需求才有产品,这说明,不管你看到看不到,很多人都开始读书学习了,也许你的身边还是那些整天刷刷抖音的人,也许你的工作还是这样按部就班的做着,也许你的生活在不大不小的压力下,也说不上来以后有什么大的发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你一个持续进步的小方法

虽然每个人的圈子都有局限性,可是眼界是自由的,听别人年薪从10万到30万,从30万到100万,听别人花了很多精力考了二建,考了消防,每年增加了几万的额外收入,听别人也在玩手机,通过自媒体,赚到了比工资多的多的收入,听到这些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