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24日电 (王慧)“谁家有什么困难事、烦心事都找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多是年轻人,办事效率高,真的把我们当作家里人一样,笑脸相迎、耐心办事。因为社区老年人较多,社区给我们安排了很多的文化场所,关爱老年人生活,让我们找到了退休以后的快乐。”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的陈福林说。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兴康社区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党委书记李宜珊说:“兴康社区最早连办公场所和活动的场地都没有,随着场地以及社区配套设施的完善,群众队伍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原来社区居民只觉得自己是参与者转变为建言献策的小区建设者,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有了很大提升。群众的事无小事,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社区从开门纳谏到敲门纳谏,真正俯下身子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真心点赞。”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党委书记李宜珊走进居民家中耐心听取居民建议。


据了解,兴康社区党委注重探索构建四级党建立体架构,逐步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立体党建模式,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楼栋和家庭。根据辖区老年人较多、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为方便党员学习和管理,社区党组织设立了若干党员中心户,通过为党员中心户授牌、订购党报、党刊、送电脑教具等形式,使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足不出户或就近就可以参加组织学习。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社区里的舞蹈团排练节目。


正在老年舞蹈活动室里跳舞的吴桂琴说:“我是在周边居住的居民,因为这里的气氛特别融洽,又都是退休的老年人在一起,还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舞蹈,所以只要有舞蹈课我就来。”正在隔壁练习唱歌的八十多岁的郑士峨看到记者前来采访,高兴的迎上来说道,“我们合唱团有66人,虽然我是这个歌唱团里年龄最大的,但是我认为年龄只是个符号,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退休之后能在社区里发挥预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很开心,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在这里实现,感谢政府感谢党。”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孩子们在社区里的青少年训练基地互动娱乐。


李宜珊介绍说,社区全面推行“四民”服务模式,“便民”“安民”“乐民”“育民”四大工程是社区的工作宗旨。过去小区物业由于各种问题待不长,卫生维护没有保障,经过社区出面一方面找物业协调,一方面找居民代表谈心收集他们关切的问题。如今,物业积极配合解决居民难题,居民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居民办理医保、民政等相关业务,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相关的社区服务。针对辖区内小学生比较集中的情况,社区建立青少年训练基地、打造社区科普馆,与自治区团委、凤翮·筑梦书屋合作,探索建立“十六点半”课堂,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新模式。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妇女节当天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插花活动。


【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兴康社区: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温馨家园

社区会将每个季度过生日的居民组织在一起庆祝生日。


为了让居民老有所乐,建立社区健身活动室、舞蹈室、书画室等,以文体曲艺党支部为主导,汇集各类人才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健身等社团组织,全天候开放活动室,全年开展活动200余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活动健身、文化娱乐、交流互动平台。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通过党员QQ群、党员微信平台定期发布各类学习资料,解决了流动党员、打工党员学习难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党员之间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兴康社区党委坚持“主动服务、超越群众期待;换位思考、感悟百姓需求”的服务宗旨,全面推行“四民”服务模式,努力打造“同心安达,文化兴康”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品牌社区。社区入选民政部颁发的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并向全国推广,先后荣获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级“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自治区级“交通建设先进社区”、市级“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