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如何投資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核心在於交互模式

在眾多可投資的行業中,互聯網一直是我最偏愛的,這與筆者的個人背景關係很大:

1、筆者本碩博的研究專業一直是計算機,十三年前我的博士研究的領域是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當時就有很多時髦的名詞,比如情境感知計算、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等,可惜生不逢時,這些領域今天才大熱。

2、我在轉入職業投資前,從事了6年的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工作,當時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當今大熱的工業互聯網。當時航天科技集團諸如數字航天、智慧航天等很多的規劃我都參與了論證甚至是主筆。

寫這些,是想說明我對互聯網是有一些基礎的,之所以不敢輕易寫文章,實在是我深知互聯網領域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的缺陷,但近期有不少朋友誤會我是賣白酒的,所以還是出來談談我最喜歡的互聯網行業,僅供大家參考。

互聯網作為信息流轉的媒介,搭起了人與人之間、人與內容之間連接的橋樑。互聯網的存在,極大地提升了信息傳遞的效率,從經濟學的角度,節約了整個社會工作、生活、娛樂的時間成本;而且,互聯網極易形成細分領域的馬太效應而形成壟斷,例如社交網站帥哥和美女的相互吸引形成良性循環,打車軟件用戶和出租車司機的尋找效率形成的良性循環等。此外,從成本的角度,互聯網平臺用戶越多,規模越大,到了某個臨界點,其渠道的擴張成本反而是下降的,甚至為零,這也是互聯網行業能取得長足發展,誕生巨頭的根本原因。

互聯網的幾類交互模式

(1)人與人之間的社交網絡平臺

雙向社交模式

這樣的社交平臺一般是好友模式,雙方互信認證通過後,即形成了一條人與人之間的雙向社交關係鏈,眾多的社交關係鏈最終形成錯綜複雜的社交關係網。在熟人社交領域代表性的產品是微信和QQ,陌生人社交領域的代表產品如陌陌和探探等。

雙向社交模式的企業,一旦形成規模,其護城河是很強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雙向社交是剛需,且是高頻應用,非常容易形成用戶習慣,從而造成客戶粘性;二是用戶的轉換成本非常高,例如大家目前手機及時通訊的首選都是微信,以目前微信12億左右的用戶,整個社交關係網所包含的關係鏈,是個天文數字。所以單個節點遷移到其它平臺,對微信的衝擊有限,而要求所有的社交關係鏈遷移過去,這個成本太大,除非出現顛覆性的即時通信模式,否則可能性微乎其微。

單向社交模式

這樣的社交平臺,一般以大V提供信息內容,吸引粉絲關注,但大V一般只關注少量的粉絲,粉絲被動等待大v的信息傳遞,所以是單向社交模式。一般以媒體的形式和專業領域為區分,誕生不同的產品。媒體形式例如圖文模式的微博,短視頻領域的快手、抖音;專業領域例如投資領域的雪球,電競直播領域的虎牙、鬥魚等。

單向社交模式的企業,護城河相對要淺一些。流量是平臺變現的根本,但流量和大V的去向有很大關係,所以經常看到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之間,不惜重金互相挖大V。通過用戶的增長可以自動帶來更多用戶流量的效果,比雙向社交模式就差很多了。

(2)連接人與內容的服務平臺

這類互聯網平臺,用戶一般是找內容和服務去的,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是很弱的,甚至沒有,人們更關心怎麼從平臺中更高效的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打車的滴滴,找餐館的大眾點評,導航的高德地圖,電商的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長視頻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新聞門戶的今日頭條和騰訊新聞等等。

電商

電商是和人們生活消費息息相關的領域,特別是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電商已經形成巨大的市場,並已經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同時極大的促進了物流和金融支付行業的發展,可謂互聯網服務領域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巨頭們必爭之地。

電商既然與消費息息相關,也必須形成平臺的消費者心智,才能分層出更具粘性的客戶群體。例如京東給人的印象是真貨、收貨時間短;拼多多給人的印象是便宜;阿里新零售的戰略慢慢深入人心,打造線上線下的高效結合。科技的發展,也給電商帶來新的賦能。例如阿里利用大數據,根據客戶的消費記錄形成客戶畫像,通過個性化推薦算法給客戶更高效的提供商品服務;拼多多充分利用社交拼單的模式,利用微信好友之間信息裂變的速度優勢,降低信息傳遞成本,從而在很多品類能快速形成拼團模式實現低價策略。

未來電商的競爭格局,誰能以更廉價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客戶,與銷售商家之間的分成話語權更強,且在自身內部運營更好的降低成本,誰就可以發展的更好。不過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既然是買東西,講究性價比是永恆的話題。因此,貨比三家的狀態我認為還是會延續很久,未來電商領域一統天下壟斷的局面,還是比較難形成,兩三家巨頭並立的格局應該會長期存在。好在目前電商依舊是一個龐大的增量市場,前幾名的日子應該都還算好過。

長視頻、新聞門戶網站

這類互聯網公司本質是給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商業模式相對清晰。收入主要靠用戶付費和廣告,成本支出主要在內容的版權購買。競爭對手之間對優質內容版權的爭奪很激烈,需要長期燒錢,而客戶往往又只跟著內容走,因此盈利模式不是特別好。不過好處是,隨著競爭對手之間不斷抬高價碼,行業的入門門檻越來越高,新進來的競爭對手如果沒有巨頭的資本支持,很難有機會生存。在“剩”者為王的情況下,投資對象相對好找。

對未來互聯網企業的幾點想法

1、手機金融支付將會加速發展

這一趨勢相信沒有人會質疑。看看我們的生活場景,在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都已經完全被手機支付滲透。我們通過手機網上購物,交水電費,去超市買菜,朋友間轉賬,餐館結賬,出差時機票、酒店住宿和途中的出租車,完全可以用手機支付。在我的印象中,凡是任何服務的最後一個環節,基本都是靠手機支付完成。筆者已經記不得上一次用現金支付是什麼時候了。

目前看,微信和支付寶基本兩分天下,微信支付應用頻率更高,支付寶的支付總額度更大。微信依託於社交滲透到更多的支付場景,支付寶在電商的基本盤之上,也在積極拓展應用場景。隨著人們支付習慣的改變,圍繞兩大支付體系開展的信用借貸、金融產品銷售等業務也會高速發展。長期看,微信支付受流量的加持,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一些。

2、人們為優質的互聯網信息付費的意願越來越強

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垃圾,所以人們為優質的互聯網信息付費的意願一定越來越強。例如優質的音樂、視頻、課程知識等。以視頻VIP的訂閱服務為例,目前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兩大平臺的付費用戶都已經超過1億。

3、以遊戲、直播為代表的精神娛樂消費依舊會長期走牛

這個話題頗具爭議性。我個人的體驗是精神娛樂是剛需,我在喜馬拉雅app“馬喆的朋友圈”專門談過一次遊戲,這裡不多說。只有一些簡單的判斷,受政策的限制,未來遊戲領域的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加速提升,龍頭效應會越來越明顯;甚至全球手遊的霸主,一定在中國誕生。

4、小程序將會成為人們越來越習慣的使用方式

這一點,只需要簡單想象一下未來人們手機的應用模式,是需要裝幾百個app?既大量佔內存,又在使用時滿屏幕的翻找?還是隻安裝幾個重型的app,剩下的需要及時使用,用完自動釋放資源的模式?使用的時候可以通過搜索、記憶的模式就可以獲得服務?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順便提一句,在騰訊的2019年三季報裡,小程序的日活量已經到了3億,小程序做為app的替代模式,連接人與各種服務,應該是大勢所趨,同時帶來豐富的變現潛力。

5、雲計算可能大有所為

這一點不難明白。大型企業數據存儲和應用的服務在信息時代早已經是剛需,但自己建立大型機房並日常運維,要有巨量的人力財力的投入,效果還不一定好。雲給大家提供了一種租賃模式,將數據服務放到雲端,只需按期交租金期可,省去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卻可以獲得更穩定的數據服務,所以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模式。只是根據數據的保密性,採用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雲的具體落地策略不同。雲在微軟和亞馬遜兩家企業已經是被驗證過可以達到萬億規模的產業。目前國內領先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年度還是隻在幾百億的量級,未來空間還是很大的。

小結

人們在投資的時候,往往喜歡找具備壟斷性質的企業。而互聯網由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恰恰是非常容易形成細分壟斷的行業。互聯網行業的獲客成本和渠道擴張成本,往往隨著其規模的增加,反而逐漸降低,這與傳統行業的特點大相徑庭,所以近些年國內外誕生了一批互聯網巨頭企業是必然的。

站在今天的時間點展望未來,我依然看好互聯網行業。我認為在支付、電商、社交、遊戲、內容付費、雲等領域,互聯網企業的成長空間遠未觸及天花板,有些甚至剛剛起步,而其強大的商業護城河,又是這些企業保持行業地位的保障。筆者認為,選好目標企業,抓住市場短期因素造成的錯殺,長期回報一定豐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