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株洲:志智双扶拔穷根

通讯员/殷绘 刘爱平 曾桦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最难的是消除观念的贫困,最长远的工作是彻底拔掉心里的穷根。

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渌口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路,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志”“智”内因,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以培育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通过“志智双扶”双轮驱动,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底气,激发了贫困群众志气,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目前,该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42%。

脱贫立志,用“星”唤起精气神

如今,龙潭镇花田村鹅形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齐志亮的养殖事业搞得有声有色。然而,3年前他连一间遮风挡雨的“陋室”都没有。2013年,在外打工的他不小心摔断腿,刚出生的小女儿又患有地中海贫血症。为给小女儿治病,全家欠下了巨债。2015年,精准扶贫的政策春风吹到花田村,齐志亮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小女儿因医治无效去世,全家人陷入悲伤。

“政府、驻村帮扶工作队经常上门看望、安慰我们,还帮我们申请无息贷款。”齐志亮说,在帮扶人员的鼓励下,一家人逐渐走出悲伤,开始发展养殖。第一年,齐志亮试养了黑山羊及蜜蜂,收入5万元。第二年规模扩大收入翻番,加上妻子在外打工的收入,基本还掉了欠款。2017年,齐志亮申请了危房改造,房子修缮一新。如今,他养的黑山羊发展到120多头,还养起了花猪。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要继续努力奋斗。”勤劳的齐志亮劲头十足,在去年的“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中,他每季获得的星级均在7星及以上,今年还主动申报为“自强户”。

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有些群众之所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站起来,就要优化造血功能,而非一味输血。

去年以来,渌口区创新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对贫困户的表现从多方面进行评星定级,将评定结果与“面子”“票子”挂钩,引导贫困户自立自强。活动设定了10个星级类别,分别是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团结友善、感恩怀德、清洁卫生、重教好学、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勤劳上进和创业致富,为贫困户立志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创建活动操作简易,符合标准的得一颗星,不符合标准的不得星。根据得星总数对贫困户综合表现划定等级,贫困户获得6颗星即为达标。创建活动按季开展,每季度评选一次,并在年终进行总评,贫困户得星越多,政府对其帮扶的力度越大。

评星不只是看数量,更是为了引导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该区建立“多方参与、广泛监督”的评议机制,贫困户自我评价之后,由村支两委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乡贤、乡村致富带头人等组成评议组,对照标准严格评定,并邀请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结对帮扶干部召开评议会,对自评结果进行审定、修正,多方讨论无异议后再确定评议等次,随后报镇、区复核,“评星定级”结果在镇村公示,接受监督。

“为更好地运用星级创建成果,今年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在全区已脱贫户中开展‘自强户’申报活动,通过将得星数较多的脱贫户转化为‘自强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让脱贫立志入脑入心。”渌口区扶贫办主任王帅介绍,申请“自强户”需要满足已经脱贫1年以上、参加“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四季度内获星总数在25颗以上、获得“勤劳上进之星”或“创业致富之星”一次以上等条件,评上后,将获得“自强户”荣誉牌和一定的物质奖励。今年1至3季度,该区获评7星以上的有5029户次,其中8星1510户次,9星232户次,共评选“自强户”215户。

今年6月,渌口区“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扶贫扶志创新举措被写入全国扶贫扶志研讨班主题报告,称为扶贫攻坚“渌口经验”,入选全国扶贫扶志典型案例。

“授之以渔”,用知识补齐能力短板

“付春耕将宝宝照顾得很好,现在儿媳妇生了二胎,我特意又把她请回来。”在雇主廖水娥眼里,付春耕是一名很专业的育婴师,喂奶、拍嗝、换尿布,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并细心指导家人如何科学照顾婴儿,家人少操了很多心。

如今,付春耕是市场争相聘用的“金牌月嫂”。然而3年前,她还是一名在贫困生活中彷徨无助的农村妇女。付春耕家住南洲镇,其丈夫不幸患上尿毒症,公公受刺激得了老年痴呆症,婆婆患有糖尿病,儿子还在读初中,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四处打零工,借遍亲朋好友,苦苦维持生计,一家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没有一技之长,我不知道如何改变生活。”付春耕说,2017年,区里 “一户一产业工人”工程开办的育婴师培训班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她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免费进行培训,结业之后,她又自费考取了中级和高级育婴师证,收入从每月1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贫困人口陷入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缺少谋生手段,若不“授之以渔”,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再度返贫。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在于扶知识、扶技能、扶思路,让群众切实受益、乐意参与、主动融入,才能变本领恐慌为能思善闯。

该区围绕“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目标,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两后生”组织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按照实际参加培训天数给予20元/天的生活费补助。同时拓宽培训工种,增加补贴项目,目前涵盖车工、焊工、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等213项。

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渌口区加强区域合作,通过与株洲市新希望焊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5家爱心机构合作,成功推荐就业100余人。着力打造自主劳务品牌,渌口区立信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已是“香饽饽”,其推荐就业成功率在85%以上,稳定就业率在60%以上。

同时以“选拔培育、减贫带贫、跟踪考评”为抓手,推动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该区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27人次,补助12.14万元。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该区多管齐下,致力于把脱贫攻坚的“活水”浇在扶贫的“根”上。着力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和环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采取“三帮一”“师生结对”帮扶和送教上门等举措,严防失学、辍学。发放助学政策宣传资料8000余份,对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分别实施“三免一补”和“三免一助”政策,对建档立卡幼儿给予入园补助。2019年,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837.94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1048人次。

住安心房,用安居开启乐业新希望

龙门镇花冲村的陈湘泉年轻时因冲动斗殴,被判入狱。8年的铁窗生活,让性格本就悲观的他愈发消沉,难以融入团体生活中。

在政策的扶持下,陈湘泉和父亲、哥哥三人住上了易地搬迁安置房,他在帮扶干部的支持和鼓励下发展养殖业。他还弄来一台三轮车跑运输。如今,他不仅生活条件变好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还找到了女朋友。

安居才能乐业,一个安稳的家是心之归属,让群众居者有其屋,他们才能更有勇气更有底气扎根家乡。渌口区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危旧土坯房整治工作,让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同时切实加大对已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以稳就业、稳就医为抓手,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和发展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

在危房改造方面,该区按照“全面覆盖、分类施策、问题清零”原则,对“四类重点对象”进行全覆盖鉴定。全区C、D级存量危房152户,其中22户采取投亲靠友方式,18户采取集中安置,112户纳入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开工112户,竣工112户,竣工率100%,已拨付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28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全区搬迁对象106户331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其中往年已脱贫91户,今年脱贫6户,享受低保等兜底政策8户,未脱贫1户,脱贫率、入住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率、后续帮扶措施覆盖率和拆旧复垦率均达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