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齊物論》一篇的結尾,莊子說了一個非常浪漫的故事。

一天,莊周正在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感覺真實極了。蝴蝶遨遊各處,悠然自在。忽然莊周醒了,自己不再是蝴蝶,還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子·內篇·齊物論》)

莊子說的這個故事美極了,就像是《盜夢空間》一般,那麼莊子想借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一、萬物齊一,相互轉化

莊子說:莊周和蝴蝶必然是不同的,然而莊周能夢見蝴蝶,或者說蝴蝶能夢見莊周,這就是物的轉化(物化)。

為什麼不同的物可以互相轉化呢?因為從道的角度看,萬物混然齊一,無是無非。

每一種生物都從自己的主觀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他們看到的世界有是有非。那麼到底誰的是非標準才是對的呢?

莊子說:人睡在潮溼的地方會得風溼病,半身不遂,難道泥鰍也會這樣嗎?人站在高高的樹上會恐懼顫抖,難道猿猴也會這樣嗎?這三者誰最懂得居住的標準呢?

人喜歡吃牲畜的肉,麋鹿吃草,蜈蚣吃蛇,貓頭鷹吃老鼠,這四者誰最瞭解美味的標準呢?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公猿喜歡母猴,麋和鹿交合,泥鰍與魚同遊。毛嬙麗姬是公認的美女,但是魚兒見了她們就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就高高飛走,麋鹿見了她們就跑掉了。這四者誰最清楚美色的標準呢?

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鰍與魚遊。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莊子·內篇·齊物論》)

所以從道的角度看,萬物沒有是非、貴賤的分別。正如莊子在《秋水》一篇中所說: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莊子·外篇·秋水》)

莊子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小草棍和楹柱,醜陋的癩頭和美麗的西施,寬大、奇變、詭詐、怪異等千奇百怪的各種事物,在道的層面上都是相通而渾一的,沒有區別。

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莊子·內篇·齊物論》)

既然萬物是相通渾一的,所以可以相互轉化。這正是莊子想用“夢蝶”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二、死亡也是物化的一種形式

在莊子看來,天地間只是一口氣而已,生與死就是氣的凝聚與消散。氣可以凝聚為一個事物,氣的消散便是事物的死亡。氣消散後又重新凝聚,便是變化成新的事物。新的事物也會死亡……

在氣的聚散循環中,生物不斷的經歷著生死的變化,從一種事物變為另一種事物。

生就像是身體上長了一個贅瘤,死就像是膿瘡潰破了。

所以我們要以平常心面對死亡,不必因活著而高興快樂,也不要因死亡而恐懼傷心。這種境界,是古代真人的境界: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莊子·內篇·大宗師》)

莊子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子來的人得了重病,就要死了,他的老婆和兒女們圍在病床前痛哭。

這時候子來的好朋友子犁來了,他對子來的親屬說說:“你們不要在這裡,不要驚動即將變化的人。造化是多麼偉大啊,會把你變成什麼呢?要把你送到哪兒去呢?是變成老鼠的肝臟呢,還是變成小蟲子的胳膊呢?”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 “叱!避!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 ?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莊子·內篇·大宗師》)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三、死亡不過是迴歸了故鄉

莊子認為,不但不要厭惡死亡,我們還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死亡。你又沒死過,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像是流落他鄉的遊子回到故鄉呢?

人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夠辛苦了,也許死亡正如甜美的睡眠、舒適的休息一般,也許只有當你真的面對死亡時,你才會知道自己當初對生的依戀多麼愚蠢。

莊子說了一個故事:麗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兒,晉國征伐麗戎時俘獲了她,她當時哭得一塌糊塗。

等麗姬進入王宮,享受舒適奢華的生活,她開始後悔,覺得自己當初不該那麼傷心地哭泣。

我又怎麼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會後悔當初的求生呢?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莊子·內篇·齊物論》)

所以當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並沒有哭泣,而是叉著腿坐在地上,敲著瓦盆唱著歌。

也許像莊子這樣,才是活通透了。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 ,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莊子做夢變為蝴蝶,他想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樂觀地面對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