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崇祯皇帝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鹏友程


崇祯皇帝在位17年,虽然勤于政务,却也无法挽救日益腐朽的大明朝,最终落得一个自缢亡国的下场。虽受同情,却也悲哀。或许崇祯皇帝继位本就是一场悲剧。

从大局上看明朝的灭亡时大势所趋,但是我们遍观史书,从崇祯的几次决策来看,甚至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1. 政治经验不足

崇祯皇帝上台就打破了政治平衡,将权倾一时的阉党消灭殆尽,却也给朝野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以至于出现朝堂之上尽是东林党人,政令的发出尽是要通过东林党同意。而东林党斗翻了阉党,内部又开始碾轧。高层不稳,在外统兵的将士不稳。

2. 用人不明,猜疑过重

打压阉党之后,大幅任用东林党,结果发现情况没有丝毫好转。有对东林党失去了信任。提拔温体仁,后又斥退温体仁,之后朝廷内阁换人如同走马换灯,在崇祯直到明朝灭亡的十几年里,中央一直难以形成一个稳定团结的中枢,来应对国内外的大变局。

而且崇祯的性格也是刻薄寡恩,砍起人来毫不手软,无论文武官员都是如此。祖宽在对清军作战不利时被砍头,侥幸没被砍头的陈奇瑜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再获得出场的机会。袁崇焕也因被崇祯猜忌所杀。后面的孙传庭、卢象升都间接被崇祯逼死,一个战死京城畿,一个战死潼关。

3. 缺乏战略眼光

不接受「攘外比先安内」的政策,倒是接受了「四正六隅」的战略方针,通过向来百姓加饷来实现,进一步激起民怨。而最失误在于抽调洪承涛和孙传庭北上,急于求成,而给予李自成喘息。结果就是李自成趁机而起,最终攻入京城,覆灭明朝。北方辽东战场也是精锐尽失,崇祯非但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没有战略性收缩防御,反而还逼着孙传庭毕其功于一役,最终崇祯的最后一点家底败光,明朝也开始进入灭亡的倒计时。

4. 帝王担当

在当时这样一种情况下,还是优柔挂断,每每至事后再开始补救。松阳之战战败后,密令于陈新甲和谈,事机泄露又不愿承担和谈的恶名,将责任推至陈新甲。如此领导,令人心寒。

饷银不足,不征收富户矿税,加派老百姓的三饷,恶化了国内局势。

李自成攻过来,不愿自己南迁,甚至不同意太子南迁,结果京城陷落后,南明就继承大统问题争执不断,被满清夺得天下。

崇祯皇帝当真时一个悲剧人物。《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记载:“然在位十年有七,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虽也励精图治,但也无力回天。



这个历史很正


崇祯皇帝是大明的亡国之君,却又是一个真正节俭和勤政的皇帝。历史学家和爱好者们对崇祯皇帝在位十几年的得失做了海量的分析和总结,对他的失误也是众说纷纭。最主要的有一下几种:

1. 不该裁撤驿站,让李自成失业。

2. 不该任用孙承宗,在辽东大修堡垒,耗费了宝贵的财力。

3. 不该杀袁崇焕,自毁长城,等等。

笔者认为这都不是他最大的失误,因为这都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明朝政治的根基已经糜烂,北方残破,局势已经没有扭转的可能。即便没有上述情况出现,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北京还是保不住。

崇祯最大的失误在战略,是没有审时度势,坚决抛弃残破的北方几省,把西北和中原的饥民丢给对手。迁都南京,仿效南宋,依托长江天险,巩固江淮半壁。有崇祯这个执政十几年的正统皇帝在,就不会有北京沦陷、崇祯身死之后的江山无主的局面。也不会再有福王vs璐王拥立之争,马世英乱政和左良玉”清君侧”等严重的内耗行为发生。

在江南稳定局势之后,在想办法诏安退往湖广的大顺和大西军余部。依托相对富庶的南方,练兵备战,和清军长期对峙。我不相信饿殍遍地的北方数省能支撑清军在关内的长期占领和征战,没有海量的江淮和湖广的粮食供给,多尔衮的铁骑在北方只能吃人肉。


告别有情天


在崇祯刚继位的时候,他就铲除了魏忠贤的势力,使得大家对他抱有希望。可是慢慢的,他的无能、暴戾、偏执等缺点都慢慢显露了出来。他使出了一系列的昏招,失误频频。

在这些错误中,从还想挽救明朝江山的这一方面来说,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杀了陈新甲。这一举动,他既断了明朝的生路,又彻底让他失去了群臣之心,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独夫民贼。

陈新甲是当时难得的能做事的人才,他敢作敢为,比起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强百倍。当时兵部被大家视为危途,但陈新甲却敢勇挑重担,承担起兵部的重任。

在当时的明朝,面临最大的战略难题就是被迫要两面作战。明朝对外要面对满清,对内又要镇压农民军。而明朝实力不足,不能同时应付两个战线的作战。

所以,当对农民军占上风的时候,满清发动攻势无法抵挡。当抵挡满清时,农民军死灰复燃,纵横中原。这使得明朝的那点兵力左支右绌,疲于奔命。

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解决一方,然后再解决另一方是为上策。明朝对农民军是没有商量的余地,那么就只能从满清皇太极一方下手了。

皇太极当时并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战争的压力也给满清造成极大的危害。

由于明朝的经济封锁,满清的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难以调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太极侵略了朝鲜。但是虽然降服了朝鲜,可所得的物资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满清的需要。因此,为了稳定满清的统治,皇太极有和崇祯议和的意愿。

崇祯将议和的任务交给了陈新甲。经过双方的协商,皇太极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双方有了议和的希望。但是,天不佑明朝,在最后关头,出了差错。

陈新甲的书童把双方议和往来的文件当成塘报交给了外人,使得天下皆知。这样一来,舆论大哗。明朝那些言官交章飞劾,把这个议和与南宋秦桧议和相提并论。

在这个时候,崇祯不敢担起责任,不敢承认自己知道议和的事。他拿陈新甲出气,以擅自议和的罪名杀了陈新甲。与满清议和当然也再无可能了。最后,明朝灭亡在满清和农民军的夹击之下。

这件事,崇祯宣告了自己和明朝的死刑。首先,和议不成,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摆脱两面作战的机会,再也无力挽回局势。

危害更重的是杀了陈新甲。当时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背后的主使人是崇祯。在得知议和的事情后,言官弹劾是他的责任,无可厚非。但是,崇祯却不敢承担责任,反过来推诿卸责,甚至杀了为他卖命的陈新甲。这样一来,崇祯就失去了所有臣子的信任。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议和成功的话,消息就不会泄露了吗?到那个时候,崇祯就不会遇上弹劾了吗?如果那时崇祯遇上弹劾就会是什么样的态度,难道他就不杀陈新甲了吗?

大家都不是傻子。从这一件事上,大家看透了崇祯的丑恶的真实嘴脸。他就是让人去给他干脏活,在达成既定事实之后,看风色行事。如果没有人说话就过去,如果有了麻烦,就让那个给他办事的人承担责任,卸磨杀驴。明朝的大臣都不是傻子,为了大明的天下可以牺牲自己,可是这样的牺牲是谁也不愿意的。为什么非要为了彻底自私自利的崇祯去身败名裂,自寻死路呢?

有一句话,“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至此以后,大家再也不和崇祯合作。整个朝廷上上下下都视天下事为儿戏,等着改朝换代。崇祯再上窜下跳,也没有人把他当回事了。到最后,连外放当官都没有人去,崇祯只得靠抽签决定。

到了李自成的兵锋直指北京的时候,崇祯想要南逃南京。可是大家都以陈新甲的下场为戒,根本就不理睬崇祯的暗示。崇祯想要让大臣出头劝谏他迁都,可是大臣们都假装不明白他的意思,谁都不出面。

因为大家不想象陈新甲那样,自己出面让崇祯逃走得了性命,可是将来崇祯把丢失北部江山的责任推到自己头上,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为了崇祯而死,实在不值得。这是大家的统一认识。

最终,崇祯没有跑成,吊死煤山。他痛恨天下所有人,因此干脆毁掉这个江山。他留下所有中央机构,留下太子,使得满清得以利用政府机构执政,南明群龙无首。这样,明朝彻彻底底的亡国。

崇祯临死前说自己不是亡国之君,都是被群臣所误。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正是表明了他就是亡国之君。如果他是个没有主见的庸君昏君,明朝也不会灭亡那么快。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崇祯最大的失误就是铲除了魏忠贤集团后没有找出新的替代者制衡文官集团,使其势力膨胀,误国误民。明朝崇祯皇帝可以说是明末几位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根据当时的大明朝的情况看,北有后金南有农民起义,国内连年灾荒不断,加上朝内有文官集团把持朝政,让大明王朝更加摇摇欲坠。

一个国家的灭亡,首先亡在内,其次在外。崇祯皇帝最大的失误就是让文官集团做大。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让文官集团像脱了绳的野马更加膨胀。崇祯的一些大政方针的实施没有以内阁首辅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同意是无法实施的。

比如当李自成要打到山西时,崇祯要求把宁远总兵吴三桂及其宁远铁骑调回北京勤王,保卫京师。吴三桂在宁远主要是防卫后金政权南侵,如果吴三桂的宁远铁骑调回北京,就意味着放弃宁远,在当时的内阁首辅陈妍不同意崇祯这么做,怕将来崇祯推卸责任,用他来当丢失宁远的替罪羊,怕被言官骂祖宗十八代。当最后同意吴三桂带兵进京勤王时为时已晚,吴三桂在赶赴京城的路上,北京失守,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国家都亡了,再谈责任就毫无意义。

崇祯皇帝最大的失误就是让文官集团做大做强。崇祯以为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集团,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能齐心协力拯救大明于危难。可是他想错了,正是这他所仰仗的文官集团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文官集团与皇帝斗,与宦官斗,与武将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到最后斗别人已经没有激情了,开始跟自己斗,文官党争,齐党,浙党,闽党等,各个党派真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啊,辽东女真叛乱,文官说:小小蛮夷,不足无虑,哪有文章大义重要,不管接着斗。河南陕西农民起义?文官又说:没文化的刁民,能成什么大事,不管,继续斗。于是各地都在打仗,而文官在自己斗自己,斗着斗着,把大明斗亡国了,皇帝斗上吊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铮宝潇宝都是胖宝


明朝灭亡,崇祯帝举刀砍向自己的女儿,“为何生帝王家”?自缢于煤山脚下,留下千古遗恨,让后人为之叹息,为之唏嘘……很多历史学家,社会智者,纷纷发表对明朝灭亡的看法,分析明朝灭亡的种种原因!

当然都有一个共性:贪腐严重,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赋税繁重,自然灾害,战争四起等等。

以上这些确实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明朝江山灭亡这么快!因为中国老百姓最大的特点,喜欢造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另一方面中国的老百姓也最老实,只要有点饭吃就没有带头闹事的,一旦有几个想起事的,一动兵就鸟散,一镇压就息鼓,所以不到迫不得已,中国老百姓很难起来造反的。

在明朝,虽然朱家气数已尽,大明江山出现败象,有魏忠贤这样奸臣,贪官把持朝政,但不管怎样,历代奸忠之人,也大都孝忠皇权,不敢“茅草串位”的,又加之从上到下严酷的管理机构,上面有锦衣卫处处监视朝中臣子们的一举一动;下面有东厂,西厂对老百姓采取“止言禁行”的各种监管手段,稍有风吹草动,便灭火于萌芽状态!

崇祯皇帝上位,英明果断,大刀扩斧,一举消灭了大贪官魏忠贤,取消了锦衣卫和东厂。这样一来贪官们自上而下,人人自危,每个人已做鸟兽散,哪有心思再动用各种武力、精力去管束那些草民呢?

中央一级的贪奸之人能躲则躲,能逃则逃了,有的已跪投满清而去了。尤如今天的一些贪官一样,跑到美国带着绝密文件,向美国人讨口饭保命去了!这样一来新掌权的东林党等人,虽忠于皇权,但经过一场自我革命后,皇帝又多疑,更加深了各种矛盾的演生。庞大的旧的统治机器,被自己带头砸碎,这倒是很厉害,但要在很短的时间再建立一个新的统治机器,继续统治人民,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方面,崇祯皇帝,大开杀戒,除掉魏忠贤,解散多年形成的庞大的统治机构,本来中国人就一盘散沙,这样一来更是没有收拢之网;另一方面,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民众不能被及时救济安抚,虽然灭了贪官,砸掉旧机制,但民众并没有看到实惠,反而更增加赋税兵役,这样必然逼民而反,李自成振臂一呼,明朝江山,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贫僧认为崇祯皇帝,最大的错误,不会利用贪官,还错误地诛灭魏忠贤,解散了锦衣卫等,失去了统治民众的强有力的机器,虽然有忠良名将,也不耽误明朝江山提前灭亡!如果崇祯不是过快过早地杀掉魏忠贤之辈,而是进行漫漫地改革,明朝江山,绝不会这么快灭亡!所以崇祯皇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杀贪官而不落好的帝王,并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好多皇帝,明明知道身边谁是奸臣,贪官,宁可失忠良而不杀奸贪的真正原因!

有智慧的皇帝,一定会用贪官,限制忠良,该杀的时候,才杀。毕竟象李世民那样的有道明君,容忍“魏征直谏,再有房谋杜断”的,在历史上少之又少!

但历史上昏君们,大多还是心如明镜,谁奸贪谁廉洁,以便皇帝动刀子或留给下一代皇帝动刀子,这种皇帝之所以能使朝代坚持上百年之久,也一定是智慧昏君,并昏而不呆,所以使其皇权繁衍不息!

历代明相智臣,想入朝为官,不可不知历史!不然鹿死谁手?枉来人间一趟,便做岳飞也只是愚忠而已!智者之人,登庙堂之高,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民;退者看云卷云舒,学仙成佛。

若世道皆乱,天下皆浑,做明主之君,虽赞崇祯之大戈,灭奸纳忠,但圣明之君,莫效其举,慧智之君,当缓惩奸侫,力用忠良,锐 意改革,渐杀渐止,降福于万民,引鸾凤于庙堂,江山久也。否则,天混而帝覆,朝灭而家亡!崇祯之训,今人不可不慎思之!


口水杂谈


崇祯皇帝失误很多,无论是废除行之有效能收到的工商税、增加农民负担不起的农业税、杀魏忠贤、杀袁崇焕、杀御前会议言官、不能赈济灾民、不能舒缓贫富悬殊、宁与外寇不与家奴、瞎折腾和自已无能力做事又不让人做事等都可从某种角度论证出是最大失误,又可以从某种角度论证都不是失误;因为这都是为皇权专权专制,废除丞相制所需要的;合符祖制。

比如,从谨遵朱元璋祖训看,明太祖时并无收多少工商税,农业税才是封建王朝正统税,虽魏忠贤收工商税足够国防费用,满清的皇太极常年犯边却不能踏入关內一步等,有功又似乎可定为有罪;又比如,在崇祯看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是宪定祖制性质的,而自明成祖朱棣皇帝以来至万历皇帝任用首辅大臣是变相违反祖制;

从历史事实看,万历首辅张居正政绩卓著被人攻讦否定,万历后的光宗、天启帝似乎是连首辅大臣的法定职权职责也虚了,只让服侍在身边的宫中的如司礼太监魏忠贤一样的阉人太监名不正言不顺地偷偷代行人治皇权,从嘉靖至万历、光宗、天启帝都长期不上朝,似乎都是釆用中华传统的奇门遁甲术,海瑞十奏严嵩,骂的是相位,东林党人揭批魏忠贤,骂的是相位;

根据天启帝期间,魏忠贤以一个司礼监太监靠收工商税也足够国防费用,为工商阶层说话的东林党人如此势大看,明末工商经济已发展到了旧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高度了,崇祯无视嘉靖皇帝以来历任皇帝的成功实践,让最尊贵的甲隐藏在奇门中成功实施统治(受大明朝册封保护的倭奴国日本天皇也学的很到家);综述种种,可见崇祯皇帝最大的失误是缺乏实事求是而拘泥于朱元璋的祖制,皇权专权专制,废除相权,把皇帝自已推出来成为民怨之的,只好以自己吊死在皇宫内煤山树上的方式承担责任,图虚名而取实祸。


历史的微妙启示


请您歇会!波仔来答!

崇祯是一位非常具有悲剧色彩的皇帝!历史上的后人评论中,他有好几次机会实际都可以“翻盘”,但是好几次计划都导致流产,这肯定是给他的性格密切相关!

其中一次最大的失误就是:李自成刚从西安大举进攻的时候,没有南迁!

崇祯皇帝的一生:即位时只有十七岁,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思想远见的人。他非常想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力挽狂澜,带领众臣重现大明辉煌。崇祯帝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铲除阉党组织,诛杀魏忠贤!
铲除阉党后,崇祯帝将朝中大权重新掌握到自己的手中,开始了他的励精图治。为了弥补清除阉党后的空缺,急需选用得力的人才。崇祯帝很重视任用有实际才能、精明能干的人。
崇祯三年,张献忠、李自成纷纷起义建立政权,声势日渐浩大。崇祯十五年二月,清兵攻克松山。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大军围攻北京。
三月十九日,守城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城门,放农民军入城,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紫禁城。
眼见大势已去,他先是逼皇后上了吊,又亲手砍下十五岁公主的手臂,然后在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紫禁城北面的万岁山(又名煤山)下,与王承恩双双上吊自杀了,时年三十四岁。而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朝,就此灭亡。

其实在崇祯在位期间,有很多次机会翻盘,不至于明朝毁灭的这么快!但是他都没有把握住,为了自己所为的皇家颜面,导致自己吊死煤山!下面我就具体分析,有多少次失误,而导致大明的江山毁于一旦!

在李自成和大清南北夹击期间,他有好几次能避免战事蔓延或者说给他机会再“东山再起”,但是很可惜,在他面前一次一次的流产了!

第一个失误:就在李自成的大军从西安出发的时候,一个六品小官,左中允李明睿上书,请求大明迁都南京,暂避贼兵锋芒,但是没有通过大臣们的商议!

过了三个月,形势更加严峻,左中允李明睿献南迁之计,再次提议迁都南京,解决燃眉之急。崇祯觉得有理,于是再一次把众臣召集起来商议。

这一次,众臣先是不表态,接着被崇祯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大家才开始还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说来说去,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话。如南迁有三利三弊,死守也有三利三弊。说白了等于没说。最后讨论半天,讨论出来的结果还是老办法:发布圣旨,召天下兵马勤王。

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先例,比如南宋,宋高宗赵构决定南迁,在杭州又建立了富庶的南宋,为宋朝强行续命一百五十多年。那时候南京还是陪都,拥有完整的政治基础,这样一看这个想法的确不错,等到了南方,待大明王朝养精蓄锐,这天下是谁的还不一定。

第二个失误:朱由检提出欲调吴三桂入关。

征求众臣意见,这群老油条又是耍起老把戏,首辅陈演长篇大论一番,就是没提调兵与否!兵部尚书张缙彦更是干脆,他说:“何必啰嗦,三桂调不调,宁远弃不弃,两句话就可以决定”,可是他说到这里就不说了,就这样推来推去,又过了三个月,朱由检才亲写诏书,封宁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带兵进京“勤王救驾”,等三月十六日,吴三桂赶到山海关时,北京城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农民军围的水泄不通了!就这样宝贵的五十多天的战机就在推诿扯皮中失去了。

要知道,彼时吴三桂的部队是明王朝最后的精锐,如何用好是当时的头等大事。如果急调吴三桂入京而弃守山海关,的确可以保京师之虞,但是这弃地之后,满人必定伺机占领。所以,才导致在调动吴三桂的时候犹豫不决,这和他的性格优柔寡断,有很大关系!

第三个失误:误杀袁崇焕!

崇祯十七年(1644年),距离魏忠贤之死已经17年了,距离袁崇焕之死也已经14年了。这一年,崇祯遇到了很大的难题——袁崇焕之死,让大明朝再也找不出如此能征善战的将领,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如何应对关外的满人铁骑和陕北商洛山的农民军,成了摆在崇祯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说明一个问题:他杀袁崇焕也是在他执政期间所犯下的一个错误的决定!

第四个失误:已经把北京层层围住的李自成突然派出一个使者,找崇祯谈判,很简单只要答应两个条件,马上撤兵。

一,割让陕西山西一带,封李自成为西北王。二,犒赏大顺军白银一百万两。作为回报,李自成负责为大明平定国内所有大小反叛,并替朝廷抗击满清,捍卫边疆,但是不对大明称臣!

事到如今,可以说这是大明唯一的一次机会,因为明朝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况且李自成的这个条件那是非常宽大的了。

朱由检再次征询大臣们的建议,结果还是推诿扯皮那一套,众大臣一个个摩拳擦掌要与闯军巷战,和谈破裂!李自成得到消息后率领起义军全线攻城,很快外城内城相继被攻破,当时信誓旦旦要与闯军巷战的明朝大臣却纷纷开门迎降,崇祯皇帝带着无限遗恨在煤山上吊,他的死结束了大明276年的历史!

小结:

尽管在崇祯继位之后迅速剿灭魏忠贤一党,显示了其果敢的一面,但在随后的十余年执政生涯中其内阁成员如走马灯般更迭,兵部尚书及督师等也是屡遭贬斥乃至冤杀,其余大臣更是终日惶恐,朱由检的滥杀和多疑可见一斑,尽管如此,明崇祯年间的朋党之争的态势并未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朱由检虽屡下罪己诏,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也正是其贪财苛政最严重的后果。

此外,不纳迁都之谏而丧失了最好的机会,而从南明诸政权观之,朱明皇室在满清的背景下号召力依旧不容小觑。故而,朱由检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总结:

因此,波仔以为崇祯皇帝最大的失误:放弃了南迁的机会而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关注【波仔谈历史】,讨论中华大地不一样的历史趣闻!


波仔谈历史


崇祯皇帝即皇帝位后,虽勇于求治,由于其自负及没有知人之识,在用人与决策上出现许多失误,导致身死国亡。崇祯尤其在国内剿匪的问题上,出现的失误是最大的。对于匪患坚决剿灭还是安抚的观点持摇摆态度,崇祯没有认识到,“既然由饥民成为流匪,情虽可悯,其罪不可赦。”

匪患初期,崇祯看到规模不大,说此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可以杀而不肯杀。由于此怜悯之心泛滥,使流匪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导致每战必败。

杨鹤、陈奇瑜之时安抚

流匪势力没长大,因此朝廷数战数胜,此时不趁其歼灭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安抚上,这不是崇祯皇帝最大的失误吗?

崇祯七年,总督陈奇瑜围高迎祥、张献忠于兴安山峡中出不来,于是用李自成计策,假降,陈奇瑜果然不杀,命送回籍,渡栈道,又反叛,屠七州县,势力大振。第二年,十五家流匪又聚河南,进犯江北。


熊文灿庸才,再以招抚,匪患发展到不可收拾。

崇祯十一年,熊文灿督师使人招贼渠张献忠降。献忠闻朝廷大发兵,而恐怕再次被总兵左良玉打败,于是就降了熊文灿。

熊文灿招抚还采取这样的办法:如果贼不从,就带着金帛招之。遣使招贺一龙,而使者被杀;遣使招李万庆,而所带着的金帛被掠;张献忠虽降,在榖城招纳亡命徒,买马置器,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在河南榖城又再次反叛,群降贼匪一时并起。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闻张献忠又反叛,自终南山出来聚众,当时,河南大旱,其饥民多从自成,举人李信、牛金星也来投奔李自成。


到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把天下各个流派流匪除张献忠外都兼并。李自成于崇祯十六年,带兵渡河,掠山西,目标直奔京师。

可见崇祯出于怜悯之心,采用杨鹤、陈奇瑜、熊文灿握重兵者,皆以抚贼误国,所恃洪承畴、卢象升一二人,又不与完成剿匪功业。崇祯自己的策略失误造成身死国亡的后果。


删繁就简347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一生出现过太多失误,如果说是最大的失误我觉得崇祯皇帝做的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杀魏忠贤,重用东林党人士。

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临终之际,把他叫到床前,嘱托道:你好好做,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个尧舜之君。魏忠贤是个可用之才,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当时崇祯表面唯唯诺诺无不应允,可上台不到一年就把魏忠贤阉党势力连根拔起,彻底铲除。魏忠贤之是非功过,史册早有定论。他结党营私,贪权纳贿,虐杀异己,堪称明朝一场浩劫。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人是个很有实干手段,办事能力很强的人。能够在明朝剧烈的党争中克服各种阻力,排除干扰,使朝廷行政机器集中效率正常运转。东林党固然人品高洁,问题是除了唱高调、讲大道理,互相攻击自命清高以外,遇到具体问题时,反应速度和灵活变通的处置能力,实在差的可以。

《围城》中,赵辛楣评价方鸿渐有一句妙语:你人很好,就是全无用处。用来形容明朝东林党臣僚实在恰当不过。崇祯朝最不缺这样的大臣。永远对别人的举措说三道四,自己却又一筹莫展,是这种人典型特征。特别是几次关键时刻,如杨嗣昌主政时,考虑到内忧外患交织,实在难以应付,计划先与满清议和以争取战略缓冲期,集中力量剿灭内患,未尝不是一招。然而不慎泄密,顿时朝野沸腾,君子们大义凛然表章如雪片飞来,怎么可以跟夷狄议和,简直丢祖宗的脸,谁提议和就是误国大奸!

此举直接导致先安内再攘外计划的流产。然而君子们并没有任何高招,明朝不得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不能自拔。就在北京城破一个月前,崇祯见局面危险,考虑迁都南京,暂避李闯部队兵锋,这也不失是一个不得已的正确之举,想当年北宋灭亡后赵构南渡,让大宋江山又延续将近200年。然而大臣们除了不敢表态,就是唱高调表清高,坚决反对,支持南迁的和反对南迁的吵作一团。崇祯一犹豫没有走,硬生生坐在紫禁城等着被李闯王包了饺子。

单就这两件事而言,崇祯临死前写下的“诸臣误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崇祯此时才体会到了哥哥临死前遗言,让他重用魏忠贤的含义。魏忠贤千般不对万般错,就有一点好处,是个理政强人,敢担当有手腕,能够排除党争的纷争干扰,让乌鸦般聒噪的文官们闭嘴,让朝廷机构能干净利落高效运转,而不会陷入终日扯皮空发议论,屁事也办不成的窘境。


史话论今


袁崇焕不该私自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现在在朝鲜境内),丧失了一支牵制的力量,导致清皇太极一路打到了北京,虽然是袁崇焕打退了清兵,但是崇祯惊魂未定,轻信了谗言和皇太极的离间计,凌迟处死了袁崇焕。

袁崇焕虽然有错,但却是战功显赫,难得的将才,这是失误之一,还有就是一登基就收拾了阉党魏忠贤,东林党泛滥成灾,政治平衡没玩好。两大败笔,无人可用,闯王破城,崇祯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