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我軍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女兵是人民軍隊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1939年6月,毛澤東在延安就評價說:“婦女解放,突起異軍。兩萬萬眾,奮發為雄,男女並駕,如日東方,以此制敵,何敵不傾……”

北京第一戰車編練基地培訓的23名女坦克手和東北軍區裝甲兵首屆坦克駕駛修理培訓班的11名女學員一起,有幸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女坦克手。兩班很快相繼開訓。她們為那段難忘的女坦克兵歷史而引以為豪。

我軍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北京第一戰車編練基地培訓的23名女坦克手

1952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在朝鮮半島,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打擊侵略者,“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響徹大地。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建設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正在大力開展。人民裝甲兵為加強裝甲兵作戰與建設的需要,決定在裝甲兵部隊中培訓一批女坦克手。三八婦女節後,中央軍委開始制訂裝甲兵部隊中女戰車手的培訓計劃。首先在直屬單位中挑選一批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優秀女戰士,成立一個女戰車乘員區隊。

1952年5月5日,裝甲兵司令部下發了關於選調女戰車手的通知。當通知下發後,女戰士踴躍報名,幾天時間,就有100多人報了名。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與體格檢查,最後挑選了楊英等23名女戰士為培訓班學員。

北京23名女戰車乘員於1952年6月16日開學,訓練期為八個月,所有女戰車乘員編成一個區隊(含四個班)。由於23名女戰車乘員絕大部分是參軍不久的青年學生,接受能力較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在學習中自始至終保持著緊張、愉快、高漲的情緒。

學員楊英回憶說,由於當時她是初中生,學習非常吃力,但她心裡有股不服輸的勁頭。最後,她的理論學習成績為優秀。駕駛坦克訓練中的實際作業對女學員來說更難。在練習三步登車時,為了提高躍入坦克的速度,她們經常撞在坦克車體上,被磕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但仍咬牙堅持住。訓練之餘,她們還常常在帳篷旁、場地上唱歌跳舞,把訓練的疲勞忘在了腦後。當一天訓練完畢後,女學員們胸戴大紅花,英姿颯爽地走在馬路上,心裡美滋滋的。

在半年多的學習過程中,女學員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有時天氣冷、風沙大,眼睛睜不開,她們仍然一絲不苟地在駕駛椅上練習動作。女學員們在保養中,有的躺在水裡擦車,有的帶病堅持學習,有的即使暈車也堅持駕駛。

令學員蔡秀娟難忘的是,有一次她們在道路上進行坦克實車駕駛,在橫穿鐵道時坦克卻突然熄火,而這時不遠處正有一列火車駛來。情況萬分危急,教員迅速跳上坦克,然而坦克卻還是發動不起來。800米、600米、400米……火車離坦克越來越近,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就在火車離坦克只有100米時,坦克終於發動著了,吼叫著駛離了鐵道。

經過幾個月的嚴格培訓,女學員普遍掌握了坦克駕駛技術,97%的女學員技術理論學習成績為優秀。女學員普遍達到三級乘員技術標準,按原定計劃順利完成學習任務,23名女坦克手全部取得了畢業證書,成為人民裝甲兵部隊中光榮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23名女坦克手畢業後,其中,十名被分配到裝甲兵技術部工作,三名被分配到裝甲兵司令部工作,四名留在基地技術教研室工作,四名留在基地通信教研室工作,兩名留在基地教務科工作。她們為人民裝甲兵的早期發展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1955年,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按照上級的要求,首批女坦克手同部隊中其他女同志一樣相繼轉業到地方。雖然大部分女坦克手離開了部隊,但她們在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仍然發揮著人民軍隊養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軍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東北軍區的11名女坦克手

按照軍委要求,東北軍區裝甲兵黨委責成東北軍區裝甲兵技術部在長春市南嶺第三活動修理營開辦東北軍區裝甲兵首屆坦克駕駛修理培訓班,培訓技術骨幹(含培訓女學員)。消息傳出後,當時在東北軍區裝甲兵技術部工作、入伍才一年多的女戰士們非常興奮,紛紛向軍區黨委寫申請書、表決心,堅決要求參加坦克培訓班的學習。她們的請求很快得到東北軍區裝甲兵黨委批准,經過層層篩選,最後選定:張衍等11名身體素質較好的女戰士成為坦克駕駛修理培訓班女學員。

這11名女學員在入伍前還是上海電氣、印刷、紡織戰線上的女工,沒念過幾年書,因此,複雜的坦克機械技術理論學習是擺在她們面前的第一道難關。但她們沒有被困難嚇倒,刻苦鑽研、反覆琢磨,起早貪黑地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隙學習,星期天都很少休息,用來整理筆記、複習功課。按訓練大綱,應訓時間半年左右,需經1200學時的教學(理論400學時,實際操作800學時),每人駕駛摩托車、汽車20個小時,駕駛坦克80個小時,達到三級坦克駕駛員水平。

坦克實車駕駛、保養,這對男同志來說都是力氣活,對體力不夠的女同志來說就更是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她們實車駕駛訓練時,正值炎熱的盛夏,驕陽似火,車內高溫灼人,發動機的轟鳴聲、柴油味使人頭暈、噁心,還要掌控25公斤重的操縱桿,有時腳踏離合器時用盡了全身的力量也踩不到底。特別是在連續超越障礙物時的駕駛,精神高度緊張,體力被急驟消耗,一次駕駛下來,女學員們都汗流浹背、雙臂腫痛、疲憊不堪,另外,駕駛回來還要按規則保養車輛。女學員們的身體實在有點吃不消,甚至有被中途淘汰的可能。但她們沒有喪失信心,沒有叫苦叫累,而是互相鼓勵。體力不夠,她們就加強體育鍛煉,早晚跑步,練單、雙槓,練虎伏運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嚴格艱苦的訓練,女學員們終於熟練地掌握了坦克駕駛技術。

1952年10月1日,東北軍區裝甲兵的11名女坦克手參加了瀋陽50萬軍民隆重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大會,接受了東北軍區首長對陸海空三軍的檢閱。在受閱的裝甲兵部隊中,行駛在最前列的四輛坦克就是由這11名女坦克手駕駛的。

學員陳春蘭說起當年參加培訓班的經歷,記憶猶新:“我是我們這11名學員中最後一個去參加學習的,當時那十名同學已開學一個多月了。進了培訓班後,我就拼命地學習,教員和學員們也主動給我補課,很快我就趕上了進度,並取得了理論學習的優良成績。”

我軍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她還說,在學習過程中領導對她們非常關心,許光達司令員多次打電話詢問她們的學習情況,鼓勵她們克服困難,努力學習。東北軍區裝甲兵首長經常深入課堂、教練場,石敬平參謀長曾整個下午在教練場上觀察她們的駕駛情況,指示她們操作要領。李國華副參謀長還曾親自坐在她們身旁觀察並指導操作。1955年,部隊整編,東北軍區11名女坦克手們也多數轉業到了地方。只有她和其他三名女坦克手留了下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系。後來她又參加了技術員考試,考上了技術員,留在了部隊,其他女坦克手沒有參加考試,就轉業到了地方。1962年,她又去西安裝甲兵工程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員。1974年5月,她隨愛人一起調到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發動機教研室。1984年退休後,由於她對發動機非常熟悉,一聽到發動機的聲音,就知道毛病在哪裡,因此教研室不讓她走,一直被返聘至1998年。陳春蘭是34名女坦克手(含北京的女坦克手)中唯一一直留在部隊,並始終與坦克打交道的女坦克手。

巾幗不讓鬚眉!英姿颯爽的34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女坦克手用她們的辛勤和汗水,在本屬於男性的領域,創造了中國婦女的奇蹟!(來源|《讀者報》 作者|李夢軍 李濱 孫運霄)

我軍的第一批女坦克手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