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看市场|“量升价跌”,未来仿制药销售额占比或下降

看市场|“量升价跌”,未来仿制药销售额占比或下降
看市场|“量升价跌”,未来仿制药销售额占比或下降

导读:

在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动下,我国仿制药行业高毛利时代已经过去。专家预计,仿制药会出现“量升价跌”的情况,五年后销售额占比或下降到55%。市场上,留下的可能会是具备优良品质、较低价格的企业以及高端仿制药企业。

看市场|“量升价跌”,未来仿制药销售额占比或下降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医药环境向好,我国仿制药产业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总体仿制药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占总药品消费市场的40%左右。然而透视国内整个仿制药行业,与庞大市场规模相背而行的是,我国仿制药行业集中度非常低,集中率占比不足20%。这也意味着,我国仿制药市场整体水平较低,产能不集中,同质化竞争和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



有统计显示,我国仿制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仅5%-10%,远低于国际50%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仿制药行业盈利能力非常差。而且与原研药疗效相比,仿制药存在明显的弱势。

为了提高我国仿制药水平,提高行业集中度,相关政策持续出台。例如,2016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进一步保障我国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加速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截至今年3月份,国家药审中心(CDE)受理的一致性评价受理号已达1000个,涉及332家企业的304个品种,其中已有167个受理号(80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恒瑞、正大天晴等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型药企获得的受理号较多。与之相对的是,部分中小型经济能力、技术实力较弱的药企难以拿到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入场券”,这也使得一批低水平、质量不佳的仿制药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2019年以来,随着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推进,以及原研药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仿制药行业高毛利时代开始成为过去式。尤其是在带量采购扩围政策的推动下,仿制药格局明显面临生变。带量采购作为国家推进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重要的手段,继第一批带量采购试点的25个品种中标价在“4+7”城市陆续落地执行后,又在下半年决定于全国范围内推行。



按照带量采购遵循的遵循“品质一致下,价低者得”原则,原研药将和仿制药同台竞争,药品价格下调不可免。专家预计,仿制药会出现“量升价跌”的情况。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测算,2024年仿制药处方量占比会上升到80%左右,但同时销售额占比会下降到55%左右。

可以看到,在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仿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营销比拼,而是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以及产品集群建设的较量。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未来我国仿制药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整个行业面临洗牌,具备优良品质和较低价格的企业有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高端仿制药也有机会获得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