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作為一個心有責任感、身體特別懶的爸爸,這些年,我一直在潛心研究事半功倍的育兒方法。

如今女兒養到十歲多,我算是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而在這些成果裡,我覺得最為省心消氣的是——

甩鍋式育兒法。

別誤會,這裡的甩鍋,不是指把孩子甩給另一半或老人。而是指,把孩子拋給家長的問題甩回去,讓他們自己解決。

舉個例子。你帶孩子上街,她看上了一個玩具,你買不買?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買。行,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兒童頻道的廣告可不是省油的燈。孩子在心裡種起動漫周邊的草來,可不管你下個月還不還花唄。

不買。你對孩子說,買什麼買,家裡到處都是你的玩具。孩子也許會委屈,心想,你自己每天收快遞時的消費觀可不是這樣的。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怎麼辦?買或不買,都是問題。

你的問題。

那省心的操作是什麼呢?——讓孩子自己花錢,決定買不買。

我是這麼做的。

先花時間鋪墊。在女兒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培養她的自主意識。比如每天認字,由她從字卡中挑選認哪些字。背詩,也讓她從詩集中任選一首。讓她感覺能掌控自己的選擇。

進她的房間,大人要敲門,她說請進才能進。讓她感覺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等上了小學,和她商量,幫爸媽做家務,或者完成我交代的事情,一週給十塊零花錢。想怎麼花怎麼花。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在iPad上花幾十塊,買我都捨不得買的遊戲,沒問題。抽屜裡已經是筆袋一堆,在文具店又見著好看的想買,也可以。天熱了要吃雪糕,小賣部冰櫃拉開隨便挑。我覺得沒什麼內涵的漫畫和故事書,她想買幾本都行。

總之,就是讓女兒充分感受到自我主張的被尊重,和消費行為的快樂感——就算中間有浪費也沒關係,因為哪個大人都沒底氣說自己花錢從來沒有浪費過。

好,等一切習慣了,我開始提要求。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沙發上不能吃東西,因為清理起來麻煩。要吃也可以,罰款五塊。

穿著髒衣服不能在床上玩,因為床單洗起來辛苦。要玩也可以,罰款十塊。

小孩子牙齒沒發育好,不能喝碳酸飲料。要喝也可以,給爸爸買一箱,然後爸爸分你一聽。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換做往常,如果只是說沙發清理起來麻煩,床單洗起來辛苦,碳酸飲料對牙齒髮育不好,孩子是沒有真切感知的,大人嘮叨多少句都沒用。


但是現在,聽說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零花錢要被扣,孩子是不願意以身試法的。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

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

從此,女兒不在沙發上吃東西了,也不穿髒衣服上床玩了。飲料,她倒是闊氣地喝了一聽,然後再也喝不起了。

等女兒手頭拮据了,我開始教她省。

上網買書,我告訴她比價。你看這個店每本賣得要便宜幾塊,但那個店在做滿100減50的活動,那我們來看看在哪邊買、買幾本更划算。

這麼一番下來,女兒對花錢有了概念。一樣東西值不值、買不買,不再是她小時候拋給我的問題,而是她自己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同學生日,她參加聚會。送什麼禮物、用什麼包裝、花多少錢,我帶她去商店,她自己定。

逛商場想吃冰淇淋了,給我錢,我幫她辦會員卡。要什麼口味,她自己跟服務員說。

在家吃晚飯想加餐,饞附近餐廳的宮保雞丁。行,我幫她點,她自己買單。

週末帶她上課,兩個人在外面吃午飯。我想吃熱乾麵,她想吃薯條炸雞。沒問題,誰請客聽誰的。

當女兒有了一定的秩序感和消費觀,帶她出門就變成了一件很輕鬆的事。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在火車飛機上不要大聲說話,不要踢椅背,看動畫要戴上耳機,否則會影響到別人。要影響也可以,罰款十塊。

爸爸媽媽覺得坐經濟艙、二等座就可以了,你覺得更大的座位坐著更舒服?沒問題,你用零花錢把差價補齊我們就換過去。

快放暑假了,爸爸媽媽在全家遊之前,還給你報了國內的夏令營。嗨不嗨?三亞和杭州,你想去哪個城市?啊?你想去意大利吃正宗的意大利麵?那多出來的報名費你自己付好不好?哦,你決定去杭州啊。

就這樣,當一個孩子,擁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自我約束的表現和還算成熟的消費理念,她就不再是一個出門在外拖累大人的負擔,而有可能成為一個增添旅途快樂的夥伴。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只要會甩鍋,養孩子就不會太難

也正是這樣一位小旅伴,讓我在旅行中收穫了不少值得回味的記憶瞬間。

比如在廣州長隆動物園,女兒舉著樹葉,怯生生地喂著長頸鹿。在香港迪士尼,興奮地和米奇米妮合影,看巡遊花車上的奇妙仙子用手勢祝她生日快樂。

在臺北的士林夜市,聽牛肉麵館的老婆婆一邊說著“感恩”一邊鞠躬找錢。在桃園的溫泉飯店,泡完澡在床上睡得四仰八叉。

在北京西站,和爸媽揹著大包小包玩命狂奔,才汗流浹背地趕上去武漢的高鐵。在箱根的小巴士上,看著司機老爺爺畢恭畢敬地對每一位乘客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

當然,最妙的還是我們第一次出國度假。去蘇梅島。剛到酒店的那個下午,我和女兒在陽臺上,一個窩進躺椅,一個靠著欄杆,看著眼前的碧海雲天、椰影婆娑,她悠然地說道:

這就是生活。

沒有電話,沒有干擾,沒有人大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