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荊州區草市片區棚改工作綜述:家更幸福城更美

 走進荊州區東城草市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現場,只見新修的旅遊集散中心還建點佈局合理、配套設施齊全,還建小區旁的荊州實驗小學東校區及周邊環境煥然一新。海子湖大道、劉家臺路、景明觀路等道路全線通車。

  “沒有想到,我們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蝸居瑪鋼廠危房30載的羅四喜,在拿到新房鑰匙時別提多高興。和羅四喜一樣,走出棚戶區,實現“新居夢”,是許多草市居民一直以來的夢想。在棚改春風的吹拂下,這個夢想即將成為現實。

  站在群眾立場 和諧徵遷暖民心

  2016年10月,東城草市片區啟動棚戶區改造,涉及棚改項目、道路建設以及重大項目建設。為確保徵遷工作順利進行,從徵遷動員、公開徵遷安置補償政策,到入戶宣傳發動,徵遷工作人員急群眾之所急,最大限度幫助解決徵遷戶的後顧之憂,保證了徵遷項目進度和質量。

  “舊房子已經成為危房,還建房有電梯、物業、綠化,徵遷能有效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我們很支持。”在草市街紫金河路,有一家老字號滷菜酒家,老闆夏光明告訴記者,這家店是他爺爺創建,傳承了三代人。由於菜品滋味獨特,生意非常好,營業時,顧客甚至排到了街對面。今年,為配合古城疏散、還建房選址,夏光明的店面位置被劃入草市還建房項目,涉及徵遷,現在的酒家已暫時歇業。

  早在2016年,夏光明的房屋就曾被預徵收過,當時兩棟總面積近800平方米的房子,預徵收協議補償款為680萬元。到2019年,依據現有徵收政策,夏光明名下房產的價值降到約400萬。雖然前後補償資金相差巨大,但在徵遷幹部細緻的政策宣傳中,夏光明於今年9月簽訂了徵收協議。

  “徵遷幹部多次上門做工作、講政策,考慮到我們家上有90多歲的婆婆,下有2個孩子,在房源緊張的情況下,為我們在旅遊集散中心還建點調劑到了一套還建房,解決了我們最基本的住房問題。”夏光明的妻子吳敏說,棚改是民生工程,能提高人居質量,改善城市面貌,全家人都支持。

  緊抓道路建設 讓城區交通更通暢

  荊北新區是荊州城市核心交通樞紐中心,作為通往火車站的南北主要通道,劉家臺路必須去彎取直,該項目共涉及徵收134戶。草市項目部2018年11月份接到任務,實行全員上陣。

  “今年初,當時楚都大道在建,海子湖大道未通車,荊州大道封閉建設,作為通往火車站、園博園的南北主要通道,劉家臺路何時能通車顯得十分緊迫。”據荊州區東城草市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部主任董欣介紹,2019年3月31日,該項目部全面完成徵收任務,實現淨地交付。

  而與劉家臺路相鄰,還有一座佔地2.25公頃的生態停車場。根據規劃,停車場設有2個車場出入口,出入口寬7.65米,停車場內主環線7米,中間車道6米,設計有246個小車位、8個大巴車位和5個無障礙停車位。這意味著,荊州古城周邊的停車難問題將到有效緩解,古城內交通壓力也將有所降低。

  “公房徵遷政策是實打實地為我們考慮。我們的房子都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環境差,房子周圍道路也不通暢!”家住止梆頭的周黎,是劉家臺路項目建設中的徵遷戶之一,在他看來,草市項目部的工作人員是真心在幫大家解決問題。

  建設提速增效 居民“安居”不是夢

  東城草市片區徵收範圍東起武德路、西至東環路、北至荊沙大道、南至景明觀路,合計棚改自然戶1202戶,投入資金15.9億,收儲用地面積近51萬平方米。該項目點多面廣,情況複雜,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廣大徵遷戶的由衷點贊,道出了對徵遷工作的肯定。自徵遷工作啟動以來,東城草市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部本著“忠誠、乾淨、擔當、有為”的工作理念,不分白天黑夜,走近徵遷群眾,與他們一起分享新時代發展機遇,宣傳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講解還建政策種種利好,分析還建房種種優勢。

  “我們做群眾工作,一定要站在百姓立場,真抓實幹、積極作為,和諧徵遷為人民,才會得到群眾發自內心的支持!”董欣說。

  草市片區棚改包括草市一期徵收棚改工作、景明觀道路建設、海子湖大道建設、劉家臺路項目建設、市委黨校項目、止梆頭綠蔭停車場項目、實驗小學東校區項目、草市還建房項目、草市街西片區項目。截至11月,該項目部已完成草市一期棚改、景明觀路、劉家臺路、海子湖大道、止梆頭綠蔭停車場、市委黨校等一系列項目徵收,下階段,項目部將重點圍繞草市還建房二期、草市街西片區等項目展開工作,預計兩個月內草市片區所有項目徵收任務全線“清零”。(記者 陳丹 特約記者 肖曉波 通訊員 孟可欣 周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