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文(图)/尤九成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秦亭山风光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徒步秦亭山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徒步秦亭山


2014年12月21日,我随从豹行天下群网友一行12人在群主雨在树梢带领下徒步壮美的秦亭山,这是我首次参加户外徒步运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秦亭山,又称东山,今人改称翠山,天水市麦积区境中部永川河(今人改称颖川河,俗称“天河”)与东柯河间山梁,为永川河与东柯河分水岭,秦嬴非子封邑之领地。位于麦积区中部,为西秦岭从麦积镇东部二沟山分出的一支山脉,由元街公路过山梁处向西北延伸,直抵马跑泉东部渭河附近,横跨麦积、甘泉、马跑泉3乡镇,全长20公里。明胡缵宗纂修《秦州志•地理志•秦州山水》谓周孝王封秦嬴非子为附庸之领地,并在秦(即秦亭)建邑,据载:“(秦州)东南五十里曰秦亭山。其左曰永丰山,其中则东柯峪也。秦亭山亘四十里,其上有秦亭,其下为秦谷。非子所封邑,盖附庸也,所谓‘邑之秦’也。傍有金紫山,下有马房山。”《秦州直隶州新志》上统称秦亭山,后北部称马房山,南部仍称秦亭山。民国《天水县志》载:“关岭又东……又东北出一支,为赞公土室山,为胡家沟及小峡分水岭。……又东北出一小支,为油笼山,永川河源之所出也。又东北出一支,为香积山,山北迤曰麦积崖。顾祖禹曰:‘麦积崖在州境之东南九十里,为秦地林泉之冠。’正光末年,李苗请命偏将出麦积崖以讨贼,即此也。次北曰秦亭山,次北曰马房山,为永川河及东柯河之分水岭。”

网友8:30时在麦积区景园大厦前集中,乘北道至街子的公交车出发,经成纪大道东路、羲皇大道、麦贾公路,在甘泉镇西枝村北左拐入园街公路,于9:00时到达秦亭山西南部翠山大道南部入口。翠山大道是沿秦亭山顶新修的一条山巅公路,2012年曾在此举办过全国业余山地自行车赛。翠山大道南部入口是我们这次徒步的起点,位于麦积区甘泉镇西枝村东北,地处园街公路穿越秦亭山山脊处,与西枝村西南的赞公土室山隔河相望。站在翠山大道南部入口处,回望秦亭山山麓的西枝村,不禁想起诗圣杜甫流寓麦积的史事。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职务,携眷西往秦州,寻依住在东柯谷柳家河村的从侄杜佐。杜甫到秦州后,游历甘泉镇太平寺,写下《太平寺泉眼》一诗。当得知京师大云寺住持赞公和尚也西来秦州,就住在甘泉镇西枝村时,遂前往西枝村看望赞公,两位故人异地他乡相逢于赞公土室,百感交集,难舍难分。晚上便同宿一室,彻夜长谈,杜甫的思想发生了一大转折,写下了《宿赞公房》的诗作,发出了“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的感叹。杜甫看到西枝村一带山清水秀,风光迷人,便有了在这里居住的想法,于是与赞公二人在西枝村一带寻找地方,想置办草堂。但终因资财所限,未能如愿,这从杜甫的诗作《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中可以看出。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大堡子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康家堡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尤家堡


翠山大道南部入口处有一大片绿地,绿地北端矗立着一块巨石,上书“跨越”二字,分外醒目。大道东面是一处山崖,栽植着白杨、刺槐等树木,为国家公益林管护区。时天气晴朗,晨光微露,天空一片湛蓝,我们一行人有说有笑,就沿翠山大道出发了。翠山大道仿佛一条盘在秦亭山峰巅的长龙,时而向上蜿蜒,时而向下屈伸,铺展于天际。西望,永川河谷沃野千里,甘泉古镇静静伫立在河谷平川的怀抱里,村庄上空弥漫着一缕缕炊烟。远处,群山莽莽苍苍,绵延不绝,与湛蓝的天宇连为一体。近处,梯田一块紧连一块,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半圆形,有的形状极不规则,梯田里一块相连或不相连的麦地,让这片谷地显现出勃勃生机。翠山大道公路两侧,栽植着侧柏等绿化树种,仿佛一个个忠实的士兵,正守卫着秦亭山这片美丽的土地。9:50时,我们到达大堡子。大堡子,又称“大堡址”,是秦亭山上的一处古堡,位于甘泉镇玉兰村东600米处,地处秦亭山一突兀峰头之上,为民间军事防御性设施。据民国《天水县志·建置志》载:大堡址,位于秦州东乡甘泉寺村,在东山上,创始不详,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堡子堡平面略呈长方形,堡墙土夯版筑而成,墙体多已残损,堡子东面墙体保存较为完整,残高5米,基宽2.4米。2014年,投资始建大堡子景观工程,在堡子南面新修由青砖筑砌而成的堡门,门洞呈弓形,高约5米,长4.37米,堡墙宽约2米。堡内原由甘泉镇甘泉村村民种植农作物,现已被推土机夷为平地,正在建设景观工程。堡子西南为大堡子村,是甘泉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如今,村民已整体搬迁,院落里静寂无声。

从环绕在大堡子的翠山大道盘旋而下,就到达一低洼处十字路口,大道西北一斜坡有水泥路通往屈坪村,大道东北一侧斜坡有水泥路通往何家上庄(称“甘何公路”)。甘何公路旁有一巨石,石上刻有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郭克题写的“麦积秀”三字,落款“秦州郭克”。由十字路口沿翠山大道向北,又是一段坡路,大道东侧一个堡子映入眼帘,那便是康家堡。康家堡位于甘泉镇屈坪村东南,堡平面呈长方形,堡墙夯筑,残高4米,上部残宽1.2米,基宽2.4米,夯层厚约0.18米。堡子已残缺不全,堡内还住有1户村民。据民国《天水县志》载:“康家堡,在东山上,创始不详,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由康家堡沿翠山大道继续向北前行,可到达又一古堡——尤家堡。尤家堡又称屈家坪堡,位于甘泉镇屈坪村东山顶,堡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82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1074平方米。堡门朝西,堡墙夯筑,夯层厚约0.16米,墙体多已坍塌,残高2.1米,上部残宽0.87米,基宽2.6米。据民国《天水县志》载:“屈家坪堡,在屈家坪东,创始不详,清同治初重修。”沿尤家堡向北,山梁上有一段较为平坦的公路,路的两旁是一片片茂密的杏树林。过了杏树林,站在山梁处向西望去,美丽的屈坪村躺在秦亭山的怀抱里,天宝、天定高速公路如两条长龙交织于屈坪村西,在永川河大桥处形成一个自然的圆圈,如梦如幻。近处,平展展的梯田里,一行行苹果树,一排排柏树,与梯田里青翠的麦苗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可望见甘泉云雾山、卧牛山等风景名胜。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天水著名学者霍松林题写的“l江山如画”石刻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少将胡爱祖题写的“积翠”石刻.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石刻“中国梦”


再往前走,翠山大道两旁由颖川河开发区管委会所立的一块块宣传牌映入眼帘,牌上的宣传语既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诗句,也有“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小康社会”等宣传标语。继续前行,途径天水宏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果园,甘泉镇屈坪、吴家寺两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翠山大道徐缓而下,又蜿蜒折而向北,伸向一处峰头。峰头上是一块水泥硬化的平台,大道两侧栽植着侧柏、柳树,悬挂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修筑着青色的低矮古城墙,这便是新建的观景台。观景台地处屈坪村、东山村、史家窑三村交界之山顶,呈长方形,东侧立着一块长方形石碑,石碑上大书“麦积区颖川河综合开发区”三字,青底绿字。后面立着三块宣传牌,介绍麦积区颖川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及开发情况。据宣传牌介绍,颖川河流域覆盖颖川河和东柯河的“两川、四坡、十道沟”,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3.7万亩,涉及麦积区4镇57村77万人。流域南连国家5A级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北靠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棠园区),西接麦积和天水市主城区,东邻拟建设的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伯阳工业园,通往麦积山景区及天宝高速公路的唯一通道北贾公路穿越全境。石碑北侧,是一块略呈梯形状的巨石,长2.8米,宽2米,高1.8米,巨石上大书天水著名学者霍松林题写的“江山如画”四字。观景台西侧修建有两处水泥立柱长方形凉亭,两处凉亭中间建有1个巨大的伏羲八卦太极图,图案由石子拼对而成,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清晰可见,掩映于绿丛之中。凉亭北侧的仿古式城墙中间,又分别立着两块巨石。其中一块状若麦积山,长1.1米,宽0.6米,高1.2米,书写有“中国梦”三字;一块略呈圆锥状尖山形,长2.8米,宽1.8米,高1.7米,巨石上刻有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少将胡爱祖题写的“积翠”二字。再往北,仿古式城墙尽头立有一块宣传牌,上绘“颖川河翠山大道路网示意图”。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永川河流域美景尽收眼底。此时,已到中午,在领队静水深流提议下,网友在这里休息、做饭。悠扬的音乐响起,空旷的观景台顿时热闹了起来。尽管天气还带有一丝寒意,但网友们或蹲,或坐,或卧,或留影,尽情享受着人文景观与大自然的无限风情,两位女网友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中国道教协会主席任法融题写的“道”石刻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网友在秦亭山大堡子合影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与妹合影


大美秦亭山,舒展画卷——徒步秦亭山

笔者在秦亭山留影


休息一个多小时后,网友沿翠山大道继续前进,经过一段曲折的坡路,便到达一处山头的平台,这便是碉堡梁。大道东侧矗立着一块巨石,镌刻着中国道教协会主席、全国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任法融书写的“道”字,颇有仙风道骨。再往前稍走,是一块平地,地里栽植着一些低矮的植物,并立着若干块巨大的标语牌。站在碉堡梁翠山大道西侧,向北望去,麦积城区尽收眼底,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渭河如同一条彩带飘向远方。在碉堡梁稍事休息后,沿蜿蜒曲折的翠山大道而下,经过马跑泉镇红花咀村,出马跑泉镇慕滩村,于16:00时左右到达秦亭山脚天水造纸厂旁的羲皇大道东段。在羲皇大道公交站一同乘32路公交车,天水市秦州区网友再乘1路车,便各自回家了。

2014.12.23

(刊载于2017年1月12日《天水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