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點亮精神新消費的“燈塔”喜馬拉雅123狂歡節做對了什麼?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點亮精神新消費的“燈塔”喜馬拉雅123狂歡節做對了什麼?

“或許,在更高級別的文明看來,你我只不過是蟲子。”

聽到這句話,是否一秒鐘將你帶入“三體世界”?2019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期間將推出重磅IP《三體》,科幻與聲音的組合給想象帶來無限空間。

點亮精神新消費的“燈塔”喜馬拉雅123狂歡節做對了什麼?

與過往不同的是,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進入到第四年,已經不僅僅是喜馬拉雅的一個節日,越來越多的主播、聲優、MCN製作機構……這些音頻行業的從業者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為行業狂歡的主角。

當然喜馬拉雅的遠景不止於此,雖然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然見頂,但優質內容的紅利才剛剛開始。

點亮精神新消費的“燈塔”喜馬拉雅123狂歡節做對了什麼?

對此,喜馬拉雅創始人兼聯席CEO餘建軍表示說,“在現如今新消費時代,用戶不僅關注貨與服務,更注重自我成長與精神消費,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是用戶對好內容的需求的集中體現,喜馬拉雅希望讓123狂歡節成為平臺6億用戶共同參與的內容消費狂歡節”。

知識付費,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之後,中國的知識付費經濟獲得了井噴式發展,在知識付費領域誕生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玩家,得到、喜馬拉雅、知乎、豆瓣、果殼……各路人馬紛紛殺入知識付費戰場,知識經濟正在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新趨勢。

艾媒諮詢《2018-2019中國付費行業研究與商業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的行業規模達2.92億人,預計2019年知識付費用戶將達3.87億人。

客觀來說,知識付費是互聯網時代的正向趨勢之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手機支付的便捷性,為知識付費的發展提供了硬件支持;優質內容付費觀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優秀內容提供者開始進駐各大知識付費平臺;但更大的動力來自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願越來越強烈。

“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發生了變化,希望通過付費獲得知識,這已經成為剛性需求。”有專家分析。

但是隨著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入和豐富,優質內容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知識的趨勢,藉助音頻技術,優質的內容已經層出不窮,包括有聲書、直播、私人電臺、付費課程等。

音頻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生機,內容付費已經進入到了新的風口。而喜馬拉雅正是站在風口的那一位玩家,據數據顯示,喜馬拉雅2016年123狂歡節當天內容消費總額為5088萬,此後不斷攀升,2017年內容消費總額達1.96億元,2018 年內容消費總額突破4.35億。

在滿足物質需求的雙十一之後,2019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正在打造一場屬於精神消費的全民狂歡。

精神消費市場靜待爆發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

知識付費,或者內容付費作為新消費的代表,背後販賣的並不是焦慮,而是消費者自我提升意識的覺醒。當代消費者越來越追求精神層面的內容,而真正的消費升級體現為全維度的“精神升級”,傳統消費正在升級為新消費。

新消費不單是物質消費層面的變化,也是人們在消費上從物質到精神的轉折,從對貨的關注到對內容和服務的轉折。

在付費的有償激勵下,越來越多非職業教育從業者貢獻出自己的認知盈餘,將知識迅速變現,需求者則只需要花一點錢,就能換來有經驗的前輩多年積累的知識或經驗。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處於知識焦慮的煩惱中,一邊說著販賣焦慮,一邊又真實的成為知識付費大軍中的一員。如羅永浩所說:“為什麼很多人試圖去為學習付費?因為他們期望轉角遇到更好的自己。”

焦慮背後其實是人們生活觀念和消費理念的轉變,既有物質層面對財務自主和物質富足的慾望,又有精神層面對健康自律和精緻品位生活的追求。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預計2019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到3.87億。雖然用戶增長率在放緩,但用戶規模在快速增長,僅僅18-19年就將新增9千萬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這9千萬新增用戶所帶來的知識需求將會極大推動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

從用戶付費來看,90後成為了主力。在喜馬拉雅平臺上,2018年的付費用戶90後佔比,比2017年增加了6.3倍,2018年付費用戶中90後的復購率也超過70%。此外知識付費內容也不再是一線城市的專利,江蘇、浙江、山東、四川、河南等二三線市場增長迅猛。

可以說,所有商業都在爭奪用戶的時間,而音頻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平行空間。

“耳朵經濟”背後的產業價值

新興經濟帶來的必然是行業甚至是產業的變革。

作為平臺的喜馬拉雅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耳朵經濟”生態體系也日漸成熟,不但催生出新的職業,也創造出不少新就業機會。

8年前,佳期還在老家七臺河做著汽車銷售的工作。那時候工資才1000多元的她不曾想到,自己會成為擁有近百萬聽眾的音頻主播。改變她人生的,是一段無意間上傳到喜馬拉雅的一段音頻。

而另一位主播蘇蘇的故事更為傳奇,成為有聲書主播不到一年,蘇蘇粉絲從5000突破百萬,月收入更是到了10萬的級別,而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位月收入幾千塊的不知名話劇演員。

自從以聲音為核心的“耳朵經濟”崛起以來,音頻主播這一全新的職業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僅僅是喜馬拉雅平臺,就吸引了超過700萬主播。他們曾經是播音主持、配音演員等專業從業者,也有可能是企業職員、高校教授、一線工人、退伍軍人、家庭主婦甚至殘疾人。他們憑藉其獨特的聲音魅力,其中一部分成為邁入了年入百萬的中高等收入群體。

新職業的誕生,往往與行業的蓬勃發展相伴。成立6年多以來,喜馬拉雅的激活用戶已經超過6億,活躍用戶的人均日收聽時間超170分鐘。

2018年,喜馬拉雅推出了“萬人十億新聲計劃”,2019年10月首次對外公佈此計劃的成績單:僅2019年1月到9月,通過該計劃,在生態領域的投資外,僅主播們就從平臺獲得了11.5億元的現金扶持;目前,平臺上穩定年收入達百萬級別的主播有超200位。

隨著優質人才和投資的湧入,音頻領域逐漸從單兵作戰的模式轉向MCN機構運營。同時,寫作者與音頻主播也正在加強合作,而過去很電視劇、電影的導演和編劇,紛紛開始加入到有聲內容的創作中來。音頻內容生態圈,日益豐滿。

“音頻領域還在起步階段,演化到成熟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在這個大的生態多樣性裡,喜馬拉雅的定位就是做一個綜合的平臺,能夠儘可能服務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消費者。”餘建軍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