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狂妄自大的德国人一面在非洲高歌猛进,一面又将矛头指向了苏联。但让“小胡子”一直耿耿于怀的还有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她俨然成为欧洲反抗力量的代表,在德国的紧逼下苦苦支撑。

在非洲,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拿下了重要港口托普鲁克城;在大西洋上,邓尼茨的“狼群”在不断袭扰着英国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尽管皇家海军加强了防范,但依然损失了1000多艘商船。就在德国在各个战场顺风顺水的时候,日本惹祸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德两国宣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个消息让丘吉尔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格外高兴。因为在他看来,美国人终于从背后站到前台,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有这么一位强大战争潜力的伙伴“并肩作战”,战胜德国是迟早的事情。

“有人欢喜有人忧”。按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应该在德国入侵苏联的同时,在远东发起攻击,这样就可以加速战争的进程。但诺门罕战役中被打怕的日本人决定“南下”。如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德国人一时不知所措。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因为,德国现在是倾其所有在三个战场上进行鏖战,并进入了“白热化”。可以说到了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的关键时候。尽管美国人一直暗中支持着英国和苏联,参战是迟早的事情,但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还是让德国人“投鼠忌器”。

于是,眼看着罗斯福暗中积极地介入欧洲战事,德国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去主动招惹美国人,甚至对海军下达了除非受到美军攻击才能自卫的命令。换句话说,德国人对美国参战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并不想过早地招惹美国。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更让“小胡子”气愤的是,日本人不打招呼的“蛮干”,既打破了他的原定部署,又不把轴心国“老大”看在眼里。这样的“猪队友”,“小胡子”除了咆哮大骂外,也只好于12月11日宣布两国进入交战状态。

其实,邓尼茨早就盼望这一天了。

首先,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进行了一年多的战斗,尽管给英国大西洋运输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英国人采取了严密的护航措施,让“狼群战术”取得的战绩持续下降。必须选择新的目标,扩大战果,这就是遥远的美洲海岸。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作为英国强有力的支持者,美国一直在声援和提供战略物资。德国统帅部为了不扩大矛盾,一直严令禁止攻击美国商船或进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参战,但他们的支持使得英国坚持到了最后,所以美国早就是他的“假想敌”了。

其次,他早已认定美国会参战,应该早做准备。因为美国人一旦参战,首当其冲受到攻击的就是德国潜艇部队,这将会给德国潜艇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赢得战场主动,应该尽早地在美洲附近部署潜艇兵力。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一旦双方宣战,德国潜艇部队就会掌握先机,率先对美国下手,并以此“敲山震虎”,逼迫美国停止向英国和苏联输送军援,减轻德军在其他战场上的压力。但“小胡子”拒绝了他的建议,导致德国对英、苏两国的战争进入了“僵持”。

更让他恨之入骨的是,美国人一面以“中立”国自居,一面向英国提供反潜驱逐舰,给邓尼茨的部队带来不小的麻烦。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样,旁边总有一个人拉偏架,这让谁都会不服气,况且美国人还借此发着“战争财”,俨然一副“小人”嘴脸。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作为军人,都崇尚面对面的交锋,瞧不上的就是背后使绊的行为。邓尼茨痛恨这样的“不耻”行径,一心想通过潜艇战让美国人接受教训,领教一下德国潜艇部队的厉害。现在机会来了,他可以在美洲海岸大显身手。

​先下手为强,对美国商船的攻击初战告捷。

禁止在美国海域进行潜艇战的规定取消后,兴奋不已的邓尼茨立刻与部下商定作战事宜,尽快派遣12艘潜艇前往美国沿海。很快,一份详尽的进攻计划出炉,当他满怀信心征求海军司令雷德尔的意见时,他却以德军重点在地中海为由拒绝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不愿放弃的邓尼茨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派遣5艘潜艇实施对美国沿海的首次袭击。作为初战,邓尼茨还是十分小心的,他命令尽量隐蔽前行,途中只攻击万吨以上有价值的商船。5艘潜艇满怀激情悄然离开比斯开湾,驶向美国。

1942年1月13日,5艘潜艇安全进入美国东部沿海。从潜望镜中望去,美国一片和平的景象。沿岸灯火辉煌,没有灯火管制的商船悠哉地行驶在航道上,全然没有日本人偷袭后的警惕,更没有想到德国的“狼群”已死死地盯住了他们。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天赐良机,U艇开始毫无顾忌地大打出手,经过升级的鱼雷几乎弹无虚发,一艘艘万吨货轮沉入大海。他们穿梭于商船之间,甚至进入港湾对停泊的商船进行攻击,对于万吨以下的商船干脆浮出水面,用甲板火炮射击。

当这些U艇撤离时,海面上一片狼藉,爆炸声、呼救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地狱般的情景。这些潜艇沿着美国东海岸一路扫荡,一直推进到纽约附近海域,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不满足于夜晚攻击,常常在白天也敢攻击商船。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消息传来,邓尼茨对部下取得的战绩十分满意,唯一遗憾的就是雷德尔没有同意派出更多的潜艇。如果是那样的话,美国运往欧洲战场的物资会更少,从这个角度看,邓尼茨的战略眼光远胜雷德尔。

就在德国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大肆活动的时候,颇有战略远见的邓尼茨又将目光放在了更远的加勒比海,那里不仅盛产石油,而且更是商船往返南美的必经之路。5艘潜艇在那里击沉了大量货轮,将加勒比海成为人们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

日本偷袭珍珠港,丘吉尔暗自庆幸;德国与美国宣战,邓尼茨更高兴

首战告捷的德国潜艇,让“小胡子”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邓尼茨也趁机说服加大潜艇的建造速度。同时,对能胜任远洋任务的大型潜艇更加情有独钟。在他看来,续航能力强也是潜艇实力的重要部分,带给对手的震慑力更大。

所以,战略眼光远比战术技巧更重要,在一个很低的平台,无论你有多么高超的战术才能,永远不会有太大的作为。邓尼茨将潜艇战放在战略的高度,就是看到了潜艇在未来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运用有效的战术,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邓尼茨算得上是一位战略家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狼腾大西洋》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