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襄阳市襄州:64个贫困村实现机井用电全覆盖

11月22日,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肖坡村3台变压器正式投入试运行,该村8个机井可以冬灌小麦了,实现了农业排灌用电到田间。

这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襄州区坚持问题导向、立改立行,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之一的农村井电配套项目的一个缩影。

该区将按照时间节点完成241眼机井通电任务,实现64个贫困村现有机井用电全覆盖,许多百姓像肖坡村的村民一样,从中获得了实惠。

襄阳市襄州:64个贫困村实现机井用电全覆盖

问题导向,把触角延伸到“家庭院落”

机井打好就成了摆设,为什么不通电?带着疑问,10月16日,襄州区委书记杨兴铭深入双沟镇肖坡村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两眼机井紧邻着村庄的农田,井房整洁漂亮,却是孤零零的,没有接入电线。

“要直面问题,勇于攻坚,痛定思痛,把好事办好,重视实效,科学组织,以肖坡村、以双沟镇为试点,先解决一个村、一个镇,形成解决方案,在全区推进集中力量建好井电配套设施。”杨兴铭掷地有声地说,组织专班,用三个月时间,对全区水利建设工程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全面普查,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统筹使用发改、农业、水利、电力等项目资金,解决农业灌溉难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襄州区“奔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把工作现场变成主题教育的“大考场”,从当前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和难点难题着手,该区“四大家”领导带头到联系镇街开展遍访,遍访全区410个村(社区);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岗位职责,深入村(社区)、政务服务大厅、集贸市场等现场一线,直奔民生痛点、难点、堵点,看实情、找问题、谋对策,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104份,梳理整治问题111条。

大落实,立行立改,多合力领办,践行“襄州担当”。带头领办热点难点问题。对中央、省市交办的16项专项整治问题、143个市交办的问题、111个区领导在区“三大活动”中调研征集问题、678个全区各单位班子成员调研收集问题、141个区领导开展遍访征集问题,该区采取区领导带头领办一批,区“四大家”领导认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3项,共领办问题39项,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了专班、时间、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截至11月中旬,收集梳理的1334个问题已整改落实752项。

立改立行,把压力传递到“神经末梢”

襄阳市襄州:64个贫困村实现机井用电全覆盖

“3台变压器、供电8个机井,村里的3000多亩耕地可以抗旱保丰收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肖坡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肖坡村一段200余米长的水渠年久失修,附近数百亩农田的灌溉成了村民急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水利兴建已列入该村乡村振兴项目。

该区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大力推行干部调研在一线、工作推进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实效评价在一线等,以工作模式的创新破解难题,区级领导率先垂范,进村入户,把办公地点设在田间地头,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针对全区粮食产能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建及已经建成的241个机井泵站用电配套,襄州区供电公司开展上门服务,进行现场勘察,现场督办各项目完成剩余工程施工,及时提供竣工资料,签订供用电合同。

怎样服务高压报装?11月22日,襄州区供电公司正式实施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为井电配套提供了便利。该公司开展“红领号业扩报装动车组”活动,高压客户报装压缩至4个环节,低压客户报装压缩至3个环节,低压小微企业客户压缩至2个环节,按时间节点完成襄阳东津高铁站动车所专线工程竣工验收送电,截止目前,高压报装接电户数同比增长62.89%,平均接电时间同比下降15%。

该公司还针对农排报装增加问题,制定低压报装流程方案,聘请了4个施工队伍进行低压报装“零费用”接入装表工作。针对供电卡口问题,该公司运检和营销部门协调联动,共同解决17个台区容量受限的C3项目包的流程搭建和现场台区建设与工程设计,启动业扩配套电网工作流程。

井电配套,把工作落实到“群众心坎”

“电闸一推,井水直接流到地头,这才有农业现代化的样子!”肖坡村党支部书记王海说。

“灌溉面积3000亩,已经完成地下管道铺设。”在黄龙镇明湾村,正在修建的泵站,将会为来年发展生产的村民和贫困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襄州区始终坚持把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放在第一位,将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里,将工作的落脚点聚焦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

对襄州区2016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程河邓岗村和双沟八里岔、东王岗村共计10台泵站专用变压器和2017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程河镇(李坡、赵营、苏坡、常庄),双沟镇(肖坡、梁咀、朱楼、李坡)共计16台泵站专用变压器,该区以肖坡3台泵站为例,以点带面在全区进行推广,已利其他泵站顺利实施早日通电。

“村里有堰塘12亩,委托管理,明年收益堰塘6万元;村里将以闲置土地入股,与正大公司合作,建设大型养殖场,预计可带动20个贫困户增收。”明湾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光有了发展新思路,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生产经营体系、产业服务体系和生态宜居条件,确保完成民生水利脱贫。

据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区筹资金,明确投入渠道,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三年计划,按照7:3的比例,从区新增债券资金定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中筹措3850万元,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筹措1650万元,共计5500万元,重点解决442眼机井电力设施配套,维修58眼机井的洗井及水泵更换。

该区还将理顺机井、泵站、电力等设施管护机制,确保管护有经费、有人员。对已建或在建的机井管理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培训上岗,做到专人管理,保证机井规范操作,长期发挥效益。

对照菜单备好料,如今,一道道丰盛的水利大餐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实惠,让贫困村有了新变化。该区按照民生实事工作的总体部署,将按照时间节点完成241眼机井通电任务,实现64个贫困村现有机井用电全覆盖,受益农田达12万亩,每年可减少农民灌溉支出480万元,同时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释放了农村劳动力。

( 甘泉 雷险峰 崔海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