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內蒙古再掀風電“橙色風暴”:八大基地、18.8GW裝機,消納問題怎麼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内蒙古再掀风电“橙色风暴”:八大基地、18.8GW装机,消纳问题怎么办?

八大風電基地、18.8GW裝機……內蒙古這個曾經的“風電三峽”,如今又掀起了風電大幹快上的“橙色風暴”。

10月21日,自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示範項目之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投”)再籤烏蘭察布20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發協議。據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統計,這已經是今年內蒙古啟動的第八個風電大基地項目,項目全部落地後,裝機容量將高達18.8GW。

就在兩年前,內蒙古還曾因消納問題被國家能源局發了“紅牌”,不僅電網企業不受理其風電項目的新增併網申請(含在建、已核准和納入規劃的項目),派出機構也不再對內蒙的新建風電項目發放新的發電業務許可。

2018年,隨著內蒙的解禁及平價時代的呼喚,“風電三峽”再次提速,到了2019年內蒙古的風電開始大爆發。只是面對如此密集項目建設,讓人不禁要問:內蒙古準備好了嗎?原來卡脖子的消納問題徹底解決了嗎?

“風電三峽”的火爆第二春

內蒙古作為風電之鄉,其“風電三峽”的讚譽從來不是浪得虛名。

自2006年起,內蒙古風電的裝機容量、發電量以及上網電量就長期領跑全國。2017年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已達到2658萬千瓦(蒙西1692萬千瓦,蒙東966萬千瓦),成功超越三峽電站225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成為名副其實的“風電三峽”。

如此大的裝機容量,與內蒙古良好的資源稟賦不無關係。我國西北地區風力資源約佔全國陸地風資源的三分之一,內蒙古靠近冬季風源地,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同時地形平坦開闊,植被稀疏,建設風電大基地的條件得天獨厚。

由於內蒙古遠離電力負荷中心,風力發電與用電需求難以匹配,因此,內蒙古採用了“大規模集中發電——遠距離高壓輸電”的風電大基地建設模式。目前,蒙東地區已被確定為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

進入2019年,隨著風電平價節點的確定,搶裝行情下緊張的供應鏈、高漲的風機價格及可再生能源補貼的無限期拖欠促使行業開始理性思考。正如某風電公司高管所言,在內蒙古這樣的地方搞百萬大基地,在規模效應加持下,7—8米/秒平均風速就能把度電成本做到兩毛以下。在這裡發展風電,基本可以考慮轉成平價項目,不必去搶搶裝的“獨木橋”了。

於是,在這樣的邏輯下,內蒙古成為了“香餑餑”,風電大基地項目開始井噴:

2018年12月29日,國電投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獲烏蘭察布市發改委核准,正式拉開了內蒙古風電基地大建設的序幕。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陸上風電場,國內首個列入國家規劃並完成項目核准的大型外送風電基地,首個風電平價上網項目。

從此,內蒙古風電項目捷報頻傳:

5月10日,中廣核新能源內蒙古興安盟3GW平價風電項目獲得核准;

8月,上海廟至山東直流特高壓輸電通道配套可再生能源基地阿拉善盟區域1600MW風電項目發佈公告;

8月15日,大唐與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再籤60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項目;

9月5日,中廣核宣佈將在內蒙古化德縣建設200萬千瓦風電平價基地項目,總投資170億……

内蒙古再掀风电“橙色风暴”:八大基地、18.8GW装机,消纳问题怎么办?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統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內蒙古的風電大基地裝機容量已經突破了18.8GW……

消納問題會不會再“卡脖子”?

在如此密集的大規模項目落地下,內蒙古風電消納能力將再度承壓,曾經的棄風限電問題會不會捲土重來?

“十一五”期間,我國的風電裝機爆發式增長,新增裝機連續5年翻番。在當時,風能資源優越的“三北”地區無疑是裝機主力。彼時,國家積極推行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計劃,希望通過高度集中開發的方式實現風電跨越式發展,並帶動相關設備製造研發產業上個大臺階。

但是,在三北“大規模集中發電——遠距離高壓輸電”的發展模式下,飛速發展的風電行業很快就出現了瓶頸。

由於本地消納跟不上大規模的風電供應,而負荷中心又距離遙遠,密集上馬的風電項目缺少配套的跨省輸電通道,內蒙風電開始跌入“棄風”深淵。

内蒙古再掀风电“橙色风暴”:八大基地、18.8GW装机,消纳问题怎么办?

統計顯示,在三北地區風電發展最火熱的2011年,我國的棄風電量超過了100億千瓦時,僅內蒙、甘肅、吉林和黑龍江四省棄風電量就佔到了全國的50%;2012年,問題繼續惡化,全國棄風電量翻倍,棄風率達到17%,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逾100億;2015年,全國棄風再創新高,棄風電量達339億千瓦時,“三北”地區棄風電量佔比飆升至99.9%。

在此背景下,國家能源局在2017年將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6省劃定為為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明確要求這些地區採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棄風問題,並且不得核准建設新的風電項目。

與此同時,國家也開始從多個層面促進消納。2018年,《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臺,《計劃》明確,到2020年要確保棄風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爭控制在5%左右),基本解決風電消納。

為切實解決問題,國家能源局計劃在“三北”地區建設九條特高壓線路,並且在2017年,國家能源局集中批覆了總容量2500萬千瓦的多個特高壓配套風電基地、平價風電基地和風電平價試點項目。

經過這一系列努力,內蒙的棄風問題初步得到改善,2018年,內蒙成功從紅色預警區解禁,步入到“橙色”區域。橙色預警地區,不再新增年度建設規模,之前已納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項目可以繼續核准建設,這意味著之前暫停的大項目都得以放行。

在今年內蒙啟動的八個大基地項目中,消納問題是重點,其中有三個特高壓點對點配套外送項目;三個500Kv/750Kv線路短距離外送項目;還有一個在當地自備電廠負荷消納項目。

但即便如此,外界對於消納難題能否真正解決仍存有疑慮。其中,內蒙火電機組及自備電廠對新能源消納的擠佔就是一大問題。據瞭解,內蒙古火電機組佔比達70%,其供熱機組容量比例超過60%。進入供熱季後,電網調峰能力將大受影響;並且,內蒙自備電廠佔比高,蒙西電網內自備電廠總裝機容量超過900萬千瓦,自備電廠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約三分之一。

另外,雖然錫盟-山東,錫盟-江蘇泰州特高壓線路已在2017年投運,但有的風電場與特高壓相連所需的220Kv電網尚未完全建成,制約部分風電場的併網時間。

這就意味著,目前內蒙的消納難題並未完全解決,在各大風電基地集中投產之後,“卡脖子”問題難免再現。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內蒙古棄風率6.6%,棄風電量32億千瓦時,新疆、內蒙、甘肅三省棄風電量合計106.8億千瓦時,佔全國棄風總量的83.4%。

好在,棄風仍在持續改善,與去年同期相比,三省棄風電量已減少46.36%。內蒙古風電“橙色風暴”下的棄風隱憂,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268,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