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从Facebook500亿美金蒸发说起,为什么区块链能引来这么多关注

在2018年第1季度的一条新闻相信你都听说过,扎克伯格因为Facebook数据泄露影响美国大选,被炮轰“在过滤大选的假新闻和阴谋论”等信息处理和审核上力度不够。这一消息使拥有20亿用户的Facebook卷入史上最大个人信息数据外泄风波,市值一度蒸发500亿美金。

因为数据泄露问题,很多用户对Facebook的信任感骤降,科技公司与国家政权的隔阂也进一步加深。“中立的技术是无偏的,还是技术的发展要顺应社会需求?

这件事,说是数据泄露问题,本质上却延伸到了信任问题。很多用户会想,我还要不要再上Facebook,我还能不能把数据交给这个平台?我的数据是不是已经被卖给了各个商家?我每天收到的短信、Email营销,到底是谁在泄露我的数据?数据的问题如何优化,这就需要区块链(Blockchain)了。

本质上,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主要用于数据分布式储存和记录,所有参与者集体维护一本数据簿。

请注意一个关键词,“数据”。我们接下来将从以下3个层面,阐述:

1. 数据在传统时代,仅仅是信息传递,在互联网上并没有实际的货币价值;

2. 数据在区块链时代,一方面更加透明,但是匿名性也要求更高;

3. 在区块链时代,数据的确权是区块链数据的核心特性。

首先,数据是目前信息的记录的传递载体,是后续商业分析的核心。比如,咱们出去买菜,我想买西红柿,或者胡萝卜,这些购买行为,商家都知晓和熟悉的,因为买多了,店里面的小哥自然和我就熟悉。可是,这个小哥某天一旦离职,店家对我的了解,又需要从0开始,耗时耗力。又比如,在教育领域,早年的老师都是要家访的,熟悉每个学生的状况,结果这个老师退休了,或者被其他地方挖走了,学校对学生的认知又重新回到了0的状态。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数据被记录在了网上,商家可以做用户行为分析,比如,我们做金融在线教育,结果发现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是用户看我们视频的高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相应的推送,后续又购买,有付费,这就是数据的价值。

然而,在区块链时代,数据是赋予了货币价值。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比特币的英文是Bitcoin,是信息的最小单位Bit,和钱币Coin联合在一起,将信息赋予了金钱价值,是不是很有意思。所以,早年的书籍和文章都说的是Valueweb,价值互联网。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有极高的商业价值的。这些数据,其实就是区块链上最大的资产。因为不管什么,一旦信息上链,成为了区块链上的一部分,那就变成了数据,所以,任何区块链项目最核心的资产,说白了,就是这些数据。再强调一下。

与此同时,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公开且透明的,A账号给了B账号转了多少比特币,交易对价是多少,我能看到所有用户的交易行为,其他人也能看到和分析,数据越公开透明,市场就看的就越清楚。比如在量化交易,过去我们都说利用数学模型做量化交易,是黑箱操作,有一个black box,外界永远不知道这帮人的操作方法是什么,现在在区块链时代,所有交易都在网络上公开透明,哪个账号是长期持有,哪个账号在哪里如何做套利,看的是一清二楚。

2018年4月,神奇少女王凯歆成为人人网络通缉的“代投骗子”,其中就有人能看到她在以太坊上的频繁买入和卖出操作。在王凯歆的以太坊数字钱包中,当时还剩下3万多个以太币,按照市场情况来看,3万多个以太币总价值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缩水至八千多万人民币。

区块链时代,没有隐私。然而,这种公开透明,背后其实需要的强大的匿名功能支撑的。我们想想,你虽然知道了这些钱包地址,但是背后地址,要不是因为线下或者和这个人实际有沟通,否则,你是不可能知道数字地址背后的人真正是谁的。为什么?就像你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有一张1个亿的银行卡,背后是你,一个道理。

数据首先有了货币价值,然后既有普世的交易公开性,也有遵循各自节点和玩家需求的匿名性,这才是整个数字货币发展至今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讨论确权。因为区块链上的数据的最终价值,说白了,必须要对数据进行确权,也就是“权利归属与确定”。而这个做法,只有在区块链时代才有可能。这是因为过去的数据,容易被篡改。而区块链资产之所以能够成为资产,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不可复制性

更多区块链内容,关注后,私信回复“区块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