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迄今為止,《紅樓夢》電視劇,只有兩部,87版《紅樓夢》和新版《紅樓夢》,這兩部電視劇的地位和口碑,天壤之別。

87版《紅樓夢》,雖然三十年過去了,卻歷久彌新,成為永恆的經典。新版《紅樓夢》,也就是10版《紅樓夢》開播之後,成為一個最大的笑話,遭到一面倒的吐槽和批評,很多人都說看出了《聊齋》的感覺。

新版《紅樓夢》最大的作用,就是再次把87版《紅樓夢》推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位。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當初,87版《紅樓夢》開播的時候,譭譽參半,紅學界和大眾對其中的很多地方不滿意,比如最後四十回的改編,比如對林黛玉性格的塑造等。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之後,89影版《紅樓夢》的問世,讓大家對87版《紅樓夢》的看法有所改觀,才發現原來王扶林導演拍的這麼好。

等到新版《紅樓夢》播出後,大家被劇中的演員,造型,妝容辣了眼睛,趕緊回頭找87版《紅樓夢》看看,洗洗眼睛。

87版《紅樓夢》就是這樣,一步步被推到巔峰地位的。就像王扶林導演所說,我拍的這個《紅樓夢》還是當年那部《紅樓夢》,當年受到很多質疑和批評,怎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成為經典了呢?

新版《紅樓夢》當初拍攝的時候,大眾對這部電視劇寄予厚望。劇組採取了聲勢浩大的“紅樓夢中人”的選角活動,相比二十多年前的87版《紅樓夢》,新版《紅樓夢》的拍攝條件有了長足的進步。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人力,物力,財力,都非常雄厚,技術,設備,道具都很先進,可以說,先天條件要比87版《紅樓夢》強上百倍,可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比87版《紅樓夢》要差上百倍。

拋開劇本,妝容,造型,音樂不說,單單是劇中使用的大量旁白,和87版《紅樓夢》已經是雲泥之別。

87版《紅樓夢》自始至終沒有一句旁白,劇情都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傳達給觀眾,通過豐富的眼神,肢體,臺詞,傳遞角色的內心世界。

新版《紅樓夢》中出現很多旁白,大段旁白,這些旁白完全照搬原著,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部配圖的廣播劇。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黛玉進賈府,畫面是小轎穿行在街市、小橋、府第間,僕眾相從,畫面一目瞭然,觀眾也看得明白,但卻非要配上一大段旁白,將原文那一段描述原封不動地照搬,生生的“畫蛇添足”。

特別是黛玉那“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的心態,也要靠旁白絮絮叨叨的說出。

這段內心世界,原本應該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展示,可是,作為導演的李少紅沒有。她沒有吧心思放在指導演員表演這點上,而是直接用一句旁白,一掠而過。

可是,這不是廣播劇,而是電視劇。電視劇,就是要靠演員的表演和臺詞,來征服觀眾。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李少紅一直都有在電視劇中使用旁白的習慣,《大明宮詞》中大量旁白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她把這個習慣,沿襲到《紅樓夢》的拍攝中。

可是,過猶不及呀。

李少紅說,“一開始紅學家不支持,大家都很糾結,但我認為該用畫外音,因為知識層次高的觀眾能理解,但90%的觀眾對文本不熟悉,他們只能依靠註解。”

這樣的解釋,很牽強,非但沒能得到大眾的理解,反倒露了怯。

首先,這反映出劇組主創的不自信,對原著不敢做屬於自己的詮釋,只肯蕭規曹隨,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如劇本,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新紅樓劇組找了八個編劇,都是很年輕的所謂的才女,其中居然有一半之前沒有讀過《紅樓夢》。沒有對原著的研讀和理解,誰敢輕易詮釋自己的見解?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其次,這也說明導演本身對《紅樓夢》這個故事無法駕馭,大量旁白的出現,更多的是導演自己對自己的交代,而非對觀眾負責。

李少紅導演《紅樓夢》是臨危受命,之前的導演原本是胡玫,因為在演員的選拔上和投資方產生了矛盾,胡玫一怒之下,辭去導演一職。李少紅自告奮勇、毛遂自薦當了紅樓夢的導演。

李少紅的導演手法,更喜歡以怪誕給予誇大,甚至不給予流白的空間。她拍這樣的情感主旋律,很難駕馭的了,有些勉為其難。

李少紅拍新版《紅樓夢》很多地方,相形見絀。

比如臺詞。

臺詞的處理上,新版《紅樓夢》也採取了完全照搬原著的方法,劇中的臺詞,幾乎完全依照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進行展現,並且劇中涉及的女性角色,字幕也一律按照原著,打成“他”,這讓觀眾很難接受。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畢竟,觀眾是來看劇的,不是看原著。如果看原著,看書即可,還看什麼電視劇?這就涉及到編劇的功力。

劇中完全照搬原著臺詞,不但觀眾聽起來吃力,演員們說臺詞,同樣很費勁,感覺就像在背書,一點沒有遊刃有餘的感覺。

特別是蔣夢婕飾演的林黛玉,“背書”也背得很差,對白念得斷斷續續。王夫人的扮演者歸亞蕾,雖然在演技方面很精湛,卻因為語速過慢和一口標準的臺式普通話,聽起來格外彆扭。

比如,鏡頭的處理。

新版《紅樓夢》中,李少紅經常運用一種變速鏡頭。

比如賈母鳳姐等一堆人進大觀園遊玩,本來大家走路走得很正常,突然,嘩啦一下,從大觀園門口“快進”到園中間,讓人有些猝不及防。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戲也採用了這樣的處理方式,一下子來一下“漂移”,晃得觀眾眼都花了。劉姥姥飄進大觀園,實在是新《紅樓夢》的一大創舉。

通常來說,變速鏡頭的運用,經常性的出現在各種恐怖電影中,不知道李少紅導演為何要將這樣的鏡頭處理方式,運用在新版《紅樓夢》中。

難道是為了拍的更像《聊齋》?如果是出於這個目的,那麼,確實達到了,不但達到了,而且還非常到位很有感染力。

說到《聊齋》,就不得不再吐槽一下劇中的音樂了,太符合這種《聊齋》的氣氛了。

從第一集開始,劇中的配樂,咿咿呀呀從頭響到尾,飄渺的女聲,不分場合和地點,那種有氣無力的聲音,配上崑曲的彈奏,讓整個電視劇,看起來真的很有《聊齋》的感覺。

比如,光影的處理。

也許是李少紅對《還回來麼》原著沒有深刻的理解,也許是想標新立異,也許是想把這部名著的哀怨氣氛,推到頂點。

李少紅對光影的處理,在氣氛的營造上,用力過猛,顯得很詭異。

比如一僧一道加上甄士隱三個人,在大冢上談論《好了歌》,身邊居然是鬼影幢幢。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比如寶玉捱打後,夢到琪官和金釧兒的場景,一片虛幻的光影,掠過寶玉稚嫩的臉蛋,琪官突然閃現,以一個剪影的方式,出現在寶玉床前。床頭不遠處,投井而死的金釧兒,模糊著臉站在一個幽暗的角落裡,兩人用標準的冤魂口音對寶玉說話,讓觀眾看得心驚膽戰。

加上適合《聊齋》的音樂,新版《紅樓夢》生生的讓觀眾看出了《聊齋》的感覺。這時候,誰不想趕緊找出87版《紅樓夢》洗洗眼睛,慰藉一下受驚的心靈呢?

李少紅曾經很有自信,說:“1987版的《紅樓夢》,從開始也有爭議,到逐漸被大家認可、喜歡,奉為經典。我想,我們在做的事情和前人是一樣的,新版的《紅樓夢》可能會成為80後、90後的年輕人認識、解讀的一個版本。”

新版《紅樓夢》李少紅大量使用旁白,理由牽強,很明顯露了怯

可惜,李少紅的自信是盲目的,時間會證明一切。三十多年過去了,之前曾有爭議的87版《紅樓夢》成為一部經典劇作,不管是服裝,造型,妝容,攝影,還是演員選拔,演技,還是角色的塑造,都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喜歡。87版《紅樓夢》已經成為一座高山,後人難於超越。

而新版《紅樓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