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我与地坛》:当我迷茫时,总要读一读

《我与地坛》:当我迷茫时,总要读一读

每个人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再乐观的人,也必定会有这一刻,我只是一介凡人,自是无法免俗。每当这时,我总想把《我与地坛》拿出来翻翻,听听史铁生是怎么说的。

史铁生,轮椅上的作家,1991年投稿小说《我与地坛》,主编认为这部作品更适合以纪实散文的体裁发表,果然一举成名。当时有作协的人说,如果这一年只有一部《我与地坛》,这一年也是一个文学的丰收年。

是呀,谈起人生,有谁能比史铁生更深刻呢?

那个职业是生病,副业是写作的史铁生,总是轻描淡写地谈起死亡:死是一件迟早要去做的事,何必那么着急呢?

每次想到这句话,我总是安慰自己,暂时先活着吧,反正真到了过不去的那一天,不是还有得最后一个选择吗?

于是,就这么忍着、忍着,最艰难的日子,曾经觉得过不下去的日子,慢慢地熬了过去。是啊,人生总有那么几步,让你觉得难以忍受,痛苦万分,只想尽快了断。然而,只要不死,总能熬过去的。只要还能哭就有救,只要还能哭总有哭够的时候,哭到不想哭的时候自然就会笑了。

其实,你发觉没有,有时候笑比哭还要难看,还要让人心酸。

史铁生说:“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

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

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

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为了活下去,人得自个儿找些意义。语言是虚幻、文字也是虚幻,思想更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如果说人类发展中存在最关键的转折点,那一定是语言文字的出现,那些没有实体的虚拟意义,统治了整个人类世界。

苦难和幸运,愚钝和机智,丑陋和漂亮,恶劣和善良,卑下和高尚,残疾和健全,这一对对的词语便包含了所有的人生际遇,有了对比,就有了欲望、有了追求,忽然就有了人生的意义。

“梦想如果终于还是梦想,那也是好的,正如爱情只要还是爱情,便是你的福。 永远有追求比实现追求更加重要。”

史铁生说生命就是不断地失去,当你不能走时,你觉得能走路是多么好的事;当你不能站只能坐时,你又会想念站立的快乐;当你只能躺着时,哪怕能做起来片刻也成为了幸福。在不断地失去中,我们对幸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微薄,原来不以为然的事,在时间的魔法下变成了奢望。

《我与地坛》:当我迷茫时,总要读一读

就像旅行,目的地其实未必吸引人,但在出发时总是蠢蠢欲动,充满了各种幻想。每一趟让人难以忘怀的旅程,总是因为过程的美丽和精彩。

对,过程!没有意义的人生,因了这过程的美好和精彩,而有了意义。这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你,能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镇定而激动。

“但是,除非你看到了这目的的虚无你才能进入这审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到这审美的救助。”

直面人生,承受虚无与绝望,在痛苦中煎熬,你才能看清这世界的虚无和谬误。

快乐时,你会忘记自己,沉浸在眼前的愉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中;只有痛苦,才能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珍惜拥有的,不再刻意追求失去的和得不到的。如果做不到,那你就不够痛苦,不够痛苦到让你觉醒。

史铁生的病让他比我们多了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又迫使他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生死的意义。一个人只有不怕死了,才会勇敢的生。

就像那年在拉萨的小书店里,老板推荐我读《西藏生死书》,我拒绝了,他说每一个来西藏的人都要学会理解死亡,那么你才不算白来一趟。

那时候,我对死亡,怕得要死,我正活得欢蹦乱跳,怎么肯思考什么是死。我以为人生就该一路在生路上奔,充满希望的人生才是正常的人生。

我们活着就好像永远不会死去,直到发现人生是一场比慢的赛跑,在刀山火海中,走得越慢越好,路上不断有人在退赛,目的地遥远而没有尽头。

其实想明白了也就不再害怕,如果人人都有一死,这么公平的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是比赛,那就拼尽全力去比,尽量慢地站在痛苦的岩石上,眺望旅途的壮阔辉煌。

我已不怕死亡,内心的恐惧会压垮一个活人。而怕死,也不会让你免于死亡。既然怎么想都改变不了死亡的命运,那又何必去想?这样一想,也就轻松了,过一日,就是上帝恩赐的又一天。

有时候也会想,死亡才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大的福利,当什么事过不去的时候,就可以一死了之。如果真有那长生不死的,日日被折磨,那真是生不如死。西西弗斯绑架了死神,让人间再无死亡,人类是否就快乐永生了呢?好像未必。

《长安十二时辰》中年长的唐玄宗爱上了秦太真,大臣们议论原来想子孙万代千秋的圣人,现在开始想自己能万代千秋了。当一个人不再想死,迷恋长生不老时,脑子就开始变傻,做事就会乱了章法。

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活得从容。

就像张小敬说,我爱长安,拼了命也要保住长安。

就像史铁生说,“我有时候倒是伯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在所有童话的结尾处,让我们这样理解吧:上帝为了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无论你是否猜到谜底,结局都是一致,但是猜谜的过程,各有各的“乐趣”。

我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扶轮问路,我们都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只要过程精彩,又何须在意结果?

《我与地坛》:当我迷茫时,总要读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