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內容來源:本文為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優勢成長》讀書筆記,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出版社授權發佈。作者簡介:帥健翔,千分之一成長俱樂部創始人。封面設計 & 責編 | 馬暢第 3974 篇深度好文:5827 字 | 12 分鐘閱讀

讀書筆記·精華筆記•文化生活

本文優質度:★★★★★ 口感:牛排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人為什麼要接受現實?
  • 實現自我突破有幾步?
  • 如何看見自己的超能力?


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其實不然。更多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

曾有一位優秀的拳擊運動員,他屢戰屢勝,獲得過無數榮譽,卻在一次頂級搏擊比賽中,被實力強的對手擊敗。

落敗後,他心裡很不服氣並暗自加大訓練強度,想讓拳頭變得更有威力。不久,他和對手再次在比賽中相遇。他以為前期的努力可以為自己一雪前恥,可惜未能如願。

二次戰敗的他痛定思痛,明白自己真正的優勢其實是出快拳,於是拼命練習,將原有的出拳速度又提高了一大截。

在第三次交手的過程中,他憑藉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對方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最終摘得冠軍桂冠。

一個想要擊敗對手的人,往往會忽視自身優勢,習慣模仿對手的一舉一動,照搬照抄別人的做法,這顯然是不對的。

因為走“抄襲”之路的人是根本無法進入別人最為熟悉、也最具優勢的領域的。

這種做法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還會喪失自己原有的優勢。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想著如何去克服缺點,卻忘了怎樣將優點放大。

想要發揮自己的優勢,除了要對自己足夠了解,發現自己的優點之外,還要能不被外界的評論和自己的劣勢所幹擾。

人生最沮喪的事,就是由期待到等待,由努力到無力,再由希望到失望。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你有沒有曾經努力過,但努力卻沒有效果?你有沒有學過很多的方法和技巧,但它們還是不能帶給你想要的?你有沒有聽過很多道理,但是道理依然沒有讓你過好目前的人生?

然後你會自怨自艾地說:我真沒用!

我想說,錯了!一開始就錯了!

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呢?

一、你要認識自己的才能,也要認識自己的極限


你聽了道理,學了方法,也付出了努力,但還是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問題出在哪裡?

一言以蔽之: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但這裡所說的“方向”是什麼呢?我們又怎麼知道自己的“方向”呢?

有句話說得好,也是“方向”的最佳解釋:天生我材必有用。

什麼意思?

“必有用”,聽得人熱血沸騰,但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好的是前半部分“天生我材”。因為它有兩個暗示:

第一個暗示是,在發展之前,成長之初,搞清楚自己天生是哪塊料,無比重要。

你要意識到一個事實,鐵杵能夠磨成針,但木柱就只能磨成牙籤,但只要放對了地方,鐵針牙籤都有用。

第二個暗示是,有“天生我材”,也必有“天生我不材”。

你有優點,必定也有缺點;你有長板,必定也有短板;你有擅長的地方,必定也有不擅長的地方。

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努力,而是因為它是白天鵝的孩子。你要知道你天生就擅長什麼,你要發現你的天賦,然後順勢而為。

但關鍵是,做人要現實點。你要改變,就要先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之前有個同學,考英語四級第一次沒過,來問我怎麼辦。

我問他:你努力了嗎?他說:沒有。

然後他回去努力,但第二次還是沒過,來問我怎麼辦。

我問他:你注意方法了嗎?

他回去買書學方法,第三次還是沒過,來問我怎麼辦。

我問他:你有背好單詞做好真題嗎?

他回去聽話照做,第四次還是沒過,繼續來問我怎麼辦。

我問他:你已經盡全力了嗎?

他點點頭。我說:你也許不太適合學英語,放棄吧,大學不只有四級,人生也不只有英語。

他有點不滿意,說:你不是英語老師嗎,怎麼不幫幫我呢?

我心裡很納悶,我已經幫你了,你也已經幫你自己了,於是說:我是在幫你。

他十分倔強,堅持努力,不斷複習,不斷考試,考四級一直考到大學畢業,一共考了7次,都沒有過。


真的是“不努力一點,你都不知道自己多沒用”。雖然表面上是努力沒用,但事實上,他是把“努力”用錯了地方。

所有你想盡辦法,用盡努力,而又未能達成的事情,原因幾乎都只有一個:那不是你的天賦之事。

這讓我想起前些天,一位模特朋友小方,她來問我:帥老師,我想改變自己,有沒有什麼書推薦給我學習一下呢? 我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我覺得你跟別人不一樣,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在學習上。 她看起來有點不高興,結束了對話。


什麼是現實?這就是。請記住,你是天生有材,你也必有用,但你不是全能。

不接受自己,不面對現實,就無法改變自己。接受,永遠是改變的前提。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什麼是真正的改變?我覺得,改變可以用一句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解釋,就是“走出舒適區”。

平時大家的注意力,總是放在“走出”上,但我認為,這句話真正的重點在:“舒適”兩字。

假若你都不舒適,如何有舒適區呢?如果沒有舒適區,又如何走出呢?

所以發現了嗎?比走出舒適區更重要的是——確認你的舒適區。

簡單說,就是找到讓自己舒服的區域,先讓自己舒服。沒有舒適區,也走不出去;有了舒適區,走出去自然而然。

不然你走來走去,都是在痛苦中徘徊。不接受,就會難受;接受,就會享受。

而讓自己舒服最快的方式,就是接受發生的一切。你享受當下,改變就會自然發生。你接納自己,改變才真正開始。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說遇上了瓶頸,無法突破?或者很多人覺得自己不能躍遷,無法逆襲?

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既不願意承認,又不願意接受一件事:自己是一個普通人。

我們總覺得自己不普通,總覺得自己會一夜暴富,甚至做了一件小事,就覺得自己是個天才。

在這種自我催眠中,又哪來突破瓶頸、躍遷階層和人生逆襲的動力呢?

承認自己無力,比承認自己有力,更需要力量;

承認自己不適合,比承認自己適合,更加重要;

承認自己普通,比承認自己優秀,更需要勇氣。

如果工作真那麼適合,為什麼沒有成績呢?如果自己真那麼優秀,為什麼還碌碌無為呢?比認識自己能力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極限。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二、普通人的超能力


時代不斷推進,市場不斷細分,職場上用人的需求也不斷髮生變化;你不必樣樣皆通,但你必須無可替代。

如何變得無可替代?關鍵是,找到自己的“超能力”。

我愛看美國英雄類和超能類的影視作品。最近有一部美劇叫《天賦異稟》,也是可圈可點。當你看得足夠多了,你會發現,這類作品裡,通常有三種人物設定:已經擁有超能力的異能者,超能力有待開發和釋放的潛能者,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


後兩種人,還很可能是同一種人:他們表面上是普通人,但體內卻蘊含著超越常人的力量,或者,至少有超越常人的一方面。

實際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他們身上至少有一項自己獨有的技能,如果沒有,那只是自己一直覺得沒有,或者未被開發。

根據我自身的實踐經驗和上萬例的個案諮詢,可以肯定,普通人身上一定擁有,並可以開發和訓練得超越常人的能力有3個:

專注力,學習力,表達力。

這也是普通人超越同齡人的取勝之道,你可以儘自己所能,把這3項能力練習到極致。

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身邊比你強的同齡人,如果說“強”就太籠統了,我們殘酷一點說,觀察一下身邊賺得比你多的同齡人,他們是不是擁有這3個能力中的1個或2個,甚至3個,比你強呢?

比起別人,要麼你專注力不足,要麼學習力不夠,要麼就是表達能力不好。

你說,老師我3個都沒有。難怪你是個普通人!

當然,做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好,但只要你今天在看這本書,我就默認你的追求是高一點的,是不僅僅要當個普通人的。那就看好這本書,用好這本書吧。

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很聰明、有頭腦,這種沾沾自喜沒有用,不切實際的幻想更沒有用!除非你把你的聰明和頭腦,轉化為以上的3個能力。

要是暫時沒有方向,不妨沿這3個方向努力一把吧。

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每個人都可以不普通。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三、與其最好,不如不同


成功學書籍和你的親朋好友,都無一例外地告訴你,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爭做第一名!

成為第一,已經是很多人深層的信念。

就像別人問你: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你瞬間就能回答,珠穆朗瑪峰。但是世界第二高峰是什麼,就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都知道,第一隻有一個,成為第一會很難,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做第一,你努力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說,如果你不做第一,你作為一個普通人,你的取勝之道是什麼呢?有沒有辦法取勝呢?

答案是肯定的。

舉個例子,非洲有一座山,叫乞力馬紮羅,它是非洲的最高峰。但它的海拔放在珠峰面前,簡直就是找虐。

而神奇的是,乞力馬紮羅每年的遊客,是珠穆朗瑪峰遊客的5倍。為什麼?

因為乞力馬紮羅人知道,自己沒有世界第一高峰,一輩子也爭不了第一,所以另闢蹊徑,開創了一個新品類,把乞力馬紮羅叫作:

人類徒步可登頂的第一高峰。

什麼意思?其他山再高,都要藉助纜繩、懸梯、冰鎬才能登頂。但只靠雙腳就能走上去的,只有我是全球最高,不服來戰。

大家一聽,第一反應就是:我也要去試試!所以乞力馬紮羅的遊客,至今絡繹不絕。


找到自己,其實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賦,找到自己的不同,並且,敢於與別人不同。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我很喜歡“獨眼島”的故事。小鎮上有兩個年輕人,想不勞而獲發大財,他們聽說西方有個獨眼島,島上的所有居民,都只有一隻眼睛。

有一天年輕人A一拍腦袋,想出一妙計,對年輕人B說:人都喜歡新奇的東西!我們只要到獨眼島上抓一個人,把他綁回來做展覽,大家都來看怪物,我們就可以賣票賺錢啦!年輕人B十分贊同。

兩位年輕人不日出發,幾天後,船在獨眼島靠岸。他們從碼頭走到街上,看到每一個人都只有一隻眼睛,他們興奮至極,露出貪婪的目光,似乎街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們發財的機會。

正當他們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突然,兩人眼前一黑,他們被綁走了。他們十分驚恐,不斷掙扎,然後被打暈過去。

當兩人的頭套被摘下來時,他們已經被高高地綁在碼頭的大柱子上了。他們的身旁,圍滿了來看熱鬧的獨眼島民。

兩個獨眼島的年輕人,正在一旁嘶吼著賣票:來看展覽咯!來看怪物咯!這裡有長著兩隻眼睛的怪物!


只有一隻眼睛的人,在大家都有兩隻眼睛的時候,很特別,很有市場;同樣,有兩隻眼睛的人,在大家都只有一隻眼睛的時候,也很稀奇,很不一樣。

這不就是“唯一”的價值嗎?

所以,與其最好,不如不同。

每個人都搶第一,你就做唯一。但是,做第一很難,做唯一卻很簡單。

世界就是這樣,不是因為要做最好,所以選擇;而是因為你選擇了,所以才成為了最好。

往往在你成為唯一的時候,你也同時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了。

請永遠記住,你不必在意在一百萬件事情上輸給一百萬種人,你只需要在意,在哪一件事情上,可以贏過全世界。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四、找到你的超能力


如果你說,老師,我想發掘一下自己身上有別於常人的超能力,有辦法嗎?當然有。

我曾經幫助過1萬人,用諮詢的方式,找到了他們的超能力。那怎麼找呢?

但我認為更正確的問題該是,到哪裡找?

我們知道,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些能力,由過去的天賦或學習決定。而我們現在的能力,又會決定未來的能力。

簡單來說,過去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

現在是結果,過去是原因。人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常糾結於結果,卻從不找原因。

到哪兒找?到你的“過去”去尋找,這種方法在催眠裡叫作回溯。

那麼第二步,找什麼呢?我發明了一個概念,叫作“兒時能力”。請記住,你的兒時能力,決定了你的超能力,也決定了你的核心競爭力。

《聖經》說,如果一個人不恢復到孩童的面貌,他就無法進入天堂。

你在學業上、職場上也一樣,如果你不知道你小時候最擅長什麼,你就難以登堂入室、登峰造極。

因為,在你小時候就展現出來的能力,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天賦。

並且,小時候學會的能力,一輩子都難以忘記,比如小時候你學會了騎車,哪怕20年不騎了,有點生疏,只要你今天找一輛小車,坐上去,搖晃兩下,找找感覺,10分鐘以後,你就完全恢復這項能力了。每個人小時候很快能學會的東西不盡相同,有的可能是騎車,有的是畫畫,有的是打遊戲,有的甚至是做飯。


你之所以能很快學會,不是沒有原因的。而原因很有可能是,這本來就是你的天賦。

所以,鑑別你兒時能力、天賦才能的最終標準是什麼呢?我給它定義為三個字,分別是:快,樂,強。

針對這3個字,你需要問自己3個問題:

1.在你小時候(特別是7歲前),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學就會的?

2.在你小時候(特別是7歲前),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做就開心的?

3.在你小時候(特別是7歲前),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做就有成績的?

簡而言之,你要思考,在你兒時,什麼事情是學得最快、做起來讓你最快樂、一做就容易出成績出成果的。

回溯的過程會比較慢,不要光看,拿起筆,慢慢想一下,列出5件這樣的事情,且這5件事情類別越豐富越好,儘量不重合。

如果還是比較難想起來,你也可以多問自己一個問題:在你小時候,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做完就會被表揚的?

然後,開始事無鉅細地描述這些事情,注意:光描述,別下定義。

舉自己的例子,來告訴你什麼是描述,比如:我在5歲的時候,得到了拼圖大賽的冠軍。再比如:我4歲的時候,就能說很多話,身旁的大人經常會被逗笑,我也樂在其中。


你會發現,每個描述的背後,都至少有一項能力。

如果你能描述5個不同類別,又能滿足“快,樂,強”標準的事件,你就至少能發掘自己的5項兒時能力。

比方說,剛才我的兩個例子,分別對應的能力是:信息檢索與重組的能力,表達與共情能力。


你知道擁有“信息檢索與重組能力”和“表達與共情能力”,最貼切的職業是什麼嗎?有3個:

老師、諮詢師、作家。你看,這不就是我正在做,而且都出過成績的事嗎?

所以,這些提問的本質和最終目的,都是幫你去發掘和審視你的“兒時能力”。


99%的人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誤區

一旦找到“兒時能力”,請你用它來對比一下你近年來產出的成績,你一定會發現,現在容易出成績的,還是兒時容易出成績的那些事。

如果你發現近幾年碌碌無為,也沒有產生什麼成果,你對照一下你列出的5項兒時能力,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你一直沒有做自己天賦的事情。難怪沒有出成績!

老祖宗告訴我們,凡事應順勢而為。

而真正的順勢而為,就是要去做真正的你自己,做你的天賦之事,最後成為唯一。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加入筆記俠官方圈子,每天分享商業乾貨,與300+ 新商業夥伴一起交流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