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华强北的转型: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妆之路

华强北,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地方,是深圳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的商圈,坐拥"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称号,同时,也被誉为珠三角乃至中国电子业的"窗口"。商圈内聚集了5万多商家,包括电子经营企业、采购商以及物流服务业等等,多年来这里都是"一铺难求",生意异常火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电子商务的冲击,华强北这条由传统商业模式而建成的电子商圈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时至今日,华强北的大部分商铺依然沿用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坐等客户上门;一来各个商铺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二来没有核心竞争优势,有的商铺甚至赔本都赚不到人气。三来各个商铺还在一味的打价格战,这就导致利润几乎是朝不保夕;导致空铺潮涌现。

面对这些困局,华强北繁华落尽,自救转型迫在眉睫,这个“中国电子第一街”确乎在经历这一场变化,进口美妆逐渐取代了电子产品,成为了它的新方向。

华强北的转型: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妆之路

不卖iphone卖美妆

对于半年多没来华强北的人来说,变化太大了。上个月笔者去华强北买手机,突然发现号称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不少数码商城已悄然转型为美妆商城。曾经以售卖翻新苹果手机著称的远望一层、二层,几乎所有商铺都在招募美妆店铺进驻。

华强北原来有五、六栋成熟的数码商城,现在远望和明通都转型美妆批发零售,卖二的就只剩下赛格、华强了。

在明通数码城,转型美妆似乎更加彻底 :一至四层几乎都是入驻的美妆商铺,前来拿货的商家络绎不绝。随处可见拉着拖车的快递员,到处都能听到店员打包时发出的胶纸声。这位保安告诉懂懂笔记,听同事说大概从去年开始,远望、明通两栋数码商城就已经开始逐步转型美妆了。

华强北的转型: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妆之路

嘈杂之中,很容易忘记这里曾是与中关村齐名的“中国电子第一街”。

上世纪90年代,是华强北最辉煌的时刻,生意好的时候日入百万。华强北,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全国电子零售商的拿货圣地,更是不少年轻人南下淘金的第一站。据统计,30多年来,华强北诞生过50个亿万富翁。

然而,电商的冲击,地铁施工的封闭等因素,华强北在过去几年中经受了客流量骤减的窘境,其身上南中国电子制造业的符号标签也在慢慢褪色。

此刻,它和它的淘金客仍在进行一场漫长的转型,美妆是他们正在前往的方向。

从数码、手机到美妆,华强北终于明白,女人的钱还是比男人的好赚?

而未来的华强北,究竟是电子一条街,还是要改称为“美妆”半边天?

华强北的转型: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妆之路

美妆利润高,商家坦言不再碰数码

在明通二层专营精油批零买卖的李瑾,是今年初入驻商城的。据她告知,此前的几年自己一直是做二手和手机零售,在华强北两个手机市场内各有一个一米柜台。

一年前,在老朋友的带动下,她拉着几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店员开始了精油的生意。一个月后,李瑾很快就适应了这个陌生行业,也多出了很多感悟,“你看啊,伙计一直在招呼来往路人的,过去一定是卖手机、数码配件的。那些在店里气定神闲等客上门的,反倒是专业的美妆卖家。”

李瑾表示,在手机柜台这么多年,包括她自己都养成了见到路过的顾客就随口问一句“要买什么?随便看看,低价低价”。

“我到现在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她笑着说到,与数码市场不同,如今的美妆市场里少了许多外国面孔(尤其东南亚商人),都是内地的买家为主,“毕竟美妆都是销国内的,手机、配件才是外销主力军,这半年看不到那么多老外,还真有点不习惯。”

虽然为了与外商做生意而苦学的英语如今在美妆市场已经派不上用场,但李瑾还是庆幸自己年初押注美妆的决定。

在她看来,国产手机销量崛起且价格日渐走低,导致三星、苹果等曾经的“高端手机”二手卖价也被大幅压制。如今一些还在坚持做二手手机的朋友,只能继续面对利润微薄、库存滞销的风险,“最关键的是,从去年开始手机、数码行情已经不好了,但柜台的租金不降反升,有的甚至涨了三成。”

李瑾透露,之所以部分手机、数码商家转型卖美妆,是因为美妆的利润空间远比二手手机、数码产品更高。“一部九新256G的MAX卖6300元,也就能赚450吧,利润只有7%;现在美妆、护肤品零售的利润最高能到50%。就算是批发也能有30%左右。”

华强北的转型: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妆之路


美妆为何成为了华强北的新方向

这种转变要追溯到2013年。这一年是华强北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由于深圳地铁7号线施工,华强北主干道被围挡。交通不便,尘土飞扬,四年的改造期让这里人流量大减。另一方面,在此期间,线上的元器件商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电商的冲击让这个实体巨头有点猝不及防。

国产手机的异军突起,以及手机越来越品牌化也让商家们有点慌。

从iPhone4问世之后,华强北商户逐步抛弃诺基亚索尼,主要经营苹果手机以其周边,整个配件产业链也向苹果手机靠拢。但9年过去,苹果的巅峰期已过,原先在组装二手苹果、倒腾水货机上的优势渐渐失去。

且数码产品属于奢侈品之一,利润空间日渐透明化,同时对于技术、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加之近年来竞争非常惨烈,花费三四千块钱购买一台手机,已属于中等偏上的消费水平。

华强北从过去熙熙攘攘到近几年遭遇空铺潮。高峰期时,离场者大概在三四千家。留下来的则在找寻新出路,有的开起了小吃店,有的卖水果和奶茶,还有的做电子烟生意。

华强北的转型: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妆之路

过去的经验以及地缘优势,也为华强北的转型提供了可能。

化妆品牌的同一产品在世界各地有着明显的价差,一些化妆品商利用汇率差大量采购后,能在自由贸易港香港低于专柜的价钱卖出而取得利润。这种水货模式,至今被香港化妆品连锁店如莎莎、卓悦和卡莱美等采用。

在内地,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水货都从香港进来。深圳靠近香港,货源流通方便,也能节省物流成本,华强北享受着这些“便利”。

在过去,大家一提到华强北,会立刻想到水货手机、山寨手机。在张红辉看来,华强北商家原先拥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特进货渠道,正成为他们转型美妆路上的捷径。

而华强北过去赖以为生的客流量,放在眼下,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了。

柜台租金上涨,手机、数码产品利润空间萎缩,导致不少华强北商家在困境中转型,而一些商厦的美妆专区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据一些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化妆品市场零售额达264亿,同比增速为12.9%。显然,原本“硬核”的华强北,早已开始向“美丽产业”的渗透。或许,华强北不应该被定性只能与数码和电子配件为伍,作为深圳乃至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商圈之一,求变的华强北是商业变迁的参与方,更是时代更迭的见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