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世界上还有哪些名刀?除了日本刀以及中国唐刀

大马士革刀

大马士革刀贵为刀中极品,他的最大特点是刀身布满魔性的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在古代由于有在刃上喂毒的情形,造成很多大马士革钢的刀刃呈现黑色。在黑色的刀刃上分布着亮晶晶的雪明炭铁。古代波斯人把它形容成像夜空中的繁星。刀上的魔性的花纹简直是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因动人的传说和自身的优异性能,大马士革钢制成的刀具,成为刀具收藏界的极品。

大马士革刀的起源

关于大马士革钢的起源说法甚多,目前较为多数人接受的是印度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在直到公元十七世纪欧洲地区的炼钢技术都落后于东方,大马士革由于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长时期又是重要的商贸城市,来往欧洲、中东地区的商人总是从大马士革出发或经过,将wootz钢或刀剑带到欧洲。大马士革钢因此而得名,其重要的识别标志就是花纹,欧洲人把它叫作结晶类大马士革钢。

世界各地区后来由于武器制造锻打技术的发展,分别发展出锻打花纹钢的技术。原因是简单的。古代因为温度不够不能直接炼钢,铁矿石烧熔出来的是海绵铁,就象58年大炼钢铁时炼出的那种东西,除含碳量高达7%以上,还有大量杂质,必须将它退火直到可以锻打,锻打起三个作用,一是除杂质,二是焊接,三是脱碳。当时人限于知识有限,只从实践中知道加热锻件后反复锻打可以清除杂质,但锻打后必须折叠焊接,没有焊接锻件最终只能变成薄片,但锻打焊接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但多次加热锻件会逐步脱碳,含碳量小于2%就成了现在所谓的钢了,如果继续加热锻打,钢脱碳到含碳量小于0.1%就会变为所谓熟铁,锻打过程中锻件各部分清除杂质程度不同、或退火温度差异加上多次折叠最终在制成品表面生成花纹,其实这是由于钢质不均匀造成的,特别是掺杂了熟铁后花纹更加明显。这就产生了所谓锻打花纹钢,由于有花纹这个显著标志,当时欧洲把锻打花纹钢也称为大马士革钢,欧洲人也把它称作锻打大马士革钢。

世界上还有哪些名刀?除了日本刀以及中国唐刀

大马士革刀的分类

1、土耳其帝国长刀

帕拉:这两种长刀都为弧曲形状长约80~100CM左右,厚0.6~1CM左右,重在1.5~2.5KG上下,相对来说帕拉较基利为短也较轻,刀身全长四分之三近尖处特别加宽,在这个加宽面刀背上一般有反刃,刀面上则施加血槽,护手做十字形,刀柄柄头多下弯成圆球形,可以防止在砍劈中脱手,比较其他民族得乌兹钢弯刀土耳其人所用得弯刀大都较重,兼有战斧的作用。

亚特坎:这种弯刀为奥斯曼土耳其人独有,全刀相对较短,只有60~70CM左右,3~5CM宽,重量较轻刀形向刀刃方向弧曲,砍劈时重心靠前,斩切力极大,携带使时多收在刀鞘中横插在腰间。

世界上还有哪些名刀?除了日本刀以及中国唐刀

2、伊朗萨非王朝长刀

舍施尔,此种弯刀久负盛名,大多长1米左右,刀形大曲形如弯弓或新月,刀面宽度较土耳其弯刀小,大约宽3~4CM上下。大多无血槽,刀柄头部不大也不做圆球形,只是下弯成直角,护手亦做十字形;

3、印度长刀及长剑

塔瓦:印度特有的弯刀样本,刀柄做丰腰“亚字”形,部分还加有西洋军刀似的护手,大多为金属制品,刀身与舍施尔类似多较窄。

帕塔长剑,印度独有之长剑形制,多带圆筒形长护手用于刺杀,很是便利。此外印度尚有另外一种长剑名为法朗或法朗奇,刀柄与塔瓦长刀一致而用剑身。

4、乌兹钢流传地区通用之短剑坎查。

此类短剑极为锐利,剑形近于古罗马短剑,长度大多不超过50cm。另外阿拉伯半岛和尼罗河流域信奉伊斯兰教的部落民族所用之短剑、小刀也多使用乌兹钢锻造,其种类甚为繁杂故不赘述。

马来克力士剑

马来克力士剑指的是自菲侓宾至印度一代马来民族古代所用的剑, 不止马来群岛地区, 也并不单指马来西亚一国,主要包括爪哇、苏门答腊、巴厘等诸岛。有人说,“克力士”是马来语中就是“刀剑”的意思,其实并不准确,克力士在马来语中专指克力士剑,而其他刀剑自有别的叫法。造成这样的状况,大约是因为欧洲语言系统中刀剑不分,所以在传播中以讹传讹所致。

马来克力士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属于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绝伦。其制造工艺极为精细,仅反复锤锻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复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史料记载,三国时期,魏太子曹丕爱剑,曾招楚越良匠为其打造百辟刀剑,也不过是在打造刃身时“入火”一百次。

铸造工艺

传统的马来克力士剑纯以陨铁打造,即天外坠落的陨石铁,传说中打造神器的原料。不过马来人钟爱陨铁,倒是确实是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马来群岛上铁矿贫乏,且冶铁工艺不精所致。而陨铁中含镍,可以增强刀身坚韧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纹也非陨铁不能获得。因此在古代马来,所有发现的陨铁都必须上交国有,再由国王特交给制刃师使用。制刃师的待遇优崇,被尊为国师,俸养终身,赐给土地,并可世袭接受俸禄。后来随着中国、波斯等地的钢铁输入,加上马来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铁矿,因此铸剑师在锻剑开始加入其他钢材,但仍运用部分陨铁来保证刀剑的品质。据说一般的工艺是:三个钢块,中间夹上两片陨铁冶炼,再锤打成一片,然后剪成两至三块,再叠垒入火……可上百次。在具体操作中,各有绝活,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克力士刃纹。

世界上还有哪些名刀?除了日本刀以及中国唐刀

一把马来克力士的完成,是由许多工匠合力制成的。级别最高的是铁匠,马来语称Tukang-Besi,铁匠在煅刃之前, 先要举行Sudjen的仪式,意在驱邪迎神,这个神叫Demir,然后制刃。还有金匠Kemasan,银匠Tukang-Perak,铜匠Tukang-Kuningan,制柄者Pengukr, 制鞘者Tukang-Warangka,画匠,漆匠,料匠,麽刃匠等,在古代他们集体在市场上工作,形成景观。但是打铁是不给人看的,子承父业,秘不传人。

主要特点

克力士剑的佩带方式是斜插在腹部前方的腰带上,剑柄在右上方,剑鞘在左下方。其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握持,剑身可以水平,也可以竖直,快速地向前方直刺,在这个过程中肘部一直是弯曲的,如果肘部伸直,则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这在有限空间内的近身作战中很有优势,但如果在开阔地带,对方使用更长的兵器,如长剑、长矛或者棍棒,克力士剑的威力便值得怀疑了。克力士剑实际上是一种更适于偷袭或者突然行刺的兵器,而不适于阵地战。

世界上还有哪些名刀?除了日本刀以及中国唐刀

克力士剑被认为是男性的象征,当一个男孩到成人的年龄时,他的父亲必须为他佩上一把克力士剑,从此以后,这个男孩就会被看作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对于爪哇人来说,克力士剑是他们精神上的守护神,如果没有克力士剑,爪哇人会觉得自己不具备完整的人格,并感到缺乏自信。而且,人们认为从祖上继承的克力士剑经过岁月磨砺,隐藏着更神秘的魔力,能在最危急的时刻使剑的主人化险为夷。 在古代,马来人常佩三把克力士剑,专职侍卫佩四把,其中最华丽细致的是妻子定婚时所赠给的那把。而最珍贵、犀利的是家传的那把克力士剑——百分之百的陨石铁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