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湛江遂溪县江洪镇东边角村,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

在东边角村的田桐之中,有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鲤鱼墩贝丘遗址,因形似鲤鱼以贝壳堆积成小墩而得名。

湛江遂溪县江洪镇东边角村,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

鲤鱼墩贝丘遗址

2003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湛江市博物馆和遂溪县博物馆联合组队进行发掘,在遗址的东部布探方25个,揭露面积629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层5层,房子2座,屈肢葬8个。 还有用于煮食的夹砂陶器碎件、敲砸贝类的石锤、石砧,小型磨光和穿孔的石器,陶纺轮及牛、鹿等野生动物的骨、角,磨制成环形的鱼脊椎骨、贝壳饰物等。 这次发掘工作大有收获,遗址遗存的年代早,文化面貌富于特色,除表层外,第2层至第6层全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的文物以夹砂绳纹红陶和厚薄不均、火候低、纹饰凌乱为主要特征的粗糙陶器。 经考古专家考证,鲤鱼墩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7000~8000年前)人类居住的遗址,也是雷州半岛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居住遗址。

鲤鱼墩古人类是过着渔猎采撷生活,以后出现农耕畜牧,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商朝时期。 在漫长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斗争中,遗留下大量的历史文物,创造出灿烂的古文化,为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注:本文素材经湛江市民俗特色研究协会会长庞建雄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其他用途,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