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讀《毛選》談管理(五):矛盾論

《矛盾論》寫於《實踐論》之後,都是當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教材。文章的寫作目的是希望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糾正黨內的左傾機會主義和教條主義、經驗主義。

讀《毛選》談管理(五):矛盾論

有學者曾經指出,從毛主席的詩詞,你能感受到他超凡的想象力、思維跳躍,是一個浪漫的詩人;可再研究他與蔣介石的博弈,又發現他精於算計、非常謹慎,極為冷靜,又是一位理性的政治家。

這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

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說“所謂一流的才智,就是心中同時擁有兩種相互對立的思想,並且能讓兩者正常發揮各自的功能。”

【原文摘錄】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

所謂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

矛盾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類的認識總是這樣循環往復地進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環都可能使人類的認識提高一步,使人類的認識不斷地深化。

在複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結解了。

【個人感想】

1、把管理簡單化。我是管理學專業出身,當年畢業論文寫的是管理的維度和邊界分析,沒少引用德魯克、韋伯和法約爾的經典理論,但始終沒能把管理行為中的“度”講清楚。多年以後,讀到《矛盾論》,“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頓覺豁然開朗。管理其實不復雜:管理行為太過粗放簡單,容易被下面忽悠;太過親力親為,容易拘泥於枝節瑣事。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實施有效的管理。

2、抓住關鍵。領導事務虛實繁複,做工作總要有重心,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對全局產生整體影響、重大影響的環節和節點。作為領導者,要把重心放在對你所指揮的那個全局中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和動作上,綱舉目張,才能把全局帶動起來。毛主席提出十大軍事原則,核心和要害就一句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早年在鄉鎮任職期間,十二個職能局,再加上七所八站的事業單位,我直接過問的只有國土城建、經貿招商,還有財政人事,按照現在的基層治理要求有失偏頗,但在當時“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形勢下確是事半功倍。

3、敢於取捨。“追二兔者不得一兔”,戰略的實質就是確定什麼可以不做,當你明確什麼可以不做的時候,你就明確什麼是必須做的。在次要方向投入資源可以多計算,在主要方向上投入資源很多時候則需要不惜代價,務必一擊即中。越是往高層級領導崗位走,完美主義越是一個掣肘。不去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領導者需要懂得從事務性的工作中脫身,多作謀篇佈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