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时事锐评|主题教育要准细实

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点多面广,基层单位多、行业差别大,党员情况也千差万别,不能“一个招式打天下”。如果“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只搞些共性照搬照抄,不解决真正问题,本质上还是一种形式主义。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要注重分类指导,把好“准”“细”“实”三个维度。

向“准”处施策,力求科学。分类开展主题教育,找准“靶子”是前提。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特点,分级分类,科学合理作出具体安排,保证学习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和全覆盖。要合理区分领导干部与一般党员、村(社区)党员与两新组织党员、在职党员与流动党员,摸清情况,分析特点,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

从“细”处着手,力求具体。开展主题教育,是大而化之、大呼隆地抓,还是深入具体地抓,质量和效果大不一样。要抓细节抓具体,沉下心去,下好“绣花”功夫,往细里指导,往实里指导。要区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不同环节的具体内容,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力求精益求精。要注重过程纠偏。既要纠正偏向,避免大方向上的南辕北辙;又要纠正偏差,善于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及时修正完善;还要做好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定期反馈通报,总结反思提升,提高主题教育质量。

往“实”处推进,力求有效。

主题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脚踏实地抓落实。要带着责任调查研究,把问题摸清楚、把实情捞上来,分析透,解决好。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防止检视问题“体内循环”、整改落实“闭门修炼”。要坚持开门抓教育,扩大群众参与度,多听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用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年10月18日0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