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记忆最深的农村,跟现在的农村有哪些差别?说出你的心底里那份浓浓的乡情?

乡村小秦


我真向往着以前的农村生活,吃的都是无污染的菜。现在也可以到地里挖野菜吃,我们农村乡土气息很好。有什么大事都互相帮助,没有什么看不起的。

可是现在见不到农村的模样,高楼大厦一栋栋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连地里野菜都无处去找了,空气也污染了。天天起床看下面雾霾一片片,好想以前的农村乡浓情啊。仁妙1感谢题主,谢谢友们支持。





仁妙1



用户09153027758



刚哥农村生活记


印象中农村在我心里是非常非常纯朴自然的,也是儿童乐园的一部分。对于小时候能够生长在农村,个人是觉得非常非常开心的,虽然没有现在生活那么豪华,方便,娱乐多。但是就以前来说,农村的生活也算是别有一番精彩。也许是本人对于大自然有着一种很特殊的喜爱,所以更偏向于农村较多。

小时候最喜欢的,莫过于同伙伴们一同穿梭在田野,林子里,去田里挖泥巴做泥人或者捏成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干,这个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泥土的选择,尽量选择带沙少的,而且手感好一些,抹上一层水捏出来的成品就相对没那么容易裂开,卖相也好一些(那时还不知道有没有橡皮泥那些)。去河里捉鱼捉虾捞螺子(小时候的河水特别特别清澈,可以洗衣服,而且那些河沙也是养着一些说不出名字的螺子、蚌可以捞起来煮吃😋️),有时甚至为了抓螃蟹跑远路翻过一大片田野和林子去抓螃蟹,就拿虾肉绑在绳子上,然后一个个把那些贪吃的螃蟹吊起来。速度力度都要把握。水浅的就直接下河抓不用诱饵了。回来路上还会扯几根花花草草逗着玩,或者捕蜻蜓带回去。那些带回来的鱼虾蟹,大一些的就可以煮吃,小的都是拿来养(养死一大批的小鱼小虾),随便找个能装水的基本就可以养了,有些搞情调的还会去外边捡几颗好看的石头还有河草回来装饰。嘴馋的,也会林子田里找野果吃(小时候没什么零食,有一些是靠野果来解馋的,当然调皮的还会去偷人家的果,这就有讲究了😂️),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野果成熟,不过现在农村渐渐城市化,许多山田被承包,炸山建工业,能找到清水野果也就不多,找到的因为环境污染现在也不敢吃了。

到了一些野草野果成熟季节,农村的长辈喜欢做一些特色小点心,然后就会派遣我们这些“捣蛋碍事”的娃出去摘野草野果回来当佐料,我们呢,自然满满欢心跑去找,采摘野草,回来等吃的。印象中最喜欢的是春天里生长的一种草(普通话实在不知道怎么说😂️),茎叶上长着毛茸茸的绵,采回来洗干净将绵剁出来做成一种绵绵的甜点,一般里面包着糖芝麻馅,外面用不知名叶子包着,客人来时也可以拿出来招待,小时候可喜欢吃了。现在农村大片山野土地被承包成工厂,道路水泥地。很多草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材料不足,小时候那些美味的美食也很难做出来。

小时候,农村娱乐活动也是有的,当时那个年代,手机都是奢侈品,所以小伙伴们基本都是凑一块儿玩绳子(当年花样多,现在好多已经忘了怎么玩了),玩石子,捉迷藏(最喜欢的还是晚上突然停电了,然后就可以丢下作业,夜黑风高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那样的夜晚玩这类游戏简直先天优势,黑蒙蒙的,地上都是月光的光影,最适合找人),什么“黑棋红旗”“一二三木头人”“上山下海”“包青天”“猫捉老鼠”“蜗牛”“下棋”“丢沙包”……(直译普通话)都是儿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到了大一些,有卡牌、悠悠球出场的时候,玩乐又多了花样,斗卡牌,玩悠悠球,玩扑克(一副扑克牌可以变着花样玩一整天,输的人惩罚也是变着花样玩,一般不会太过分的可接受范围),还有弹玻璃珠……下田进林也是有好多玩的,办家家酒也算是儿童一大常乐,抓甲虫,青蛙,螳螂,金龟子等(小时候光是这些感觉一天都玩不过来)爬树掏鸟窝更是常事,做陷阱捕小动物(现在感觉有些残忍,以前玩的还挺好,个人一般是捕来养的,不敢杀生,其他小朋友就不清楚)。算起来,儿时玩乐的也是挺多,也是非常开心,每天最期待下课后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现在来说,除了看到玩手机,已经很少小朋友玩那些游戏了。也许那些已经算是幼稚了吧。不过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当年那些游戏的,玩的开心就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守护星空lm


我的家乡地形多为低矮丘陵,门前一条小溪,但我们管叫河,所以很多人打趣我说,这最多叫做沟。行吧,不纠结了,只知道小时候溪水清澈见底,劳作的人们忙完一天到溪边,用溪水洗去身上的泥垢也洗去一天的疲惫。而对于儿童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夏天,因溪水较浅,约上几个好友就去游泳捉螃蟹,到傍晚父母拿棍子来赶人才回去,别走别骂,但我们还时不时的回头跟好友做鬼脸。

除了小溪,记忆最清楚的还有门前的水泥路,当时上学最讨厌下雨天,因为水泥路会把衣服裤子搞的很脏,关键还要多带一双鞋去学校换不然筒靴很潮湿不舒服。不过现在,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已经家家户户通柏油路了,不在担心下雨天,同时也很怀恋水泥路的柔软。

儿时的家乡充满着很多回忆,舍不掉的鱼虾泥鳅,野菊花的味道,香椿的味道,桑葚的味道,折耳根的味道......

最主要是儿时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原子不加蛋


记忆里的农村,山连着山,绿树葱茏,爬到山顶往下一看,入目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平坦的田野里,油菜花开满了每一寸土地,偶尔误入花丛中的娃娃,好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

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劳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赚钱虽少,但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无不快乐,幸福。

天热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去河里游玩一番。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浅水洼处,几个小蝌蚪在找妈妈。岸边,两个田螺在畅谈螺生理想。我们几个小孩,在消暑的同时,增进了友谊。

现在,山没有了,树没有了,小河,蝌蚪都没有了。山被夷平,填进河里,到处都是黄土地,光秃秃一片。偶尔一处水洼,却是死水,散发着腐烂的气息,从远处走来,从不敢靠近,远远就绕开了。

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一年?两年?十年?……

或许将来某一日孙子问起:“奶奶,树林是什么样的?”不知那时,又该如何作答?



梁秦秦情感屋


我的家乡,座落在湘西北的山旮旯里。幸好六十年代,修通了一条蜿蜒百十里的省道,给山区带来一片生机!

门前一条小河,一年四季奔涌不息,真的是鱼翔浅底,绿树成荫。随着大自然的破坏,小河不再欢唱,鱼儿也没了踪影。


那时的农村不通电,更别说电视啥玩意儿的。队上有时请来民间的说唱艺人,一个队上的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听那说书人讲那《三国》一类的故事,我最喜欢听的当然是《杨家将》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那说书人配合着鱼鼓筒儿,说得是神采飞扬,出神入化。

那时,民间说唱艺人大部分都是盲人,他们多才多艺,自从通了电有了电视,这种艺人便逐渐从民间消失。

虽然,现在的农村发展得很好,但我更怀念童年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单纯,那一份无私,那一份热情,那一片纯净的天空!


用户63798164595


过去的农村,景美,人美,物美一切和协共存共生。男人在地里农耕,小孩子在河里捉鱼戏要,主妇们在忙于家务,老人们清闲的做着自已喜欢的事情。邻里和气互帮互助。地里跑着驴马,家里司着猪羊,鸡儿鸣,狗儿跳,鸭鹅排隊呱呱叫。一年四季农村的人们忙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华民族过去真正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农村在农民。农村有学堂儒学,农村有慈善组织,农村有寺庙词堂文化,农村有共公用地,晚上青少年有学耍刀枪练武术的武术会,少林会,摔跤场,有自娱自乐民俗文化,戏曲文化,过节过年还要搭台唱戏。孤寡老人村里能帮扶供养

,死了,邻里给攒钱埋脏。吵架不和有人调解。大事难事同舟共济。过去的农村,讲仁义理知信,过去的农村,讲道德论理。


安然29366147


我记忆最深的是随父母下放到北大荒农场的生活,那里有着金黄的麦田,红的像火一样的高粱,遍野的蒲公英,虽然住的是低矮的平房,但邻居相处亲如一家,篱笆小院里泛着稻米的香味,泛着老母鸡的叫声,檐上是燕子的窝巢,窗前点着蝴蝶的翅膀,傍晚萤火虫和星星都是篱笆院的客。离开那好多年了,曾经回去过,已今非昔比,平坦的水泥马路也代替泥泞的小路,栋栋楼房取代了砖瓦平房,鲜花绽满公园,休闲娱乐广场鼓乐声天,万顷麦浪更加宏阔,枫叶依然红满山坡。离开后,乡愁就像昔日袅袅的炊烟一样氤氲在梦里,格桑花、冰凌花、蒲公英依然渐次在梦里开放,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的身影一直烙印在心底,烙印在岁月里,不曾遗忘和远逝!


作家张陶


记忆最深的农村的样子,应该是童年的农村。每个童年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应该对农村有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的农村现在阳春三月正是农耕春耕刚开始的时候。田野里一片新色。都在给田除草、耕耘、引水。

天气稍暖一点点,到了夜间田野里蛙鸣一片。夜空中偶尔也有萤火虫在飞翔一闪一闪的很好看。

很多树木也在这个时候开花了。很多树也长出新芽,空气特别好。只是雨水多,有些路和泥泞不太好走。但是只要太阳出来什么都好了。

还有街上的苗木很多,很多人卖苗木的,也有很多村里的人纷纷买苗木回来扩种、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