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为什么中国银行一直萎靡不振而恒瑞医药就能上天?

为什么中国银行一直萎靡不振而恒瑞医药就能上天?


优质白马估值持续提升,同时业绩也持续增长,股价上天。一堆所谓的低估的银行,地产,煤炭,纺织等,股价萎靡不堪。原因不在于估值,而是成长性堪忧。但众所周知,买的贵带来的弊端亦不容小觑。 那么问题来了,买入公司的时候 成长性和估值高低的判断,谁具有更大的优先性?

资水

低估更重要。

低估是现状,成长是未来,现状是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低估的兑现期是3~6个月,成长的兑现期是1~2年。一个票要拿1年以上还是挺难的,期间要抵御各种恐慌消息。

我大概80%的收益都是做低估而来,每年至少抓到一次低估机会,平均每只20%收益,3个月拿到,十多年来只失误过一次,非常确定非常有把握。成长多年来只抓成功两只,每只100%收益,成长的收益比低估高一个数量级,非常可观,但确实很有难度,需要极高的洞察力和综合素质。

不管怎样,一个有追求的投资者,一定会孜孜不倦地追求成长收益,这是最高投资能力的体现。

leichaoqun12

低估和成长哪个更重要?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因人而异。

第一,取决于你的资金大小,对于99%的散户而言没有这个顾虑,巴菲特做成长的根源在于鲨鱼没法在池塘游泳,只能去挖掘成长性,并且早期的巴菲特做低估更多,不过低估也分为股权投资和控股投资,控股可以更好的变现低估,更加可控变现的速度和幅度。

第二,取决于你挖掘成长的能力,成长的投资优势肯定大于低估的,因为无需你每天打着手电筒去找一个一个的烟蒂,只要屁股坐好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巴菲特投资的房地美,中国石油,喜诗糖果,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运通等都获得很多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但是这种能力并非人人具备。同样芒格是出了名的书架子,博学睿智,一个礼拜看20本书就知道大概渊博到什么程度了。费雪和彼得林奇也获得了不少十倍股,但是费雪出了名的善于调研,尤其是从各个不同渠道去验证公司成长性的能力(闲聊法);彼得林奇是最勤奋的兔子,并且具有我们散户无法拥有的调研资源。

第三,低估往往也更多陷阱,容易吃到融化更快的冰棒,容易抽到烫到嘴的烟蒂。所以你看格雷厄姆,施洛斯去做低估的时候都是长此以往的钻研,阅读年报信息,因为烟蒂抽完必须尽快找到下一只烟蒂,工作量固然更大。另外他们会比较分散,这样可以确保概率上的优势,个别的烫嘴烟蒂被个别的意外惊喜对冲,总体获得高概率的胜利。

第四,不同的市场特征,投资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貌似A股很难找到真正的低估(至少和国际上很多股票相比就是如此,或者说低估的板块极其有限),而港股却有一大堆低估的股票,不过港股的陷阱更多,动不动配股拆股合股仙股总有一样适合你。所以施洛斯的方法在港股是有效的,因为港股的生态提供了大量低估值或者极低估值并且高股息的股票,如果你用心研究肯定可以做一个组合。但是A股的低估更多局限在有限的几个板块里面。

另外A股没有美股的狙击手,野蛮人。所以A股的有些低估股票长期低估或者无法价值实现。如果你陪着这些低估的公司慢慢消耗会带来两大问题:第一,过去的低估变得不那么低估或者变得高估;第二,时间太长导致年化回报太低。总之,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差公司的敌人。

第五,虽然低估具有很多陷阱,但是毫无疑问成长的陷阱更多。因为A股的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假成长,要么作假出来的成长,要么只是周期推动的短期成长。再或者真成长的公司却具有极其吓人的高估值。那么选出真正低估的高成长公司比挑出低估的一般公司难度更大,源自整个国家创新力不够,公司竞争力不强,管理层道德瑕疵,监管不作为,经济活力和创新力不够等等一大堆问题共同造成的原因。

哆啦大和

小马过河的问题

1、对于巴菲特费雪这样的顶级大神来说,成长更重要,要不然巴菲特也不会如此看中ROE,也只有他们才能发现真正的成长股并且长期持有从而分享到企业的发展成果。

2、对于我等普通散户(占散户比95%以上)来说,低估更重要,低估(PB、PE、过去五年平均股息率、总市值等)是显而易见的,普通散户买入低估高息股,要想巨亏的可能性不大。

反而是某些普通散户超越自己的能力圈,听人或者证券公司的黑嘴忽悠,买入些伪成长股(乐视、神雾双雄、三聚、康得新、康美、尔康等等等),结果几乎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PS:本地就发生某券商推荐什么所谓的价值成长投资---“根据地”组合,2017年4月最高点鼓吹推荐神雾双雄、三聚、康得新、信维通信等股票,导致该券商不少普通散户亏得一塌糊涂。

总结:对于没有什么选股眼光、辨别能力、投资经验的普通散户来说,低估远比成长重要。

普通散户多学格雷厄姆,少学费雪,这绝对是一句真理。

quantech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绝大多数人既没有能力判断低估,也没有能力判断成长,只是盲人摸象、刻舟求剑而已。

我个人习惯是,先筛选出有显著竞争优势 的一些公司,然后等待相对低估的机会 ,分散买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