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一、 开元寺东西塔的历史背景

闽南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历经唐、宋、元的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大港口。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闽南人将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地域特性,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特质,创造性地发展并形成了拥有鲜明地方特征和独特文化内涵、独具闽南传统与特色的建筑及其装饰形态。

闽南传统建筑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在装饰及美化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和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特性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泉州的与世界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佛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相继传到泉州,对其民风民俗、文化生活、建筑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地民众普遍信仰宗教,在为数众多的宗教中,佛教的影响最为广大。

开元寺就是佛教的产物。始建于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泉州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在传入的过程中,与闽南地区的传统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相融合碰撞,逐步形成成本土化的佛教。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塔,作为佛法的象征在本土化的进程中也受到传统建筑的影响,衍变为一种多角、挺拔、高耸凌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化特色的建筑物,开元寺的东西塔就是典型的代表。

二、 构造及浮雕装饰

东西塔,也称双塔,东是“镇国塔”高48.27米。西是“仁寿塔”高45.06米,两塔相距约200米,为中国典型的楼阁式建筑,但不同于传统建筑木制,它是仿木结构石塔,这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东西塔在建造上采用石质作为材料有一定的历史缘由。唐、五代所建的二座木塔到南宋时前后经过几次大火焚毁坏,所以后人在重建时吸取前人教训而采用石质材料。塔的工程浩大,塔身有五层高,前后历经十年才得以完工。

因为东西塔是由开元寺僧人主持修建的,所以它的装饰具有浓厚的佛教教义理

东西塔分别代表东方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塔的雕刻题材完全符合佛教教义的中心思想。

在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可以看到,塔壁上装饰有大量的浮雕

这些浮雕造型不各一,内容丰富。有四大天王、金刚力士等诸天神将。在表现手法上也有所不同。如一层门边的金刚力士,是以单个人物的形式出现,在手法上非常精湛、细致,而且线条流畅。

而在塔的最底部分,也就是一楼回廊下也有大量的浮雕,不同之处在于手法上相对来说简略一些,而且都是以故事性的形式出现。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艺术与闽南文化的关系

如“乳光受記”。画面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和二头鹿,用笔虽然简练,但却非常生动的传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再细心的观察就可以发现五层塔中每一层的浮雕所表现的内容含义各不相同,这些雕刻将佛传故事、佛教人物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三、东西塔浮雕的意义

东西塔的浮雕在为其起到装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宣传佛教的思想观念,雕刻的内容则完全是佛教的思想信仰,传播佛教的教义,它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它是外来文化与闽南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然这也是与当时闽南地区的雕刻水平发展是分不开的,从侧面的反映出当时闽南地区石雕的超高水平。其塔中的装饰及其雕刻为我们研究佛和当时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其精美的雕刻、流畅的线条、故事性的表达形式,

仍为现代雕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