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近日《封神演义》热播,吐槽不断,在剧情上妲己与杨戬谈恋爱,让人无力吐槽。不过让人想起童年神话剧《宝莲灯》,当年在央视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重播率也十分高。

《宝莲灯》是2005年在央视播出,讲述的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那些年央视拍了一系列的神话剧,《宝莲灯》只是其中一部。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而“劈山救母”又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所以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少年人的成长,呈现出来是一部“合家欢”的儿童剧。

但在这部儿童剧中,有了一个核心角色,焦恩俊饰演的二郎神杨戬。

杨戬在神话传说中如何的神通广大暂且不提,在“劈山救母”的故事里,他似乎总是那个脸谱化的坏人,因此在最初的设计,二郎神的人设就是一个坏人,只是后来剧组创作时改了设定,变成了二郎神冷酷无情只是为了一条无间的道路。

儿童剧的定位让《宝莲灯》在这条“无间路”上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剧情不能较真,不过整体上无论是主角沉香,还是灵魂人物杨戬,塑造的都十分成功。

这也是影视剧中少有如此浓墨重彩的描写杨戬,特别是央视财大气粗,在造型和特效上显得特别切合人物,加上焦恩俊“仙气飘飘”的外形和千人千面的演技,让杨戬更是大放异彩。

在《宝莲灯》成功的基础上,杨戬塑造的“圆满”基础上,时隔四年,原班人马《宝莲灯前传》正式开始,这次讲述的是杨戬的一生。

如果《宝莲灯》的定位是儿童剧,那《宝莲灯前传》的定位是正剧,且是一部以悲剧英雄为基调的正剧,但它真正塑造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大爱无疆”的神的形象。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焦恩俊的杨戬之前,大家对神的形象总是多种多样,似乎统一起来无非是他们无所不能,又大爱苍生。

杨戬的塑造却令人忽然发现,神是无可奈何,是灭磐重生,是悲苦无言,最终才得到了真正的大爱无疆。

前传中,杨戬作为主角,讲述他的一生,从父母开始,与许多的神话传说一般,天上的仙女,总会爱上人间的书生,因天宫无情,人间有爱。

可瑶姬不是书中那些秀美娇弱的思凡女仙,遇到爱后,就化身成一个小女人;杨天佑也不再是许多书生笔下带着书生的迂腐和清高。

瑶姬可以义无反顾的与杨天佑成亲,同时也能够承担所有的处罚,即便在弥留之际仍不愿因一己之私,连累天下苍生。

杨天佑可以傻气,说话呆呆的,可以很善良,连一株花草都不愿伤害,同样敢以凡人之身,面对天兵的到来,临危不惧一力承担,书生风骨当如是!

杨戬的师傅也可以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只懂得背书的糟老头子,不似一般世外高人脾气古怪,相反玉鼎真人十分活泼好动。

杨戬的婚姻是一笔糊涂账,为了圆《宝莲灯》中“英雄美女”的美谈,为了把杨戬逼入绝境,牺牲了他的婚姻。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杨戬与敖寸心,千年夫妻,千年纠缠,两人所求不过是一个爱字,彼此都认为自己付出了爱,殊不知两个孩子的爱,真挚却伤人。

杨戬的妹妹,“劈山救母”英雄的母亲,她的思凡是必要的,因为如前面说所,是自古皆然,毕竟杨天佑和瑶姬总是独一无二的。

三圣母的思凡,是压垮杨戬最后的一根稻草,也是杨戬“成神”路上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在整部剧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在把杨戬从一个“凡人”推上“神坛”,他无法制止,更无从反抗。

或许曾经反抗过,可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所以杨戬懂得:不要想着不付出代价就得到任何东西。

如果杨戬有私心,大概就是为了一家团聚吧,只是最终求不得,唯有求众生安稳。

如今,说起焦恩俊塑造的杨戬,他有血有肉,有缺点,他先是一个凡人,后来才成为一个神抵。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无数的神话传说的本质,是在凡人的想象投射中和口耳相传的文化中慢慢形成,无数美好,邪恶,平凡,超脱的设想,最后能够诠释出的形象,大概就是杨戬吧。

从《宝莲灯》到《宝莲灯前传》,由于定位的不同,前后人设剧情都做了很大改编,甚至有多处宁愿“崩了人设”都要圆儿童剧的BUG,不过整体并不影响主线创作,唯一较为遗憾的是前传中没有把《封神》中的场景表现出来,选择一笔带过。

剧中还有许多能够引起人思考的故事,比如爱和欲的区别,比如五哥作为一个小人的际遇,比如杨戬千年婚姻,神仙成婚也可以是一地鸡毛……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或者杨戬与嫦娥的“英雄美人”,彼此欣赏的不过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

杨婵的思凡,是因爱而爱,还是因为寂寞而爱,也许杨婵自己都说不清。

还有关于玉帝和王母的塑造,玉帝真的昏庸至此吗?不过是被权力蒙蔽的上位者而已。

所以,众生平等,神仙又如何!

《宝莲灯》系列:从儿童剧到正剧,是对一个神的塑造

此外,央视的特效一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表,足以笑傲中国特效团队二十年。

以往其他演员在演绎杨戬这个角色时,通常以额头上画一个眼睛,直观的表达出“三眼仔”的特征。

这一版最具巧思的是对于杨戬第三只眼的设定,以金色流云纹代替,平时就画一个流云纹,开启用特效,一般让它消失,既美观又不损演员颜值,这应该是神话中杨戬第三只眼打开的正确方式吧。

毕竟说好的杨戬变化无穷,连一只眼睛都搞不定,这法术太没有说服力了!

神话题材总是最好拍的,因为它们存在于千年的口耳相传中,同样也是最难拍的,因为时代在变,神话不能一成不变。

但是,老老实实的拍神话剧的人,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