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

胖脚丫8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目中的“乐天”即是白居易。在酒席间,白居易先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赞美刘禹锡的才华,以及对于刘禹锡多年被贬谪的极度不平和无奈感慨。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随后,刘禹锡就写下此诗作为酬对,抒发自己虽然寂寞蹉跎多年,但对未来未完全失去信心的豁达胸怀。

沉没的船只旁仍有千帆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有万木如春。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惋惜二十三年来被贬谪到巴山楚水的沦落光阴。此句对应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白居易此句的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已得到风光升迁,只有你在这凄凉之地寂寞地蹉跎了岁月,为朝廷对刘禹锡的贬谪感到忿忿不平。

“千帆”和“万木”比喻的是得到升迁的同辈之人,与“沉舟”、“病树”相对比,衬托众人之中只有自己被贬谪的凄凉和惆怅;但沉舟侧畔,有千帆过往,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让凄凉和惆怅中又多了几分希望和生机。刘禹锡以此来劝慰白居易,自己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不必为自己的寂寞和蹉跎感到忧伤;他这艘寂寞的沉船会重新起航,他这棵蹉跎的病树也会迎上春光。


倚斋听风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单阅。

其一,

是告诫有些不自量力的人: 那怕能中流砥柱,就是有一艘船被撞击受损,后面的船只照样迎浪前进,这里指大众的力量坚不可摧,多数毕竞能战胜孤立者。

其二,

鼓舞土气: 战争年代军人的精神就是前仆后继,一人牺牲了,后面会有无数个战士英勇前进。

其三,

自勉,人生有挫折,身体有病痛,遇上挫折要在那里跌倒了还要在那里爬起来;身体疾病那怕已病入膏肓,只有下辈有血脉相承,照样能开枝散叶。

其四,

对自然规律的感叹: 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强者崛起,弱者淘汰;季节更替,新陈代谢从而推陈出新。


文都杨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公元772年出生,祖上是有名的中山靖王刘胜,汉朝皇室血统,和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同宗。

刘禹锡小时候聪明过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几乎所有的唐代名诗人,少年时期几乎都表现出在诗歌上面的天赋,刘禹锡也不例外。

到了十九岁,刘禹锡外出游学,唐朝时期的文人士子都有游学的传统,其实就是出去见世面,拉关系,为将来的事业发展打基础。所以游学的地方,往往都是人脉资源最丰富的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因为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的刘禹锡在长安、洛阳一带的文化圈子中呼声很高,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年少成名,个人品牌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正式进入仕途了。

公元793年,22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和他同期考中进士的还有柳宗元。

什么样的关系能够称为铁哥们儿?——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刘禹锡和柳宗元虽然不是同窗,但是古代只要是同期进士,就算是同学了。所以早年间,刘禹锡和柳宗元关系很好。

两年后,刘禹锡通过吏部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开启官场之路。三十一岁,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当上了监察御史,荣升为京官。

唐顺宗继位之后,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主持新政改革。因为触及到藩镇、宦官和其他官僚集团的利益,改革因遭受反对而失败。公元805年,唐顺宗因此被逼退位,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

一直到公元826年冬天,刘禹锡应召回京,在扬州这个地方遇到了同样被贬斥应召回京的白居易。在宴席上,白居易很为刘禹锡所不平,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他叫屈: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为了答谢白居易的深情厚谊,刘禹锡提笔写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为回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早年间和柳宗元关系比较好,到了晚年,却和白居易走得比较近。白居易也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和刘禹锡同一年出生,两个人的命运也极为相似,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为上书言事而被贬。

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个人惺惺相惜。在相逢的席上,白居易拉着刘禹锡的手对他说:

刘君啊,你为我斟满了酒,我拿起筷子敲打着碗碟,给你吟唱一首诗歌。就算是像你一样才华盖世,名满天下,但是命不由人,不得重用,有什么办法呢?

抬眼望去满朝文武都是风光无限,只有你,真正有才能的人却独自落寞失意。朝中之人,频频升迁,只有你,遭遇种种不幸,壮志难酬。你才高八斗,名扬天下,按道理说遭受一些挫折也正常,但是遭到贬谪的二十三年来,你的曲折磨难也太多了!

好朋友为自己抱不平,刘禹锡心里自然也是感慨良多。他很庆幸在自己遭遇不幸的这二十多年来,还能给结交到白居易这样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刘禹锡接着白居易的话,继续说道:

白君啊,感谢你对我的理解。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破败的地方,虚度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听到笛声,想起以前的朋友们,有的已经去世了,回到家乡已经成了一个外人,恍若隔世,物是人非之感顿生。

但是有何办法呢?命不由人,我们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总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有千艘帆船飞驰而过,那已经枯焦的老树前面,万木争春。我已经老了,正如那沉船枯树,但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唱的诗歌,我心里很感动,又燃起了振奋的精神。来,我敬你一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况,虽然为二十三年以来屡遭贬谪的生活充满了惆怅和感叹,但是他却又显得风轻云淡,潇洒自如。既然命不由人,何必苦苦纠结于功名利禄呢?对于仕途的沉浮,刘禹锡没有抱怨,而是以豁达的胸襟,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河流不会因为一艘沉船就干涸,春天也不会因为一棵枯树而离开。我们要尊重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接受变化的过程,没有必要计较于一时的得失,还是要收拾好心情,再次选择出发。

相对于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的诗歌,很显然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歌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得以传唱千古的原因。


END.


博书


很喜欢刘禹锡的这一句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微信的个性签名。

沉舟,是每个水上人都很悲伤的事情,小则伤财,大则丢命。尽管水路有危险,毕竟还是少数,还有更多水手,勇敢拼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的勇敢奔向前方。

病树,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人也有生老病死,不可抗拒。病树和病人一样让人伤感

从刘禹锡的诗句开头可以知道,作者当时身体欠安和仕途失意的现实现实状况。

但笔锋反转,用千帆过和万木春的描写,让人耳目一新,瞬间看到生活的希望。从作者的诗句,可以看到刘禹锡在历尽生活的颠沛流离,仕途的坎坷遭遇之后,仍然以强大的内心世界,乐观的对待自己眼前的不幸与困苦。引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的一句原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的家乡就是刘禹锡出生和安葬的地方,墓园距离我家两公里,现在开辟成了一个免费游园,闲暇之余经常过去走走,对于禹锡喝的历史了解的相对多一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愿禹锡哥的乐观浪漫主义激励大家,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勇敢乐观的面对未来美好生活。



极简状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先给大家看一看这首诗的全貌,做戏做全套,看诗看全貌嘛。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写的通俗易懂,是刘禹锡一贯的风格,这位爷不喜欢云山雾罩的让读者猜哑谜。诗歌的意思一看就明白,铁锤文史把这首诗做了一把灵魂翻译:

我在巴山楚水这些苦地方混了23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个糟老头。

可是啊,沉船旁边有千帆起航,病树的旁边有万木逢春发新芽。

今儿弟兄们喝酒唱歌KTV,总要扬眉吐气爽一把!

见笑见效奸笑。

虽然本锤翻译的糙了一点,可是作者那种叹息青春逝去的憾意,还有那种保温杯加枸杞子的倔强,还是表达出来了。

当然了,这首诗不可能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这么浅显。当读者诸君知道了刘禹锡这个人的一生行迹,就会充分理解,刘禹锡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先看这首诗的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酬和诗。我们今天的生活太俗,朋友交往也就是推杯换盏,你请我喝个酒,我请你吃个饭。古人玩得要高雅许多,你给我写一首诗,我也回赠给你一首。这叫酬和。

乐天是谁呢?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白乐天是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在扬州的酒局上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给刘禹锡赠诗一首,刘禹锡马上写了这首诗回赠白居易。

高雅,高级!

必须说的一点是,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一对好基友,好到什么地步呢,两个人互相酬和的诗足足够编一本诗集出来,这可真是真友(xian)谊(de)啊。

大家想不想知道,白居易送给刘禹锡的诗里面,写了什么呢?

(自我脑补播音腔)

请您欣赏唐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作者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的诗歌也是很通俗易懂的,据说缝补衣裳的老妈妈都能听得懂白居易写的诗。

这首诗,本锤再次灵魂翻译一把吧。

酒杯都满上,敲敲盘子给我打打节拍。刘禹锡啊我的好兄弟,虽然写诗号称国手,可惜运气实在霉透。别人升官发财,你却一生寂寞。虽说你被才华名气拖累,可是一倒霉就是23年,你也真的是没谁了!

在白居易这首诗里,充满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更多的是对刘禹锡一生的惋惜。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诗歌的调子是低沉的,颓废的。请叫我颓废哥白居易。

你也别怪白居易太颓废,实在是刘禹锡的人生遭遇实在过于坎坷艰辛。

要说这刘禹锡,实在是太传奇。出生嘉兴富贵家,有钱有田乐无边,文章写得好,少年成名早,赶上永贞革新,改革又弄潮。

永贞革新是中唐之后一个短命的改革,由王叔文和王伾牵头,再加上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在内的一批改革派官员加入。人称“二王八司马”。后来因为触动了太监的利益,改革失败。这里要说一下,中唐之后,太监是手握军权的,实在是够奇葩的。你能想象得到,几个太监能让老皇帝下台,小皇帝继位吗?

这就是发生在刘禹锡时代的历史。

永贞革新失败,二王下场凄惨,一个贬官,一个赐死。其他八个司马也是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只是越踢官越小,越踢,落脚的地方越恶劣。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柳州,虽然写下了《永州八记》这样的好文章,可是先后得了一身的病,不到五十岁就送了命。

刘禹锡的身板比较硬朗,硬生生在京外漂流了二十三年,从湖南赶到广东,从广东赶到四川,又从四川被撵到安徽。

插播一条消息:刘禹锡千古名篇《陋室铭》,就是在安徽和县当小官,被顶头上司克扣待遇,原来的三室一厅被克扣成一室一厅,然后写出来的好文章。

陋室不是自谦,是真正儿的一间半小破房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哈哈。

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刘禹锡在和县被罢官,被调往洛阳的时候,途径扬州,遇到了好基友白居易,酒足饭饱之后写出的千古名篇。

这首诗中,最著名的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关于这两句诗的解释,历朝历代的看法都不一样。有的人是说这是刘禹锡认命了;有的人说这是刘禹锡自怨自艾,还有的说这是刘禹锡在嫉妒别人,哀叹自己命苦。把自己比喻沉船,病树。

但是铁锤文史还是赞同另外一种说法,刘禹锡在感叹自己命运多舛的同时,还是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在其中。

这才是这首诗的可贵之处。

铁锤文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这是因为刘禹锡不是一个认怂的人。

实际上,刘禹锡是一个打不垮的小强,刘小强。哈哈。不幸的话,我举个栗子。

在被贬官到朗州10年之后,刘禹锡奉旨回京,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紫陌红尘拂面来 ,
无人不道看花回 。
玄都观里桃千树 ,
尽是刘郎去后栽 。

这首诗其实是暗喻的,拿桃树比作得意登场的政治新贵,把看花人比喻那些投靠新贵的墙头草。结果诗歌流传出去得罪了新贵:看来在下面受了10年最,刘禹锡还是没有觉悟啊,继续搞他!于是刘禹锡被贬到连州。这一走又是14年。

14年后刘禹锡回到长安,二话没说,直奔玄都观而去。完事之后写出了一首 《再 游 玄都 观》,比上一首还要风光: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
种桃道士归何处 ,
前度刘郎又重来 。

看见没有?前度刘郎又重来,老子刘禹锡又回来了,你们能拿老子怎么办吧。

啥叫不服软,这就是不服软的精神。

刘禹锡就是这样的铮铮铁骨。西方人喜欢说,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把你打败,像刘禹锡这样的,就是无敌的。

在这一点上,刘禹锡和白居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位关系很好,可是即便是相同的题材,两个人的诗风也是大相径庭。比如他们有共同的好友元稹等人先后离二人逝去。白居易四年亡友的时候,写出的诗歌是这样的:

长夜君先去 ,残年我几何? 秋风满衫泪 ,泉下故人多 。

感情很真挚,但是气势上面悲悲切切,很丧。

同样的事情,刘禹锡怎么写呢?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

你看,伤感朋友远去的感情也到位了,可是比白居易多出一个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这是对天地自然万物更替的感悟,生死不过是自然循环的一个过程耳。

同样是描述老年人的生活,在白居易手下是这样的。

与君俱老也 ,自问老何如 ?
眼涩夜先卧 ,头慵朝未梳 。
有时扶杖出 ,尽日闭门居 。
懒照新磨镜 ,休看小字书 。
情于故人重 ,迹共少年疏 。
唯是闲谈兴 ,相逢尚有余 。

年老眼花,万事提不起兴趣。

刘禹锡的和诗呢:

人谁不顾老 , 老去有谁怜 ?
身瘦带频减 ,发稀冠自偏 。
废书缘惜眼 ,多灸为随 年 。
经事还谙事, 阅人如阅川 。
细思皆幸矣, 下此便俺然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

刘禹锡也描写了老年生活的各种无奈,但是人家话锋一转,说出了: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 这样乐观豁达的升华,让整首诗的精神为之一振,境界为之一升。

我想,这可能就是刘禹锡能够被称之为“诗豪”的原因。

元朝文学评论家方回评价刘禹锡说:

刘梦得诗格高,在元白之上,长庆以后诗人皆不能及。

这个评价是相当高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看到方回这段话,点点头写了一个注释:

论梦得是。

铁锤文史个人认为,人生有高也有低,但是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地,自己的一口气不可以下坠,不可以松懈。否则话很容易躺倒泥塘里面仰望星空。

在白乐天和刘禹锡之间,我宁愿选择刘小强。

各位同意铁锤的观点么,同意的话Q1。


铁锤文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以及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这首诗同时又暗含深意,表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这首诗最经典的就是这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为:翻覆的船只旁边仍然会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树木在不断生长。

这句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深层次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一样,如果你不努力,那么最终也会被别人追上,被人淘汰。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太阳明天会照样升起。

所以我认为我们能从中学会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停止向前,或许有时会遇到困难与挑战,但是我们千万不能自暴自弃,当你停止不前,那么就会被别人取代,最终失去竞争力。


妙哉书道


刘禹锡的这两句诗,其实是充满了哲理,诗人正是以一种极为顽强,同时又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无论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打击,那也要保持这种顽强的精神,以及这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这也正是这两句诗,所传递出来的一种哲理。

说起刘禹锡他的很多诗作都充满了这种哲理,这也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意,而且始终是受到各种打压,尤其是参与了”永贞革新“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开始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先是被贬到了湖南的永州,此后他短暂地回到过长安,可是由于游玄观写下了《游玄都观》一首,从而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岭南连州,此后他一直被贬,再也没有进入到唐朝的政治中心。

而他写这首诗时,也是当时遇到了白居易,两人在洛阳见面,两位老朋友的这次相见,可谓是感慨万千,酒席之间白居易先是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随后刘禹锡便是和了这么一首诗。也正是在这一唱一和之间,诞生了这么一首伟大的作品。

刘禹锡年轻的时候便是有着过人的才华,当时他19岁游学长安时,便是在士林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了当时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而且他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很顺利地高中,随后的博学宏词,也是轻轻松松地通过。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柳宗元,两个人可谓是惺惺相惜,最终成为了好友,又在他的引见之下,认识了当时的改革人士王叔文,几个年轻人开始致力于改革,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永贞革新“。

这一场原本轰轰烈烈的改革,但是由于触及到了既得利益的者的利益,最终遭受到了打击,一些权贵和宦官开始拥立当时的太子李纯,然而他们这些年轻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又是左右摇摆,最终酿成了大祸,改革派的领军人物王叔文被踢死,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则是被贬到外,这场改革也就此黯然收场。

刘禹锡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种人生磨练,从而才能够写出如此深刻,同时又充满哲理的诗句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其实不难理解,前面的第一二句,诗人则是描写了自己被贬之后处境,以及自己在二十三年来的生活,这样的一种描写,立马使得这整首诗,显得充满了一种凄美之感。

第三四句诗人尽管使用了典故,但是这故事大家都很是熟悉,一读他便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第五六句也正是此诗最经典的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这两句诗它大致的意思是,江面上曾经翻覆这船只的地方,现在依旧还是有无数的般只经过,而且是千帆而过,已经是病死了的树前头,还是生长出了新的叶子。在这两诗中,也正是表达了一种人生感悟。

最后两句则是更加好理解,诗人也正是听了白居易的诗,从而倍受振奋,从而他才会说自己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所以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并不是普通的两句诗,更多的还是传递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态度,而要真正地理解这样的诗句,则是要经达一番人生历练,才能够真正地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品诗读词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主的问题就出自刘锡禹这首诗的颈联。

这首诗是刘锡禹因主持新政改革失败遭贬,于唐敬宗即位后重新召回京师时,在杨州遇到同样被召回京的白居易而作的回赠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联的思想是积极的,是一种看透世事的超凡脱俗的境界;是一种摒弃过去,展望未来的乐观精神。你看,在沉舟旁边照样千帆竞发;在枯萎的病树前面,万木碧翠春意盎然。不必纠结已往的得失,还是展望希望的未来吧!

这是我对这二句诗的粗浅理解,以祈抛砖引玉。



8232354703122老三届



这又是一联著名的诗句,同许多著名的诗句一样,名扬千古,百世流芳。

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笔下。

诗人是在一次接风宴会上为了奉和白居易专门为他而作的诗句后有感而发的。为了了解其中的全貌,我们不妨把两者的诗句都摘抄下来,以便更好的解读、品鉴: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之前,刘禹锡被贬异地受尽磨难,但诗人一直保持了乐观豪迈的天性,达人豁朗,乐天知命。虽然二三十年不幸的遭遇让诗人屡逢险境,心志砥砺,但诗人无愧于“诗豪”的称谓,一直怀有泰然处之的豁达襟怀,对前尘往事、宦海沉浮视如过眼云烟,总是那么开朗而畅达,也对其间的故友凋零、物是人非进行了缅怀和鞭挞,更展示了诗人荡阔的胸怀,把那些沉疴过往看成了人生之历练和生命之必须──在无数沉船堆积的侧向,依然是千帆竞发,直济沧海;枯木之旁,照旧是绿意开满了枝头,一片春意盎然。

在不仅是是对那段过往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畅望和期许,字里行间自带了那种不甘沉沦、自我振作的精神,难怪此诗一出,白乐天哑然失色,无论是诗品上还是立意上,刘禹锡都远胜白乐天一筹,也道出了自古而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以饱满的文学形象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诗界和读者的厚爱。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字面翻译就是一艘沉入江底的船上头的水面上仍有千百艘的船驶过,老了病了的树木旁边万木竞春,欣欣向荣。这是字面意思,但是我们知道作为诗歌来说,很多诗句都有其深层的内涵,或是作者由景触情引发的对自然哲理的思考或是其对家国百姓或者自身命运的感叹等等。我们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看,刘禹锡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恰好被贬谪,而自己的身体也很不好,这时的他是心灰意冷的,他借用“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常年饱受疾病困扰仕途无望的坎坷命运。但是这首诗的升华之处在于诗句前后意向的对比又猝然使作者超脱于此时悲凉的情景达到了超然物外的释然心境。“事物更迭乃是自然法则人力又何必去干涉,我这样怨天尤人不也是违背了自然法则嘛,那就随他去吧”。拨开云雾得见天明!

所以这首诗也暗示了社会的发展蕴含它本来的规律,新事物必然推翻旧事物,不必过分在意,要时时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