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溥儀生父載灃在兒子面前的自稱,滿人引以為傲,漢人卻無法接受

1908年,是清朝多災多難的一年,這一年,光緒和慈禧先後去世,而且還是一個前腳走一個後腳跟,要說沒點貓膩,估計大家都不太信。拋開這個不說,名義上和實際上的掌權者過世,對大廈將傾的清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溥儀生父載灃在兒子面前的自稱,滿人引以為傲,漢人卻無法接受

不過慈禧並不是直接撒手不管的,她在臨終前還是安排了後事,其實早在戊戌政變之後,她就有心廢黜光緒,另立新帝,只不過最終計劃泡湯,還引發了“庚子之亂”,造帝計劃不得不推遲進行。慈禧最後選定了載灃,並把他的兒子溥儀立為儲君,遺囑光緒走後,由溥儀接任皇位,隆裕皇后垂簾聽政,載灃為攝政王。為了彌補對兒子的愧疚,同時確保隆裕可以繼續掌權,她做了不少部署,其中最主要的是讓溥儀過繼給同治為嗣子,同時也認光緒做爹,也就是“承祧同治,兼祧光緒”,這樣子同治有了香火傳承,隆裕也可以繼續當太后,而不是皇嫂。

溥儀生父載灃在兒子面前的自稱,滿人引以為傲,漢人卻無法接受

溥儀即位後,雖只有三歲,但再小的孩子也是皇帝,規矩不能壞,大家見到他都得叫“萬歲爺”,更有不少人得跪下來自稱“奴才”,溥儀的生父載灃也不能例外。不管以前他和溥儀是什麼關係,現在就是君臣關係,載灃見了溥儀得自稱“奴才”,還要行叩拜禮,這個規矩不可以隨意打破。大家也可以再看看溥儀的年號,那是“宣統”,啥意思呢?就是不要忘記自己如今是正統,不再是旁系,需得認同治光緒為父,繼承他們的基業,而不是生父。

溥儀生父載灃在兒子面前的自稱,滿人引以為傲,漢人卻無法接受

這個稱呼讓人們聽起來感覺很心酸,畢竟一個父親竟然給兒子當奴才,這有違孝道禮法。但是這在君權制度和滿清規矩之下就不算什麼了,而且“奴才”這個詞還是滿族大臣喜歡的自稱,他們以當奴才為自豪,因為只有滿人才可以向皇帝自稱奴才,以示親近,漢人則沒有這個資格,相當於一個是家奴,一個是外臣,孰近孰遠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