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惊堂木一响,哩个啷个啷。我来贫一段,请君听真详。

列位,吃了吗您哪?今儿咱接着聊。

这北京小吃儿啊,品种繁多,工序复杂,那叫一个“足性”。另外,老北京人还有个喜好,什么呢——尝鲜儿!

也就是说,一些食料的选取最好是应时当令。

而在烹饪的手法上,不一定要有什么多样的技法、什么精巧的工艺,讲求两个字——“风味”,可以说,“风味”乃是老北京小吃儿的“魂儿”。

过去北京有一道菜叫韭葱碧翠。听着就那么雅!其实这不过是由初春的韭菜和一种滴溜溜儿的小肉肉爆炒而成,鲜香爽嫩,契合着时令。

特别是这滴溜溜儿的小肉肉,与这初春的韭菜可以是说崔莺莺撞见了小张生——挺有故事的一对儿!

说到底这小肉肉不是别的,乃是水里边隐藏着的一个小宝贝儿——螺蛳。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熟咸螺蛳,五香的嘞!大人吃了清眼,小孩儿吃了磨肌。”

这是早年间胡同里的一声吆喝,螺蛳清眼、补钙等功效乃是大家都认可的,冲这个,叫螺蛳为 “小宝贝儿”不为过吧(有些60后、70后们都会有摸螺蛳的经历和记忆)?

每每听着这一声吆喝,院儿里的孩子们一准儿撒欢地跑出来,手里边各自拿着“家伙”——什么大花碗小瓷盆儿、破瓦罐子洗脸盆儿。卖螺蛳的小贩们一般都是挑着个担子,一头担着白吧呲咧的木桶,顶上兜一块白布,桶里盛着炒熟的五香螺蛳,兹要是一揭开这层白布,一股子鲜爽清香直冲人的鼻子,勾人的馋虫。

担子另一头则是一个柳条筐,筐里装着席篓,篓里面乃是泛着些微气泡的带着青苔的鲜活螺蛳,多半是不久前才打捞上来的。大人们,特别是那些二大妈三大妈四婶儿五舅母们,喜欢拿个笊篱从篓里捞出个头大小差不离儿的活螺蛳,放在自带的粗瓷碗里,拿回家自己炒了给家人吃。

孩子们嘴馋,哪管那个三七二十一的,早就带着哈喇子抓起零七八碎的几个来,逐个儿把滋味砸吗个爪儿干毛净。

吃咸螺蛳过去常用酸枣树上的木刺儿,卖螺蛳的可都给备着呢!用这木刺儿将肉肉从硬壳里挑出来吃。

螺蛳这个“小鲜肉”一般春天吃最好,为什么呢?还没有产籽,肉质肥嫩。赶等过了清明了,就不太好吃了,它长籽儿了,吃起来格里格登的,牙碜影响口感。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活螺蛳您刚买回来,马上就炒了,您可就嘬瘪子了!土腥味儿太大!吃之前您得准备一大木盆,里面放满清水,将活螺蛳放在里面一到两天,最好再滴上几滴菜籽油或香油,干吗呢?让这调皮的“小鲜肉”洗个痛痛快快的澡,将体内的泥沙洗(吐)掉。

这帮小家伙一旦见着水了可就来了十二分的精神头,张开滑盖儿,露出吸盘,慢慢悠悠溜溜达达的就往盆沿儿上爬……

待泥沙吐尽,您就可以上锅操弄了。螺蛳不外乎就那两种做法:爆炒或水煮。

炒螺蛳得用大锅,多放葱花、姜末、花椒、黄酒、酱油、糖,爱吃辣的可放些辣椒,希拉拉哗啦啦的猛火炒作。不但动静大,动作还要快。临了还要上锅盖儿焖一小会儿,最后撒些碎盐,就可以出锅了。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水煮最得其味,不过您在煮前有一个啰嗦事儿:先剪断螺蛳的尾巴,目的是好入味儿。煮水不是一般的水,是沸腾的花椒水,里面再添些作料和咸盐。螺蛳放里面一开锅,您就得麻利儿地拿笊篱捞出,齐活儿!

吃的时候须得全身心的投入,享受一个过程,先用牙签将螺蛳头上的“盖头”拨去,挑出小鲜肉,有人喜欢醮些醋、蒜等作料;有人则喜欢白嘴吃;有人干脆就“直来直去”:咕嘟起他那大厚嘴唇子,叼住螺蛳猛的一嘬,就听滋溜一声,汤汁鲜美的螺蛳肉就一股脑地进了嘴里;而最地道的吃法,乃是用它来下酒,或挑或嘬,香美醇浓!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北京城东南,有个2000多年历史的小镇叫西集,那里产的螺蛳特别的丰腴鲜美,只因为西集地处潮白河和京杭大运河边儿上,得天独厚的水域优势造就了这里的螺蛳独特的风味。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就在西集小街上的十字路口,常年有卖咸螺蛳的摊位,很是兴隆,每天不到晌午就差不多只剩下汤汤水水了(透露一个经验——水煮的最好吃)。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八  咸螺蛳

远近的“馋鬼”们经常顺着味儿就去了,一准儿连尝鲜儿再捎带回来,更有像我这样的酒鬼们,约三会友,就近找个小酒馆,就着新鲜的螺蛳、一杯二锅头,妙不可言!

不过西集产的螺蛳,在远近并不叫螺蛳,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西集小鲍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