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京剧中的西皮流水指的是什么?

西皮: 是京剧声腔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首先了解一下西皮声腔的起源:西皮声腔直接脱胎于秦腔。因而西皮声腔具有北方音乐挺拔、高昂、激越的特点。“皮”:作为戏班行话,流行于湖北和湖南。比如把“一段唱”说成“一段皮”、把“开唱”说成“开皮”、把“慢板”称之为“慢皮” 是戏班的行话,关于西皮的“西”:大家都知道它是和陕西、山西联系在一起的,如明清时代就把山、陕商人称作“西商”、“西客”。把山陕会馆称之为“西会馆”,把山陕戏班称之为“西班”。显而易见的是,“西”是指山、陕西,“皮”指的是“唱”,而“西皮”就是“山陕的唱”。

西皮唱腔的旋律活泼、跳跃、高亢、刚劲有力,色彩明亮,节奏多变(可快、可慢),多用它表现奔放、激昂、欢快的情绪。

为西皮唱腔伴奏的京胡定6 3弦。

演唱西皮声腔的常用调门是:老生和花脸行当常用调是F调和E调,嗓子条件突出好的可用升F调、甚至用G调来演唱,嗓音条件有限者,可用降E调演唱。老旦演唱西皮声明腔的常用调门是F调、升F调和G调。旦角、小生行当是用小嗓演唱的,常用调门是E调和F调,而演唱“娃娃调”唱腔则要用G调。

西皮唱腔上句的基本落音是:2、3、6、6。下句的基本落音是1和5。特殊处理比如“嘎调”式唱腔的上句,可落高音“1”和“5”。

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汉一带,同当地的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据说湖北人称唱词为“皮”,因而称陕西传来的腔调为“西皮”。也有称“襄阳强”或者“北路”的。西皮的主要板式有:导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等等。适于表现激昂雄壮、活泼愉快的情感,叙事性较强。

流水: 全称“西皮流水”,为西皮腔下有板无眼的板式,结构紧凑。比“二六”快比“快板”慢,叙说性强,是西皮唱腔中深受欢迎的一个板式。

西皮流水:为西皮腔下有板无眼的板式,结构紧凑。比二六快比快板慢,叙说性强.除首句以外一般抬板起唱。

京剧中的西皮流水指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