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农村这些讲究你知道多少?

屯中琐事


又到一年年底,相信很多人已经买到或者正准备买回家的车票,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一个人每一户人家都会用心对待,明天就是腊八节了,农村人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后很多农村人都忙碌起来了,准备置办年货。

年前的腊月和年后的正月,都可以算作春节期间,这段时间农村最为热闹,小孩犯错,大人也不会打骂,顶多说一两句,毕竟过年了,大家都要高高兴兴,欢欢喜喜,不过正因为腊月代表一年的结尾,正月表示一年的开始,为了明年能过得平平安安,农村人在这两个重要的月份里,有很多规矩,或者说习俗、避讳。

以前进入腊月后,要是谁家准备搬新家,家中的老人就会说“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用这句农村传了几千年的俗语来劝说不要搬家,等到腊月过后再搬,不过这句话有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意思在里面呢?

“腊月不搬家”其实有很多原因的,首先从天气方面考虑,腊月里往往天气寒冷,搬家少不了到处走动,寒冬腊月人在外面跑来跑去,很容易感冒生病的,尤其是老人,要是搬家磕到连年都过不好;其次关于“腊月不搬家”还有一种原因,是人们觉得不吉利,俗话说“人搬穷,火搬熄”,因为即将过年,家中的祖先或者灶王爷可能会对新家不太熟,会对家庭的福运产生影响。

至于这“正月不理发”应该很多人都听过,农村老人常说小孩到了正月不能剃头,因为“正月剃头死舅舅”,所以农村的小孩往往会在腊月里把头发剪了,毕竟接下来的一个月是不能剃头的,所以每年进入腊月和2月的时候,农村的理发店往往是人满为患。不过关于这个正月剃头死舅其实算是误读了。

根据历史记载,清兵入关后,强制百姓剪头,而且提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措施,大概在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的前后出现了“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人们为了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就有了“思旧”的说法,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讹传为音相似的“死舅”。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喜洋洋,祝愿大家都能有一个快乐的新年,不知道大家那里有没有什么关于新年的习俗?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山农老兵


这句话既是俗语,也是一种习俗,要分两层来理解,分别说一下。


正月不理发

正月不理发是为了舅舅考虑,因为正月剃头死舅舅嘛,我家小外甥正月要理发,我就愣是不同意他去,我的命多金贵啊是吧。不过独生子女这一代不用担心了,尽情剪头,反正也没有舅舅。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个讹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在清朝入关之后,为了控制汉人的思想,作出了一系列强制措施,主要体现在剃发易服。大家看古装剧都知道,清朝以前,汉族男人的发型还是很帅的,清朝男人就不一样,同意留辫子。

为了让汉人剃发,清廷出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措施,意思是:头发和小命,你只能留一个。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小命重要,但是毕竟是臣服于另一个新朝廷的统治,很多前朝遗老对明朝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在这种强烈的感情趋势下,人们又不能公开与朝廷作对,于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正月这一个月不理发,以此表达思念明朝的感情。

后来在习俗的流传过程中,思旧就成了死舅,让人哭笑不得,让舅舅提心吊胆。

腊月不搬家

腊月不搬家主要还是图个吉利,在中国古代,搬家不像现在,随时想搬就搬,那时候搬家很有讲究,为此有一整套理论体系:

《移徙法》曰:‘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论衡·难岁篇》

上面引用这段话,虽然跟“腊月不搬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们也可从中看出古人对搬家这件事儿的重视程度。

又有俗话说“人搬穷,火搬熄”,腊月离过年就不远了,大家自然希望家里红红火火,这一搬,把家里火搬熄了,多不吉利啊。

再者,在传统中,过年前是天上的各路神仙到家里视察的时候,比如腊月二十三就讲究送灶神,你把灶神送走,然后搬家了,等老爷子回来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多尴尬,而且灶神爷蛮小心眼的,他记着仇来年到玉皇大帝面前就不会“上天言好事”了,多不吉利啊。

另外,过年前后大家都会忙着走亲戚,中国有注重家族的传统,亲戚之间是要多走动的,古代通信又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可能这一搬家就把亲戚搬没了。



也可自话


腊月不搬家,正月不理发,这话只是过去比较愚昧的时期里,大家的穷讲究而已。现代社会已经没有那么多禁忌了。

比如腊月不搬家,在现代社会就不成立了,要知道搬家公司最忙的时期,就是腊月了。因为,很多人在年底时辞职了,或者换工作了,或者从城市回农村创业去,都会找搬家公司帮忙去搬家的。

又比如正月不理发,在现代社会也没有太大意义了。基本上,每年春运期间,理发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好到要涨价来控制客流量。像我这边,春节期间理发店,基本上涨价50%。

那么,按现在社会的现状来看,是不是这话就是乱说的呢?其实不是的,这话在过去比较讲究的年代里,还是很多人认可的。

在过去时代,对于过年是特别讲究的。一般从腊月初八吃完腊八粥,就开始算过年了。当然了,从腊八到除夕夜,这个过程属于准备过年阶段。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而忙碌着。

比如,腊月初九到腊月十五,是处理年猪,做粉条,去收借出去的钱的时期。腊月23前,是买春联办年货时期。腊月23送灶王爷上去。腊月24,25搞卫生,后面几天是准备年糕,准备除夕扣肉,饺子等之类的。


基本上,整个腊月都是在准备过年中,大家都是比较忙的。在过去农村,像处理年猪,做粉条等很多工作是无法一家人自己搞定的,是需要别人协作完成的。有些人害怕大家帮了别人后,别人搬走后就不帮大家了。于是,就有人提出腊月不搬家的约定。

而一些债主们腊月去讨钱时,也最怕借钱的腊月搬家,都不知道去哪里讨债了。债主们,为了好掏钱,就到处说腊月搬家的都是穷人。后来,说多了,慢慢地就变成了腊月搬家会变穷的说法。


正月不理发。其实,最开始在清时期,都是要在正月剃头的,这是满人的习俗。可是我们汉人,可不这么认为了。他们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抵触他们。于是,就流传了正月理发会死舅的说法。其实,正月不理发,就是一种思旧,思念汉人的天下。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精神上对满人的不满。

现在时代,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基本上,腊月搬家都是常事,正月理发也很普遍。甚至腊月搬家,正月理发生意会更好。

这话用在现代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大家听听就好,不用在意。


村哥小凡


农村有着很多风俗习惯,而“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几乎是人人都知道而且都比较遵守的一种风俗,但是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讲究?人们又为什么会一直遵守着这些风俗呢?咱们今天来聊一聊!

“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

正月不理发:人们都说“正月剪头死舅舅”,其实这种说法显然是迷信的,真正的说法是“思旧”,这个风俗还是来源于清军入关,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表现出“削平四周, 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就施行剃发的政策,但受到了人们的强烈抵抗,绝不剃头。

但为了施行这种政策,清政府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措施,在威压之下,人们只能服从,但是却“正月不剃头”这种行为表示是明王朝的思念,所以“死舅”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只不过这种说法被人们流传下来!

腊月不搬家:腊月不搬家是因为腊月即将过年,除了因为过年的时候灶王爷或者家中祖先不认识新家位置,对家庭的福运不吉利的迷信说法之外,还是因为搬得新家没有人烟气,周边的邻居也不认识,没有过年时的热闹氛围。而且陌生的地址也给前来拜年亲朋多增加一些麻烦。


和谐幸福晓路


“腊月不搬家,正月不理发”,农村的春节老话儿,都有什么讲究?

春节源于古代一个驱赶野兽“年”的传说,是咱老百姓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从腊月初一炒豆子开始,这个过年的内容就正始开始了!接下来有腊月初八喝粥,然后“过了腊八就是年”,到腊月23(南方腊月24)小年,打发灶爷也上了天......

早前的人们从腊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廿五都属于过年的区间,有着诸多的讲究和说辞,“腊月不搬家,正月不理发”就是其中的一句。



腊月不搬家

农村人传统上认为腊月里是不宜搬家的,一方面因为寒冬腊月是年中最冷的日子,搬迁新家以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让住房温暖起来,这样消耗大,人也容易感冒。另一方面,老人们认为,腊月里是人*gui*神三界交流最频繁,如果在腊月里搬了家,逝去的祖先就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准备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有可能因为搬家的吵闹,而动了肝火!而躲开腊这个时间,从前的过往也就一笔勾销了。所以人们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来降吉祥”的!



正月不理发

相对于腊月,正月里的讲究更多。人们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又说,“二月二,龙抬头”,为的都是躲开正月这个时间去理发。民间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头发来自于母亲,而舅舅代表的是母亲的根基之处,所以人们认为理发的时间对舅舅的影响最大,小孩子在13岁以前理发,后面都要留一撮舅舅毛呢。



此外民间还有正月理发会死舅舅的说法,这个虽然不可信,但却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十分吻合。“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这一天理发,叫的是理龙头。如果在正月理了发,那在二月二就没发可理了!



综上,正是因为人们对春节的重视,才有了这么些习俗交织在一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虽然现在的人们对这些几乎摒弃不顾了,但这些所有的存在,起码表达了过去时代的种种,我们可以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来了解和对待。

至于生活中的搬家和理发,那自然是咱认为什么时候合适都是可以的!没必要因为这句俗语而纠结于心。

祝新年快乐!一切如意!


村姑说村事


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应该分开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正月不理发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正月不能理发”这一习俗,因为正月理发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不少地区,也发展出一些“讹人”小段子,腊月之后,小朋友就可以以此讨红包,“舅舅,你看我这绺头发长得像不像一百块钱的大红包?”,那些做舅舅的便不得不为此买单!其实,也在提醒人们,春节节前把头发理了,可以以新的形象示人。

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一些古籍文献的查证,发现“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一说法有来历,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正月不理发的传统观念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喜欢选择农历二月初二剪头,因为二月二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流传着理发的习俗,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天理发,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腊月不搬家

“腊月不搬家”所要考虑的原因很多,比如气候,腊月里往往天寒地冻,寒冬腊月搬家很容易感冒生病,尤其是老人更是不便。为了搬家磕到连年都过不好显然不符合民间风俗。

另外,还考虑到春节在即,此时搬家可能不吉利,俗话说“人搬穷,火搬熄”,因为即将过年,家中的祖先或者灶王爷可能会对新家不太熟,会对家庭的福运产生影响。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腊月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从生活上考虑,“腊月不能动迁搬家”的说法,其实也是考虑到新房的温度都偏低,家人住进去对可能对身体不好。腊月本是一年结尾,辛苦了一年,本该好好休息,享受一年的辛劳所得,腊月再搬家预示明年一年不得安宁。

估计也有迷信方面的原因,民间认为,灶王爷在腊月要回天庭,各路神仙也进入年终总结阶段了,如果选择这个季节搬家,灶王爷就找不到回路了,这意味着新家有可能请不到灶王爷了。

往远了讲,古人的搬家和我们现在的搬家不一样,不仅是远距离搬迁,还得连同家禽家眷一起搬离,极寒的月份搬家显然不利于成行,那么不仅古人自己受不了,而且大多数家禽更是会在长途跋涉中冻坏。

综合来看,“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都有其民俗传统方面的考量。


三立视界


传统认为,腊月搬家,祭祀新神,玩恩负义;正月理发,与明清朝代更迭有关,正月剃头死旧,其谐音“死舅”。

“腊月不搬家”

是一项传统习俗,其渊源是神道信仰。古人讲究的是“门闾腊先祖五祀”,即祭祀先祖和门、户、天窗、灶君、土地五位尊神,感谢本年的庇佑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这是古人一种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敬畏自然“知恩图报”的认识吧。因为腊月是祭祀户内尊神的时节,搬家,祭祀前户尊神,新家来年没有保障;祭祀新房尊神,忘恩负义,必有祸患。所以,干脆就不搬家,结了今年的“旧账”!

“正月不剃头”

据说与清朝强迫汉人剃发有关。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剃发可以说是新的开始。但一些人为了表达心中对少数民族入主的不满,故以“思旧”(可以理解为去年,也可以理解为前朝)为念,谐音正是“死舅”,表达不屈的行为,就这样演变成为一项习俗。


欢迎关注“四时农谚”,探讨更多乡村话题!


四时农谚


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凳不离三的意思是指:板凳的长度最后一定要带个“三”,取自“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意思就是说坐在这同一个长凳上的人都是好朋友或者是好兄弟。

门不离五的意思是指:门的长宽最后尾数是“五”,代表着五福临门,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福,也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

床不离七的意思是指:木匠在做床的时候,尺寸上会以七来结尾,比如说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七”与“妻”谐音,代表夫妻之间同床偕老的意思。换算成现在买的成品床的尺寸就是一米二、一米五、一米八。

棺不离八的意思是指:原来农村的老人到了岁数之后,就会给自己提前准备好棺材,虽然说是上葬用品,但是“棺”和“官”是谐音,合在一起就是“升官(棺)发(八)财”的意思,也是老人希望自己走了以后保佑子孙能够升官发财,有一个美好富裕的生活。

桌不离九的意思是指:以前农村家里吃饭用的大多数是八仙桌,长度和高度上都是为“九”,这是因为中国人讲究吃团圆饭,又有长长久久之意。

再穷不卖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

字面上的意思上看是指:即使再贫穷也不要卖掉看家护院的狗,富裕起来了也不能宰杀耕地的牛。这句话不光是在农村,就是在城市里也很是流行。这句话就是要告诉大家无论自己是大富大贵或是穷困潦倒,都不能出卖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朋友和亲人,这样才算是有良心。

宁嫁老头,不嫁小猴

这句话其实是告诫姑娘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宁愿选择比自己年长的男人也不去选择比自己年龄小的男人,因为年龄比自己大的男人,一般都会成熟稳重些,而年龄比自己小的男人大多不太懂事,年轻气盛。想要生活过得幸福,就要找年龄大的男人过。

凹坑葬坟,拜孝缺人

在农村,丧葬习俗有很多的“规矩”,尤其是在对坟地的选址上讲究更多,“凹坑葬坟,拜孝缺人”的含义用农村俗话说就是“前有照,后有靠”,前有水聚,后有来龙,预示着子孙繁盛。而凹坑葬坟的不妥之处在于处于低洼地势,下雨容易遭水漫,棺材进水对先人不好,影响子孙。


东篱梧桐雨


民间习俗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约定成俗的东西能够代代相传,有两个要件不可少,一是利好,无论是事实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你不循规蹈矩的遵守,没人惩罚,但人们会认为你不懂事儿,严重一些的有伤风败俗之嫌,轻一些的也多让人取笑或不屑。一是多数人认同,你要是非认死理去讨个究竟,也不是没有说辞,只是一万个版本的因由随你挑,你认了就随俗,不认也由着你,落得个个色而已。

至于伴随民俗而存在的忌讳、礼数、带些仪式感的行为甚至迷信的色彩,其实只要不那么令人不悦、严重的不合时宜甚至有违法之嫌,大可不必过于挑剔。十里不同兴、百里不同俗,影响习俗的因素实在是太过繁杂。可能你都追不出个源头,随着除旧布新逐渐的演化,面目全非也不稀奇。

腊月不搬家,你可以从天气的寒冷,破家万贯不禁折腾的角度,有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但临近年关,了结一年的债权债务也是个习俗。你这时候搬家,最让人怀疑的是赖账。即便对你是没影儿的事,你哪里有那个机会去做个解释呢?莫名的招来对人品的质疑,这就是不守习俗的代价。

正月推头死舅舅,也可以寻得多个似乎有鼻子有眼儿的解释。其实这里边蕴含的意思,更是透着国人的性情。一年到头要干净利落的过个年,收拾家里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该干的事,把人特别是孩子收拾利索也得有个说辞,不然到二月二龙抬头,相隔一个多月就刺了毛了。这个任务让当爹的操心,未免太过于严重,于是自然轮到当娘的头上。舅舅可是实实在在的娘家人,把孩子推头与否与娘家舅舅的命数绑定,哪个当娘的敢怠慢。简直是黑色幽默哈!

过年都图个吉利,就祝点看的各位大吉大利吧!


田家大院田老大


农村的春节老话确实很多,比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等等,这些农村春节的老话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很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总结。

腊月不搬家,主要就是因为腊月里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也就是寒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搬入长期没有人居住的新家,因为因为寒气过重,人就容易得病,还有就是腊月里都是忙活过年准备年货的时候,家家都会忙各自家里的事情,忙完自己的事,就清闲的等着过年了,尤其是在农村这个时候最好是别找人麻烦了,再说了一年里哪个日子搬家不好,非要选在腊月这个又冷,又是准备过年的时候呢,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破坏了风水,但这都是迷信的说法,但只要搬家就扔些旧的东西,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也是告诫人们轻易不要搬家。除非有什么不得不搬家的理由,那没办法了!

正月不理发,有很多人,尤其是在农村都流传着正月剃头死舅舅,这是一种误传,说得是思旧,因为谐音就被人们误解为死舅一直流传下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有很多人知道其中的缘由,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了,尤其在城市里面,很多的理发店在正月里也还在营业也有顾客去理发的。

还有一方面就是更多的人选择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日子,选择去理发,主要就是图个吉利,因为传下来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理发的人特别多,所以这天理发店都是人满为患!

总之,很多的农村老话反应出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处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管是否迷信也好,都是为了在过年的时候能够讨个好兆头!

大家那里都有什么样的老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