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早在1990年代,日本陆军就在酝酿对其技术装备进行大范围升级。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及观摩了美军进行的海湾战争后,更是准备对其陆军进行改革。技术兵器轻型化,快速化,装甲化。在仔细研究了美军“斯特赖克”快速机动旅的战术和其轮式车辆的技术后。决定研发自己的相关轮式车辆。在2000年初期日军在制定防卫大纲时认为:苏联已经解体,其装甲集群对其构成压力已经大为减少。在日本北海道地区所部属的89式步兵战车,由于单位采购价格高达几百万美元。因此可以大为减少其部署数量。并通过部署较为的的廉价的“疾风”系列轮式运输车达到相差无几的作战部署目的。而费用却节省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90年代初期,伴随苏联解体,日本陆海空军在面对北方四岛上以及北海道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大为减少。其军事思想也发生了转换,尤其是对轮式车辆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这是日本陆军一个标准的快速反应旅团装备特写,从左至右分别为:89式装甲战车,LAV轻装甲车。1990年代中期日本防卫厅技术本部在经过三轮筛选,排除掉富士重工,小松制作所最终获得研制合同。小松制作所作为一家研究军事技术装备(尤其是重型机械),以及开发民用尖端科技于一体的集团80多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关东军以及进攻东南亚的山下奉文师团,装备了大量的技术兵器。在1996年高机动、轻装甲轮式车辆研发开始,并与1998年完成初期设计。共生产出4台样车。并于晚些时候进行包括使用CH47支奴干直升机空运实验,道路试验,弹道防护试验。4台样车分别进行了4000公里至9000公里不等的实际道路测试。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1999年轻装甲车进入日陆军进行列装测试,在一线部队进行“野蛮暴力式”使用。虽然测试过程较为曲折,出现了发动机仓钣金备件扭曲度超过车身定额标准,前传动轴断裂,以及制动后跑偏等故障,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并于2000年定型,但是这款车在设计之初,采用的是“型号牵引”,而不是“技术牵引”。与丰田汽车、五十铃汽车和神户制钢所进行了充分沟通后,大量引入现有车辆的成熟技术,以及部分可控的预研储备技术。所以整车使用了大量民用车辆备件以及质量标准。在日后的维修养护中提供了最大便利性。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疾风”高机动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突出高机动特性美军美军M1097A2悍马

而在预研之初,就将其分为两款车。一种为后期定型的“疾风”高机动车,主要是人员装载快速机动使用类似于美军的M998非装甲悍马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突出具有轻型装甲防护能力的“轻装甲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装甲型的美军M1025悍马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日军轻装甲车在设计之初,就大量的参考了悍马在海湾战争中和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在应付正规战争以及非对称街头巷战中的技战术数据。决定采用发动机、舱驾驶、舱乘员舱整体焊接式结构。具参与在中东地区维和活动的法国士兵描述:这款日本轻装甲车,并不像其型号标称的那样“轻”。相对整车3.5吨级别车重,其装甲平均防护10-12MM,正面装甲厚度甚至可达14MM,对于12.7MM口径的重机枪发射的铅芯穿甲弹在150米距离外,可有效防护。7.62MM步枪弹可提供周边100M距离的防护。整车配备放崩裂衬层。当然在中东执行维和勤务的日军,几乎都是承担、后勤运输、基地防守等2线作战任务,并没有经过直接战场考验。其整车对于路边炸弹,地雷以及RPG的防护没有实战经验。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轻装甲车用整体式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大梁结构,为的是在应对反坦克地雷,以及路边爆炸物所带来的伤害。优化整体车辆结构。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动力系统是由五十铃提供的4H系列柴油机,带有高、低两种增压模式。动力最大输出175马力 4前速自动变速箱,分动箱则提供了高低两个档位。最高时速110公里/小时,尤其是自动变速箱配备了雪地模式。为驻扎在北海道的机动师团特别设定。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从结构图中研判:日军轻装甲车采用四轮独立悬挂,前后都具有副车架,采用双A臂结构,万向节式半轴驱动,主传动轴,变速箱,分动箱全部隐藏在中部车厢下部分、由装甲板覆盖。四轮盘式制动。这样的布置已经完全脱离民用越野车辆的范畴。为了提高通过性,轮胎采用中央充放气系统,大直径石桥防弹轮胎。而车辆底部覆盖有装甲保护的三个检修舱口,为在平时对车辆变速器分动箱的检修带来便利性。请注意后悬挂的下A型摆臂的设置类似于波尔舍后悬挂。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作为一个大总成可以提供的前桥,包括前副车架前差速器,转向节以及传动半轴。整个副车架转向、驱动系统。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前副车架、前减震器总成、以及前转向拉杆与车身连接固定特写。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轻装甲车后差速器总成、后半轴、后下摆臂以及后副车架特写。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轻装甲车,后副车架,后减震器总成与车身焊接安装示意图。通过几个固定点与后下摆臂连接车身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总体看这款,轻装甲车成功的,并具有深度的改装潜力。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A:连级指挥车 B:排级指挥车 C:通用车型 D:01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E:侦察车

在日本陆军的装甲师团编制中除去90式主战坦克,89式步兵战车,几乎都在大量换装96轮式装甲车,高机动车,轻装甲车以及其相关变形车。可见日军方对其重视程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无论是高机动车还是轻装甲车都借鉴了悍马车设计理念和风格,这是其内部驾驶舱特写,请注意驾驶员在右侧。

笔者有话说: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在进入了21世纪,日本军部为了进行彻底转变,打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向海外大量派驻的的“维和部队”参与各种军事活动。在伊拉克日军正式参与联合国架构下维和任务。在索马里吉布提,日军配合美军对索马里反政府军进行作战勤务,并为美军提供机场警戒勤务。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驻外使用,日军积累了在中东热带地区使用的作战经验,并明确提出了改进明细。2009年日军本部联合三菱重工和小松制作所,对其进行二次改进。尤其是对轻装甲车后部进行了改进,增加使用空间利用率,匹配外挂油箱,并加装遥控机枪发射塔。


宋楠:以“维和之名义”深入剖析日本陆军轻装甲车


这款轻装甲车,作为日军技战术转型的一个标志,受到从军部到一线军曹长们的重点关注,在继承日系车一贯的高质量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使用舒适度,加强人机功效。甚至为了增加在其国内的使用效率和机动性,都配备了ETC电子标签。由于其采购单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日军每年采购的数量都在递增。装备的师团也已经配备到一线军曹级。而改进却一直在紧张的进行中,有消息表明,每一个批次的轻装甲车,都会根据在海外维护任务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