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有人说创业要先自己一个人做?

世界的浪人


创业就是一个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创业先自己一个人干,这种做法有其现实合理的一面。

创业从“0”到“1”的阶段,是企业风险最大的时期,所有的一切都还停留在一个想法阶段,产品还在打磨之中,商业模式需要验证,客户基础为零。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因为看不到希望,或者说,希望过于遥远,资本不愿意投,员工不愿意进来。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1. 如果在初创阶段就有人进来投资,往往需要释放不少的股份。按照专业投资者的做法,一般会拿走约20%的股份,这还是比较幸运的。但大部分创业者在初创阶段融资是,碰到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土豪”,一上来就要求50%、60%,甚至更多,这样就相当于在企业的“心脏”埋了颗“炸弹”,为企业留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其结果,最终,要么企业分崩离析,要么创始人出局。

  2. 创始人在一个人先做的过程中,慢慢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项目的轮廓,就可以逐步吸收到第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员工,这些员工、合伙人是和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往往会比较忠诚。这个时候,吸引投资人进来,稀释的股份较少,创业者可以在股权融资的谈判中保持主动。

  3. 在创业初期,在没有投资人、没有合伙人支持的情况下,让创业者一个人先做起来,可以考验创业者,可以判断创业者是“真创业”,还是“假创业”。从中可以判断这个项目是不是创业者真正想要的,是不是创业者真正内心所追求的东西,是创业者的梦想,如果是,这样的项目才值得投资人投资,才值得员工、合伙人加盟。创业路上困难很多,有相当部分人把创业看得过于乐观,结果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或没融到资就放弃,把员工、合伙人、投资者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部落酋长刘飞洲


我一个人创业,今年是第三个年头了。说一下成长经历吧。

第一年求生存,借用别人展厅 ,没有办公室,一辆电动摩托车,一个斜挎包,里面放着尺,笔,本子。开始我的第七次创业生涯。一切从简,因为没钱。更别说找合伙人了。自己都还是个0呢。

第一单花了1个半月才接到,年末算了下做了175600业绩,贷款买了第一台车哈佛h6。换了激光尺和手提包 过程就不细说了,抓耳挠腮 酸甜苦辣创业者都懂。

重点就是要 自律 自律 自律

第二年还是求生存,没有摸清稳定的客户渠道,但是销售功夫上已经练出来了。。至少来之不易的客户基本很难跑掉了。借用展厅的老板要跟我合作,我答应了 把他的业绩翻了4倍,因为他有自然进店客户,那四个月练出了销售能力。由于我喜欢自由 不喜欢约束 我离开了哪里 。合作的时候最少每月能分两万。

离开后,我租了一个写字楼。找马云爸爸借了点钱装修了一番,终于有基地了,开心!花一个月搭建好公司框架 分好部门职责 列好流程与标准 。喊上了一样0基础的发小和他老婆,分了百分之30干股。算是有团队了吧,合作三月,我不会教,他不爱学。散了。我继续孤身一人奋战。年末换了辆迈锐宝xl。

重点就是有结构。有流程。这样你一个人也能干。 4-5人也能干 可大可小。灵活变通。

第三年可以求一点发展了。

我觉得人生发展方向 有两种,要么技术出生 要么销售出生。第三年当我销售能力已经超越大部分同行之后,发现原来不管是技术还是销售再往上走是管理。我管理不行 很烂,不然第二年不会解散他们,今年我试着招聘了我第一个员工,40天后我辞退了他 只能怪我不会识人,用人和教人吧。我买了10本管理相关的书 正在恶补。现在的我还是孤身一人,创业是孤独的,真的很孤独。我感觉我到了瓶颈,用光全身的精力也只能做这么多业务。必须得招人 先学会教人吧 ,再谈管人 这是我今年的目标。

为什么刚开始创业要一个人,因为试错成本低,灵活多变。

总结一字 “穷”。


俗人档案


分享一个我身边真实的故事,同学A和同学B都是做中小企业的,同学A的公司,只有他自己和助理两个人,助理平时帮他开车、送发票,打印一些基本的材料,同学B的公司有11个人。先不说两个人都是做什么业务的,两个人每年的流水是差不多的。


五年以后,同学A的财富累计远远的超过了同学B,知道了,这个差距以后,同学B开始计划减员。因为,看完同学A他突然明白了,作为一家中小企业,养人才是最大的成本,养人就要开工资,人多了又要租大房子,合着他这几年都是给员工忙活了,自己没剩几个钱啊!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奇怪了,俩人的公司,活谁干啊?现在,只要有钱,不怕没人给你干活。两个人的公司,可以聘请10个人的公司给你打工,但是,不是长期聘请,而是,按任务结账。财务委托、设计委托、营销委托......


“劳动力超市”,只要你有钱,啥都能买到,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养人呢?活忙的时候,养再多的人还是干不过来,活少的时候又白白浪费工资。所以,如果能一个人干的事,我们千万不能用两个人,两个人能干的事,千万别为了显得好看,非要再多加两个人。


“未来是抱团取暖的时代,也是单打独斗的时代。”


职场副业高收入


创业初期,我们都没有太多资金,哪怕想拉人入伙,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不敢贸然投资,这时候就只能单打独斗,先混出个样再说。

之前做文案策划时,认识广州一个销售公司的老总,一次我向他请教一些跟客户打交道的技巧,问他是怎么变得这么厉害的,从一个人发展到一家300员工的老板。

想不到,他告诉我,他当初就是一个人干起来的,用最老套的方法一个一个电话打给客户,每天打几百个,往往才成交那么一两个,用这种笨方法坚持了一年,他的业绩直冲云霄,开始招兵买马,慢慢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团队。

听完我感触蛮多的,因为我总觉得那么厉害的人,应该是跟很多人一起打拼出来的江山吧,原来成功的人都有一段独自煎熬的时光。

再说圈内一位名气响亮的培训老师,学员规模也有上万人,自己也有工作室,来自农村小镇,当初没人支持她写作,但这是她的梦想,她死磕到底了,后来赶上自媒体的快车,做大了公众号,并且从作者踏上了培训之旅,回顾她的写作之路,只能说,优秀都是一个人熬出来的。

再说我自己,其实我也是自己苦苦地熬,虽然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很想找一个人帮忙,但一来我要求高,找个认真负责的助理不好找,尤其我希望最好能在同城,二来多找个人意味着要开一份工资给人家。

但我觉得好像没有这必要,毕竟我也还忙得过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所以想干点什么,一般都是单枪匹马开始的,有人帮忙带路是一种幸运,没有也是常态,且行且珍惜吧。

我是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富书,樊登读书原创作者,青云计划得奖者,一对一写作培训师,专注分享写作干货和职场提升方法,欢迎关注我!

苏乐爱写作


这个问题,我本人深有感触,也同意创业先要一个人做的观点。

我在2010年开始创业,那时候没有任何的合伙人,一切都是自己打理,遇事自己做决定。直到2013年第一位朋友加入,后续在2015年、2018年共三位朋友加入到一个阵营。并且他们一开始都是以打工的身份进入公司的,随着对公司的贡献度提升,双方的信任度和了解的加深,才逐步变成了合伙人的身份。到目前为止,公司从原来的小型门店,发展到了拥有营业面积三万平米,四家独立运行的公司,职工过百人的规模。

管理方面,发挥各自才能,遇事商讨,有困难共同面对的同时,大方向和大事情,无论分歧再大,最终还是我在把握,并且没有因为观点的分歧影响到公司整体的运营和发展。

我觉得,我的经历,很直观的诠释了这个问题。

自己先进行创业,按照自己的风格建立事业平台。开始自己带领一个小团队的时候,依靠个人影响力,团队整体的处事观点、服务习惯和服务理念、价值观等,是比较容易统一的。这可能就是企业文化的雏形吧。

当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这个平台,有了一定的生命力和风格,就开始规划后续的发展方向,大方向明确了,这个时候,有合伙人进入公司是最合时宜的。早了会有合作方面的风险,晚了容易错过发展的良机。

创业期间形成的经营特点和团队风格,包括后续发展的主方向,短时间之内很难撼动,企业的文化核心,必须是由创始人打造完成的。这个时候加入新的合作者,一般都会在原有风格的主线基础上,朝着既定的方向共同努力。当然,这个合作者无论之前多么熟悉,最好要留出时间余地进行磨合,再让他正式的加入。

按照这种路径,我们沿着早期形成的风格和规划发展,加入者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效果。由于你自己是平台的创立者,管理方面,可以比较轻松统一不同意见,不会因为目标、习惯、人品、观点等因素,造成合作的破裂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其他诸如资金、经验、背景、社会关系等一切因素,都只是辅助的作用。选对人,是成功的最核心要素。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出以上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永无止境68476697


看到这个提问我感触很深,前两年的一次合伙创业的经历,至今还让我心有余悸,创业还是一个人先做的好。

我从事销售工作已经有快十年的时间,这期间风里来雨里去也存了点小钱,不再觉间自己的内心就有点不安分,心里想“自己不可能老是做销售打工吧”,久而久之,便观察着想干点啥。

说来也巧,这时有个哥们小李也想着要创业开店,原来是在他亲戚的摄影店里帮忙的,正好他的亲戚把店搬到自建的楼房里去了,老店空出正想要盘出去。哥们对摄影店里面的技术和经营管理都比较熟,便考虑着盘下来,可是手头比较紧,变想着找个关系知己的人合伙创业。

我和他交流了几次,听他分析的头头是道,他懂技术、我懂销售,两人正好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最多再雇几个女店员做接待,就ok啦!于是便头脑发热同意了他的意见。

第二天,我们就把店面租了过来,钱是我交付的,他说让我把钱先垫上,贷款批下来再把钱拿过来。考虑到他懂技术,店面运作还的靠他,我便没有往坏处想,这一点点失误,让我头疼了好长时间。

店面租下来,装修队开进店里十几天,都快收工啦。他愣是没到店里来粘粘手,打电话要不说忙、要不就是找人代款,考虑到他之前人品不错,说什么也不会撒手把我这个“外行”扔店里不管吧!

很快二十多万投进去了,房子、装修、设备、道具等等!!!都是按照之前他列的清单购买,看着装修好的房子,我对未来的生意充满了希望!

就在当天晚上,我要给哥们打电话商量准备开业时,他来了。沉默一会后告诉我,他要退出,没钱!我的头都要炸了,感觉嗡嗡之响。

最后我问他,不入股没事过来帮我吧,你还是负责技术,工资加分红。他最后没有同意默默的走了,我立马瘫痪了!

仿徨了几天后,我便投入到没日没夜的学习练习中,摄影、修图、服装化妆等等我啥也不懂啊!现在想起来都是泪啊!

苦拼了半年,煎熬了半年,才算入门熟悉这个行业,店里的人员配置等才稳定下来,生意也开始好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幸亏没有和我那哥们合伙干下去,真如果一起干下去,结局肯定会很悲催,绝没有苦尽甘来的喜悦。

所以要创业一定要先自己一个人做,不但杜绝了很多垃圾人、垃圾事,杜绝了风险,而且自己来做更专一、更灵活、更容易成功。


爱上职场


非常认真的看了大家的回答,发现大家聊的别人的成功案例,或者自己的创业经历,在传递的都是成功者的经验。所以我想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创业要先自己一个人做。

我呢,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过几次短暂的冲动的创业经历,却无一不短命夭亡。其中一次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创业,但合伙人关系也仅仅维系了半年左右。虽然半年时间不长,但也足够让我理解了那句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回顾了这半年的所有经历,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也几乎暴露了所有合伙人之间的问题

一、合伙人的选择

其实现在再想想,我们其实从创立之初就注定要失败,因为合伙人当中有太多不适合创业这条路的了,大家对于创业的理解也不一样。不过当时秉承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只要愿意加入的朋友,就算团队的合伙人了,后面所有的问题也都是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

二、意见分散、没有主心骨

因为都是朋友,而且大家之前也都没有特别成功的经验,所以刚开始,大家统一决定有问题商量着来。但是这一商量,问题也就出现了,大家在经营方向和策略上逐渐有了分歧,前期碍于面子,还愿意听一下别人的想法,但是后来谁也说服不了谁(年轻人,谁也不服谁的本性暴露无遗),团队之间也开始就有了隔阂和矛盾。

三、职能分配混乱

团队创业的最大好处除了人多力量大,另一个好处就是职能的分配,不同的职能让更擅长的人去做,但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让做甜点的去炒菜,做甜点的还很开心,觉得自己又可以多学一个技能,没有去想自己适不适合。

四、利益分配

前期除了股权分配,没有进行任何其他收益分配。大家都在跑市场,就会出现有人谈的单多,有人谈的单少的问题。忙活一个月,最后拿一样的钱,虽然面上没说,但是总有人心理不爽(为最后一个问题埋下了隐患)。

五、惰性传染

看到大家的回答,所有在创业的都不免会提到一个词,自律,这个词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真难,尤其是在一个团队里,让所有人都自律,难上加难,而纪律再这样的一个初创团队里,约束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懒惰往往也会导致其他人积极性降低,很容易引发连锁效应。

半年时间,所有问题暴露无遗,也没人能够打破这个僵局,这样的团队也是注定不会长久的。趁着大家还能做朋友,所以我就果断的跳出来,开始了一个人的奋斗。

前不久重温了一遍《中国合伙人》,我也终于理解了王阳的那句话: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不过他们成功了,我们还在成功的路上。


小仙童的成长日记


这个话题提的好,我也来说说我的创业,创业了很多次,大体分三段吧。

第一次,96年,当时22岁时,改革开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国营企业,铁饭碗,自己主动下岗,怀揣着妈妈给的800块人民币,离家2500公里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第一次创业,销售建材,当时特殊的销售环境,可以先货后付款,资金压力不是很大,经过2年,赚啦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大几十万吧,开始招亲戚开分店,又过啦2年左右吧,为担保,一个月不到,亏完了自己的300万左右,还欠着80万左右,关键还牵扯着担保,人家不会让'过啊,那个累啊,第一次就这样失败啦,又剩下我一个人,守着空铺子,还着债,又不敢回家,又坚持了6年,总算还清债务,在这6年中,慢慢接触啦装修行业,建材加装修,绝对是绝配。更要命的是,媳妇提出离婚,娃娃也不给我,没办法,店铺和仓库30万货全给她,自己败走麦城,身无分文,借工人500块钱到100公里的另一个城市创业,这年是2006年,第一次绝对失败啦。。

第二次创业从2006年开始,没有钱,连被子都买不起,和工人盖一床被子,住工地,吃工地饭,还在劳动力市场找过工作,人生地不熟,难啊,坚持了二年,慢慢好起来,08年到13年发展最快,一个人,接工程,设计,管理都是一个人,没有工作室,背个包就是干,又差不多积累了200万左右。在10年时,因为发展好,和朋友说要开公司,朋友就要入伙合股,我只能装修不合伙,建材合股,朋友又拉进他二个朋友,合计投资90万吧,他们三个差不多4O万左右吧,悲剧开始啦,还不到一年,天天猜疑和查帐,开会,查帐,累的要死,让他们退股又不退,我退也不行,一直到13年,恰好装修这也有个项目,800万左右,我就没管建材这块啦,建材这块最终在15年关店,我还承诺原价返还入股的40万,加上13年项目款不到位,我不敢细算,欠外面款不会少于200万吧。第二次创业又失败啦,总结一条,不要做合伙生意。

第三次创业,从14年到18年是最难受的5年,欠着这么多钱,又一个人背着包,拿着尺,量房,设计,管理着工程。在18年时,又租啦铺面开公司,没房没车,贷不着款,小微企业真难啊,这次铺面有500平,没请人,没合股,19年底粗算了下,还欠30万左右些,说好啦2020上岸的,又恰好今年又是国难年,到今天还没开门营业,2月份要交铺面费和仓库费20万,一分钱没有,这次我能过关吗?银行不贷,网贷不敢要。小微太难啦。


雅久装饰


大家好,我是老表安迪。说一下我的创业经历,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我做的是互联网广告汉沽,主做微信朋友圈官方广告这一块,做了快两年了,刚开始前两个月我也是自己做的,一开始想创业的时候也是想成立公司租场地什么的这些计划,但是真没必要,一个是投入太大,第二每个行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我做这个前期就投了两万块钱。所有自己先试水探探路,男怕入错行。创业选择方向很重要。

我开始做的时候自己做了两个月第一个月赚了六千左右,第二个月破万,感觉市场还不错,主要是我这个项目利润高,所有一个大单就不少赚。

像我做的这种需要开发市场的项目,就是做的时间越长越好,当然要用心去做,客户积累越来越多,这些最终都是利润。

互联网广告,是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大数据下精准筛选人群区域投放,大数据下精准筛选人群接收商家广告,对商家与顾客都有利,这就是广告未来。

对市场来说没有不需要推广宣传的商家,商家开业、新产品上市、品牌活动宣传、店庆、节假日等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广告的参与。

最后说一下,创业不要太盲目,别人做得好的行业并不一定适合你,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用心去经营。

祝创业中和即将要创业的兄弟们,事业有成,一帆风顺!






老表安迪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人我也是一个人开始的创业。

2011年9月份我辞去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虽然只做了三个多月,但确实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论是灯具方面还是销售方面。至于为什么会那么坚定的辞职,我觉得也许是冲动,冲动的原因在于看到了灯饰行业的前景,不想拖沓;更多的还是心里那份不甘,想自己创业的念头已经越来越强烈......

那一年其实网购平台还不是很火爆,最有名气应该只有淘宝。于是斟酌再三,我决定在淘宝上开一间店铺,原因有二,一是门坎低,基本不用什么钱就能把店铺开起来,二是当时淘宝上卖灯的人很少。万事开头难,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店前期,几乎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市场相应店铺做调研,挨家挨户逛,挨家挨户问。为了解消费者的需要,什么灯好看,什么灯比较流行,最后把目标定位在室外亮化灯具。产品确定下来基本就开始学习 如何做淘宝了。

和很多电商小白一样,最初我连怎么上传产品都搞不懂,后来只能在淘宝大学的培训班学习,可是鱼龙混杂,要分辨靠谱的、真正有干货的实在太难,我也看了很多卖家故事,发现很多大卖的经验其实对大部分刚入行的小白参考价值不大。这个圈子浮躁之风太盛,很多人吹嘘着日出千单月入百万,外行人还以为电商钱很好捞。然而并非每位创业者都能轻轻松松赚到大钱,创业背后的辛酸简直难以想象,中小卖家没有大卖的资金优势和供应链优势,一步步走起来更是艰难。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卖家,创业上的坑都亲自踩过,

创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创业的过程,有的人是自愿创业,有的人是被社会推动的,不管是那种创业都是很艰难的历程,创业的成功失败难以定论,但创业的过程绝不轻松,我的创业就是艰难的,

刚开始一个人创业,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试错成本低,灵活多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