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末期,德國還有700多萬軍隊,為什麼不繼續抵抗?

司馬長史


1945年面對盟軍攻入德國首都柏林,雖然此時德國手中還握有幾百萬的軍隊,但這完全不能支持他們繼續再戰的決定。

此時德國面臨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再戰被滅國,二是全國無條件投降保住國家被滅亡。
1945年盟軍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此時的德國在


戰場上的大勢已去,各地佔領區以及本土大量失手,戰爭戰略物資被切斷。此時的德軍在戰略上已被盟軍全面包圍,盟軍隨時可以吃掉剩餘的幾百萬德軍。
在面臨希特勒這個德國最高領袖自殺身亡,並且德國本土遭受盟軍轟炸機大量轟炸,大量工廠軍事設施被炸燬。沒有了希特勒的統帥領袖,更沒有戰爭物資後勤補給,此時的德國已沒有人能代替希特勒繼續領導軍隊作戰,投降是保存國家不被滅亡唯一的出路。

繼1945年後
,德國軍隊已不是那支曾經驍勇善戰的威武之師。前期面對美、英、蘇三國的圍攻,德國精銳部隊已消耗殆盡,剩餘的這幾百萬軍隊完全是希特勒在最後時間垂死掙扎招募的老弱病殘,甚至十多歲的兒童兵。這樣的軍隊根本無力再與士氣高漲的盟軍作戰。
盟軍大反攻攻入德國本土後,此時的德國經濟、軍事、戰爭資源以及財政收入已經全面癱瘓,這幾個月後的日本面臨的問題完全一樣,根本不可能繼續在與士氣高漲、裝備精良的盟軍作戰。

還是那句話:此時的德國與幾個月後的日本,全國無條件投降是避免國家被滅國的唯一途徑,根本無得選擇!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早在一九四三年,德國國防軍上層就已經開始厭戰,甚至有人打算刺殺希特勒後,讓德國立即退出戰爭。更何況希特勒死後,強弩之末的德國已經日薄西山江河日下,即便再有多少兵力也無心戀戰。




早在一九四三年,德國前陸軍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上將、國內駐防軍參謀長克勞斯-施陶芬伯格上校等人合謀:決定刺殺希特勒後讓德國立即退出戰爭。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中午,施陶芬伯格乘參加臘斯登堡會議之機,將英國製造的定時炸彈帶入會議室。但由於裝定時炸彈的皮包被有人隨手挪動了位置,所以在炸彈爆炸之後,希特勒僥倖逃過一劫。由於七.二零事件的洩露,德國前陸軍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上將、國內駐防軍參謀長克勞斯-施陶芬伯格上校等人被處決,而且還牽連了不少平時厭戰的德軍軍官。七.二零事件甚至還牽連到隆美爾元帥:據說隆美爾在七.二零事件之前,他就知道有人要刺殺希特勒,而且這些人希望在希特勒死後,由隆美爾出來迅速結束戰爭。由於當時隆美爾對刺殺希特勒不置可否的曖昧態度,從而讓希特勒對其產生了懷疑。後來隆美爾最終被希特勒賜死。

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失敗,第三帝國高層軍官的勝利信心已經開始動搖。再加上希特勒病態般的專橫跋扈,已經開始有人揹著他稱他為‘’波西米亞下士‘’:這是前德國陸軍元帥、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總統馮-興登堡對希特勒的蔑稱。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日,駐防意大利的德軍率先向美、英盟軍投降。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希特勒自殺身亡後,德國臨時元首鄧尼茨遂命令凱特爾元帥、弗裡德堡上將、施通普夫上將三人,代表德國最高統帥部,向蘇、美、英、法等盟國投降。一九四五年五月四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命令駐守德國北部和丹麥、荷蘭、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德軍向美、英盟軍投降……。所以由此可見,希特勒自殺後,滅亡在即的德國再有多少後備力量已經毫無意義。


東驤神駿


德國不是還有幾百萬精兵強將,而死兩百多萬殘兵敗將外加一大堆國民突擊隊這類型的雜七雜八的隊伍,這些都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軍人,在德國兵眼裡,他們還是廚子、修鞋的......

為什麼不抵抗一陣,這會兒,德國首都柏林已經被盟軍攻陷了,蘇軍已經把旗幟插到德國國會大廈頂上了,這個時候德國難道還不投降麼?不投降德國也沒別的辦法了,希特勒自殺了,柏林沒了。

二戰到了1945年,德國基本就在垂死邊緣了。蘇聯軍隊一月份佔領東普魯士,二月份佔領西普魯士,大批德軍主力被消滅,三月盟軍圍殲德軍B集團軍群,四月份美蘇軍隊易北河會師,這個時候德國全境掌握在德國手裡的不剩下啥了。

而德國在投降前留下的兩百多萬部隊,90萬的中央集團軍群在捷克,丹麥挪威差不多有三十萬德軍,南斯拉夫有幾十萬,然後德軍各地駐守的算下來,基本上已經無兵可調了,這和德國還有沒有資源了有啥關係?

這叫啥?大勢已去。柏林被攻陷,有折了七八十萬人,德軍想反擊,你能有兵也行啊,兩百多萬人分散的到處都是,稀釋沒了,到哪裡都是被盟軍圍殲的命運了,想活命,也只能投降了。

▲德國都這樣子了,還不投降?

整個戰爭期間,德國死了五百多萬人,裡面大部分都是青年男子,到最後,黨衛隊把12-60歲的男子都徵集到一起了,這會兒已經窮途末路了,你和我說德國還能堅持?


軍武文齋


二戰納粹德軍還是挺剛的,戰鬥到而來最後一刻,直到蘇聯紅旗插上柏林帝國大廈,才標誌著歐洲戰場結束。確實德國投降時還有250萬軍隊(並非700萬),首都被攻破了,德軍投降了,作為軍人的使命已經達到,之後的德軍確實並沒有任何的反抗,但是投降之前德軍的戰鬥力仍然強得很怕!

不像當時的小日本,宣稱死守本島,1億玉碎,結果兩顆原子彈一投就投降了,說話就跟放屁一樣,你的承諾呢?

下面說說德國抵抗投降的事情!

要說二戰德軍實力確實強,以一己之力單挑整個歐洲(意大利這個逗B完全給負分),被公認為當時世界第一陸軍,前期是輕鬆挑落了波蘭和法國,特別是法國號稱第一陸軍強國感覺就像笑話一樣,英國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峽,恐怕也是狗命難保!而且重創蘇聯,如果後期不是美國參戰,勝負真的就不好說了。德國的國力和資源畢竟還是有限的,再厲害去還是挑戰不了全世界的!

從1943年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蘇德戰場發生逆轉,形式對德軍也來越不利,蘇聯紅軍開始轉入戰略性反攻,之後英美在意大利登陸,希特勒從前線調回兵力防禦意大利,再到了1944年6月美英聯軍發動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德國雪上加霜,基本敗局已定!

德國人自己也明白,德國輸了,這時候包括隆美爾在內的大量的國防軍高層軍官向元首進言:向英美投降,所有兵力轉入東線與蘇聯死磕到底。這樣的言論希特勒的呵斥,進而造成一些國防軍軍官刺殺希特勒失敗,隆美爾受牽連並被希特勒下令毒死!

由此可見,對於德國來說,德國高層們是明白投降是最好的選擇,希特勒也有自知之明,但是對於發動這樣一場戰爭,他非常清楚自己將面對的是怎麼樣的懲罰!

因此,希特勒選擇了負隅頑抗到底,甚至寄希望於核武器(最後重水在運回國圖中被英國特種兵炸燬),希特勒明白開工沒有回頭箭這個道理!

德國與盟軍的兵力越來越懸殊,到1945年的時候,在蘇德戰場上蘇聯紅軍已經集結了670萬人,10.73萬門火炮,1.2萬輛坦克,1.47萬架飛機,相比之下德軍只有370萬人,5.62萬門火炮,8100輛坦克,4100架飛機。

西線形式則更為悲觀,諾曼底登陸後,幾百萬盟軍像潮水一樣湧入西線戰場,而且這個數量越來越多,本來西線盟軍作戰更為順利,甚至應該先攻入柏林,但是在英美蘇3巨頭碰面中,斯大林認為進攻柏林的榮耀應該由蘇聯完成,於是英美聯軍停止了進攻,將這個歷史的時刻讓給了蘇聯!

即使蘇聯已經兵臨柏林城下,德國也沒有投降,甚至希特勒自殺,末代元首交到了“狼頭”布鄧尼茨手裡,最後德軍不得不投降。

1945年4月16日柏林會戰爆發,蘇軍集結250萬兵力進行攻城,而德軍集結一百多萬人防守,在柏林會戰時,希特勒還抱有幻想,認為只要其第九集團軍和第十二集團軍趕到柏林就將給蘇聯致命一擊,實際上第九集團軍在柏林東南已經被分割包圍,自身難保了;而第十二集團軍在柏林西南已經被美軍和蘇軍阻擊,根本無法前進,但是手下並沒有向希特勒報告實情,在柏林總統府地下室的希特勒像個傻子一樣還不斷的發放電報調兵遣將,最後柏林守備司令告訴了希特勒實情,並希望帶著元首突圍柏林,希特勒才中夢中醒,最終他拒絕離開,29號與妻子完婚,30號兩人一起總理府地下室自殺,希特勒還擔心自己死不了給自己太陽穴補了一槍!

5月2日,德軍衛戍司令在柏林已經被攻破的情況下率部投降,5月8日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經過激烈的對戰,蘇軍以巨大的傷亡代機拿下柏林,傷亡達30.4萬人,損失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可以說,儘管在整個德國範圍內還有250萬編制的部隊,但是精銳部隊都打的差不多了,而是經過最頑強的抵抗,首都被攻克,元首自殺的情況下才選擇的投降,德軍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

戰後這250萬人為何不抵抗呢?

其實德軍已經被打服氣了,和一戰不同,一戰德軍失敗了德國軍人是不服氣的,認為德國的失敗是德國內部左派和右派的內鬥造成,還沒有任何人踏上過德國的土地等等,正式帶著不服氣,二戰德軍重新捲土從來,但是這次算是輸得心服口服了,首都都被佔領了!而且二戰後蘇聯和美國派出了大量的間諜潛入到德國內部,就是怕這些放下武器的德軍會不會鬧事?會不會打游擊?結果真是一件都沒有!


狼煙火燎


二戰結束時,德國雖然還有幾百萬大軍,按照這字面上龐大的數字,應該還有再戰的能力,可是為什麼不戰而降呢?看過那段歷史的人應該知道!當時法西斯德國的投降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必然!為啥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二次大戰不是由普通民眾和普通士兵發起的,而是由幾個戰爭狂人以及狂人的追隨者,狂熱的愚忠者發起的!而當時的蘇聯紅軍在1945.4.30日經過激戰,攻佔了德國的議會大廈,距離希特勒的官邸近在咫尺!狂人希特勒眼看大勢已去,徹底絕望了!於是回到地下室,飲彈自殺!最高統帥的死亡,讓本就陷入絕境的德軍更加無心戀戰了!

二:由於德國軍隊佔領了歐洲大部分國家,所以兵力分散,後勤供應鏈被盟軍切斷!基本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三:德軍的統帥總部當時已經沒有選擇了,軍隊的將帥大佬們大多數呆在柏林,被盟軍緊緊圍住,插翅難逃!投降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四:德軍沒有日軍那樣的武士道精神,沒有他們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同歸於盡的氣概!面對盟軍,已經沒有翻盤的任何機會了!所以不想再做無畏的犧牲了。

因此:在德軍還有七百萬的情況下,最好最明智的選擇也只有投降了!


曉雙侃歷史


二戰前1933年希特勒的上臺,僅兩年就擴大的德軍的徵兵計劃,閃擊波蘭是在1939年9月1日,接下來整個二戰的最血腥,最恐怖的時期,德國陸軍的人員總數累計小1千萬人,同時其他軍隊也是1千300多萬。

隨著1942年東線戰場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利與1943年西線盟軍的霸王計劃的反攻,整個歐洲戰場的德軍失敗已然成為定局,首當其衝的就是二戰德軍的戰爭資源瓦解,東西兩線的夾擊使得二戰德軍連連潰敗。

在人類戰爭歷史當中傷亡損失最慘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71萬人,戰爭最後德軍近兩千萬的軍隊僅剩下幾百萬,遠不及盟軍的部隊規模,同時經歷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的蘇軍也在南線組織了土星行動,發起了大規模的紅軍參加反攻,於是,德軍本來計劃通過佔領蘇聯油田來彌補當時德軍油料補給不足的計劃被完全瓦解,一旦戰爭資源缺失,再精銳的部隊也不可能贏取戰爭的最終勝利,哪怕是前進寸土。

等待二戰德軍的只有盟軍的反攻,奪回被佔領的國土。戰爭資源的短缺與人力資源的巨大消耗,使二戰德軍走向失敗。

1933年上臺後的希特勒早已把國內基本所有的青年人徵招入伍,後期也沒有更多的人員投入到戰場,這場戰爭在1945年打到最後失敗也成為定局,二戰德軍根本沒有必要再做無畏的犧牲,不如留下些人力資源來進行戰後的恢復重建,歷史也證明,二戰德國在1946年所度過的第一個寒冬是多麼的艱難。之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戰後經濟援助與人力資源的軟實力也使得戰後德國在15年內經濟恢復並佔到了歐洲第一,歷史是一面明鏡,歷史君不免要感嘆和平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戰爭能帶來的除了滿目瘡痍,殘垣斷壁還能有什麼?


歷史君觀


我是“讀史自思”,僅提供個人觀點,以期拋磚引玉。


戰爭的目的是為國家與民族爭取更多的生存資源。當時戰敗的德國如果不選擇投降,只會對國家與民族更危險,所以只能放棄抵抗。


1、德國發動二戰是為了擺脫一戰戰敗後的枷鎖,不是要把整個德國推向毀滅的深淵

德國一戰戰敗之後,簽署了《凡爾賽合約》,合約中戰勝國給德國強加了許多羞辱性的苛刻條件,強迫德國獨自承擔一戰起因的責任,除了要求戰爭賠款之外,還割據德國領土。

《凡爾賽合約》簽訂後,最先發生的是德國經濟的崩潰,德國人民期望的和平生活被打破,接踵而至的是通貨膨脹使得人民完全喘不過氣來。

再看看《凡爾賽合約》簽訂給德國生存資源的影響,其中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以及近半數的鋼鐵工業。

要擺脫經濟困難現狀,就需要拿回失去的資源,甚至佔據更多的資源。希特勒的上臺將個人政治與國家利益訴求完美地綁定在一起,發動戰爭已是必然。


所以,在戰敗後,分析繼續抵抗也無法達成最初發動戰爭所要實現的目標,投降反而能保存希望,自然就選擇了投降。


2、世界已經被打爛了,要進行重建的歷史階段。投降才有機會通過重建來達到戰爭所達不到的目標。

以美國為首的反法西斯陣營實現了諾曼底登陸後,同時期都蘇聯也在往柏林推進,德國如果不想亡國滅種就只能選擇投降。


世界陷入戰爭已經把經濟基礎快耗盡了,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再一直打下去,軍隊數量再多也不具備多高的戰鬥力,德國的幾百萬殘兵敗將是無法同時抵擋蘇聯與美國為首的兩面夾攻。

另外,讓戰爭繼續在德國本地發生,則對國家的民生經濟等各方面的破壞是無法估量的,更加違背當初發動戰爭的目標。

此外,德國通過與美國的交鋒與各種交流,發現其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發戰爭財的販子,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放棄抵抗,將國家重建的利益與其分享,至少在經濟上是可以實現德國當初發動戰爭所希望達成的目標。


3、趕緊找保護傘以避免被之前侵略過的國家報復

同時期的蘇聯是一個意識形態高於一切的國家,德國在對蘇的戰爭中對其傷害太大,需要找一個保護傘來避免蘇聯的報復,所以趕緊投降並投入美國為首的集團才是最明智之舉。


讀史自思


對於任何國家而言,一場戰爭的的勝利與否不僅僅與兵力有關,還有受到政治、經濟、外交、科技、人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單從兵力看,德國確實還有一戰的實力,但除了這點人力外,德軍在各個方面都已被全面碾壓。即便咬牙堅持,也只是圖添傷亡而已。



經濟因素

誠然,德國投降時仍有百萬大軍,但是當時德國的經濟已經崩潰,這一點在德軍的軍裝上就有所體現。在1939年,德軍士兵的軍裝質量遠好於戰敗前德軍士兵的軍裝質量,這足以看出德國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縱使有百萬大軍,但國家財政已無法支撐軍隊的開銷,這就意味著德軍的後勤保障也已瀕臨崩潰,沒有充足的給養、軍火、軍餉,即便是百萬大軍那也無法做到繼續作戰。更何況德軍所擅長的閃電戰本就是燒錢的打法,而此時德軍連坦克都得不到足夠的補充,那又如何逆轉戰局?



內政因素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也得緊跟政治的指揮棒。德軍兵敗之際已不比當初閃擊波蘭、佔領法國的時候了。在佔領法國之際,舉國上下都認為元首是在世的神,元首答應的事情一定能辦到,德國內部無人不支持元首,因為元首做到了一戰時所有德國軍政官員都做不到的事,血洗了德國在一戰時的恥辱。然而這種狂熱的支持隨著莫斯科戰役的失利而漸漸煙消雲散,諾曼底登陸後,德軍更是被蘇聯與盟軍兩面夾擊,被迫兩線作戰,最終只得節節敗退。樹倒猢猻散,德國內部的人心隨著戰局的改變開始越大不穩。納粹黨在上臺以前許諾給了德國民眾大量不切實際的諾言(甚至承諾每一個女郎在納粹黨執政下都會找到如意郎君),而這些諾言現在都未能兌現,這讓德國民眾開始質疑,於是民眾的信心越來越低。民眾尚且如此,軍中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此時,整個德國已是人心惶惶,不再有人相信德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更不會有人再去響應把戰爭持續進行下去的號召。人心不穩,百萬軍隊亦如一盤散沙!



外交因素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同盟國正式成立,共同參與到對軸心國的戰爭中。除了硝煙瀰漫的戰場外,同盟國對德國進行了一系封鎖。德國本就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戰略物資的封鎖讓德國的日子過得越發艱難。隨著“盟友”一個接一個的被盟軍解放,德國的形勢更加雪上加霜,最後德軍甚至連開動坦克的汽油都沒有。同盟國的抵制不僅加劇了德國經濟形勢的惡化,還讓德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總之,在德國投降前夕,德國的政治、外交、經濟滿盤皆輸。支撐德國軍力的基礎已然蕩然無存,國家無力供養軍隊,而軍人也不知為何而戰,只是空有百萬軍隊而已。德國的大勢已去,百萬軍隊也只是紙老虎,根本扭轉不了戰敗的結局,縱然繼續抵抗,也只是圖添傷亡而已。



關注戰情解碼,看更多軍事資訊!

戰情解碼


希特勒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德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同時在如此多的不同方面作戰。但到了1941年底,德國不僅要與大英帝國和蘇聯的武器生產作鬥爭,還要與世界經濟超級大國美國迅速增長的軍事力量作鬥爭,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已經開始向英國提供越來越多的武器和裝備。

最重要的是,德國缺乏燃料。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提供了德國大部分的需求。但這還不足以滿足國防軍耗油量大的坦克和戰鬥機的胃口。隆美爾向東推進穿越非洲北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切斷英國通過蘇伊士運河的供應路線,而且最重要的是突破中東並控制該地區龐大的石油儲備。到蒙哥馬利獲勝時,很明顯德國人試圖通過阻止美國的供應品和彈藥進入大西洋的英國來彌補他們較低的武器生產水平也失敗了。

這些事件對德國人的士氣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特別是斯大林格勒的災難開始使許多德國人相信戰爭無法獲勝。更糟糕的是來了。丘吉爾和羅斯福於1943年1月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決定持續轟炸德國城市。1943年5月16日,著名的彈跳炸彈事件對關鍵水壩的破壞作為後盾,對魯爾工業區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襲擊。武器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德國失去了對天空和海洋的指揮。對越來越多的城鎮進行了更具破壞性的轟炸,有超過2萬名德國軍隊因各種失敗主義而被軍事法庭處決。在國內,人們面臨著與納粹黨和黨衛隊相似的恐怖升級,德國已經無力反抗。


老劍客看球


希特勒與愛娃交換了戒指,他們在黨衛軍的頭面人物見證下結婚了,這是帝國元首最後的幸福時刻,婚禮在地堡裡草草舉辦,為這場典禮做氛圍的是同盟國的大炮和機槍及喊殺聲,或許撒旦的婚禮就該如此的激烈。



希特勒與愛娃婚禮結束後走向房間,不久傳來槍聲,希特勒自殺了。希特勒自殺之前與自己內閣舉行會議交待了遺言,任命海軍元帥鄧尼茨為最高軍事統帥兼總統,戈林為新政府總理,一切都按照德國人的嚴謹精神進行有條不紊的交接,此時此刻柏林已經被盟軍包圍了,德國其他戰略基地也面臨盟軍進攻,希特勒自殺瓦解了日耳曼人的戰鬥意志,鄧尼茨決定結束這場邪惡的戰爭。

1945年5月8日德國總統鄧尼茨代表納粹政府與盟軍簽署投降協議,隨後被關押到英軍集中營看管,鄧尼茨後被盟軍軍事法庭以戰爭罪判處十年有期徒刑。鄧尼茨出獄後仍然繼續納粹宣傳和復仇主義推廣,直到1989年逝世。鄧尼茨晚年回憶錄中還原了納粹最後的時刻,伴隨著莫斯科戰場的節節敗退和北非戰場失去隆美爾不理後果,希特勒開始變得狂躁和多疑起來,應對盟軍東西兩線作戰局面,德國大本營制定的戰略在前線參謀部得不到執行,元首總是朝令夕改且無厘頭的搞出新花樣,德國27位元帥大半被黨爭謀害,黨衛軍滲透到各級黨政軍中讓日耳曼嚴謹和科學作風化為機械執行命令,林林種種讓自己接手了一個摧枯拉巧的帝國,為了保存民族希望,投降是唯一選擇。



鄧尼茨政府的內政部長希萊姆逃亡拉美,最終被緝拿歸案,盟軍軍事法庭上圍繞“惡法亦法”還是“惡法非法”進行辯論,納粹黨衛軍頭目希萊姆讓數百萬猶太人死於非命,而他卻辯稱自己在執行國家法令。希萊姆對鄧尼茨投降一事充滿鄙視,他認為這是對元首背叛。“海底魔王”鄧尼茨從來沒想過改造自己的信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潛艇艦長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明“狼群戰術”讓盟軍聞風喪膽,或許帝國最後時刻,散落在各處仍在戰鬥的德國軍隊保持著戰鬥力,可是他們為誰而戰呢?納粹的精神導師希特勒已經作古,德國將成為正常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分賬不均的戰爭,而是反納粹則是維護人類尊嚴和人權正義與邪惡戰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過盟軍審查的納粹黨政軍人員得到了公正法律制裁,他們成為重建德國主力軍,長期的國家軍事化機制鍛鍊他們超強紀律性,德國上下進行深刻反思將和平正義寫入憲法,通過各種社會機制讓人權深入人心,沒有人懷念納粹的輝煌,沒有人意淫穿越歷史的美好,因為那將是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