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私募2018年成績單:500億元消失 百億陣營“縮編”

豬年的鐘聲已敲響,祈盼財神來駕到!

想必,這正是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的心聲。

過去一年,A股波橘雲詭,私募業績和管理規模加速分化,行業邏輯更發生了顯著變化。

新春之際,讓我們一起趕走過去一年的黴運!

總結2018年的私募證券基金,縮水與清盤成為關鍵詞。

基金業協會披露,截至2018年12月底,證券類私募管理規模2.24萬億。相較於2017年12月底,2018年證券類私募規模縮水近500億元。

實際上,2018年1月份證券私募規模出現猛增,但之後持續縮水,2月-12月管理規模總計減少3675億元。

此外,2018年全年私募清盤量創近5年新高,更是2017年清盤量的兩倍。私募排排網報告指出,股票相關策略共清盤3061只產品,佔全市場清盤總量48.38%,地區清盤產品量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

量化私募拔得頭籌,多頭策略“失意” 證券類私募涵蓋八大策略,包括股票多頭、固定收益、管理期貨、宏觀策略、相對價值、事件驅動和複合策略。

根據私募排排的統計,管理期貨CTA策略以4.77%的年度收益率拔得頭籌;收益墊底的是定增基金代表的事件驅動策略(-19.84%),這與併購重組政策收緊有一定關係。

收益為正的策略還有固定收益(1.75%)和相對價值(1.00%)。

受A股行情影響最大的多頭策略,以-16.75%的年度收益告別2018年,但仍跑贏同期-25.32%的滬深300收益率。

可見,以相對價值和CTA策略為代表的量化私募成為贏家。

股票私募“黑馬”頻現,百億陣營“縮編” 私募排排網統計,2018年股票私募收益前十排行中,均為小規模私募。雖然知名度偏低,但業績羨煞市場。

前十名中,一家名為“大禾投資”的深圳私募旗下產品佔據四席,收益率均超80%。據瞭解,這傢俬募基金經理叫胡魯濱,曾任招商證券、易方達基金擔任投研職位。此外,華銀精治兩隻產品佔據兩席。

從地理區域看,協捷資產和領冠投資分別為上海和浙江私募,其餘上榜的私募均為深圳私募。

每年私募排行榜中均有“名不見經傳”的機構位居前列,但次年往往陷入“冠軍魔咒”,業績一落千丈。上述位居前列的私募能否續寫輝煌,仍有待觀察。

形成對比的是,百億私募普遍採取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高倉位且持股週期長,去年均遭遇大幅淨值回撤。

本文選取多家百億私募的代表產品進行考察,多以發行的首隻私募基金為主。從上圖可看出,僅有高毅馮柳和保銀王強管理的產品收益為正,高倉位的淡水泉、景林、星石、源樂晟的年內虧幅均超20%。但這類私募擅長自下而上選股,持股週期較長,仍不能以年度業績論輸贏。

實際上,2018年A股“艱難行情”下,百億私募陣營更出現了“縮編”。

格上研究中心發佈的最新27家百億私募名錄,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百億規模的純多頭私募總計11家,包括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源樂晟資產、千合資本、拾貝投資、景林資產、保銀投資、重陽投資、高毅資產、湧峰投資、明達資產。

脫離百億陣營的為和聚投資、從容投資、新價值投資。以和聚投資為例,2016年以來該機構業績一直不佳,在2017年藍籌白馬行情中更是負收益。以代表產品和聚1期為例,2016-2018年收益率分別為-3.14%、-6.3%和-21.91%。

此外,2018年股票多頭產品中,全市場總計139只產品收益虧損超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